PPI 是一種苯并咪唑類衍生物 , 能夠快速穿過胃壁細胞的細胞膜 , 在強酸性分泌小管中聚集 , 轉化成次磺酰胺類化合物 , 與質子泵 (proton pump)( 又稱胃酸泵 , 其實質是一種H+/K+-ATP 酶 ) 的巰基以共價鍵相結合 , 形成二硫鍵 , 使質子泵失活 , 從而抑制中樞或外周介導的胃酸分泌。近十幾年來質子泵抑制劑臨床應用廣泛, 用于酸相關性疾病的治療,是療效最好的藥物。
1常見質子泵抑制劑及其分類
自 1988 年第 1 個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上市以來 , 全球已有 9 個 PPI 產品上市。從藥理學角度可以把 PPI 分為兩代 :第 1 代 PPI 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這些藥物都有共同的缺點 :起效慢 , 藥效偏弱 , 需要多次用藥后才能取得最大的抑酸效果 , 而且具有明顯的夜間酸突破現象(nocturnalacid breakthrough, NAB), 服藥及進食時間都能影響藥物效果和其藥代動力學參數 , 藥代動力學參數個體化差異較大 , 與其他藥物有明顯的相互作用 ;第 2 代 PPI 包括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萊米拉唑等 , 它們有著共同的優點 :起效快 , 抑酸效果好 , 能夠 24 h 持續抑酸 , 沒有明顯的 NAB, 個體差異小 ,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較少[1, 2].
2國內常見的質子泵抑制劑藥理學比較
PPI臨床主要用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性疾?。℅ERD)、與抗菌藥合用根除 Hp 等消化系統疾病。
2. 1消化性潰瘍[3]PPI 1 次 /d, 藥效可持續 24 h, 是目前已發現的作用最強的胃酸分泌類抑制劑。
奧美拉唑 :口服 20 mg/d, 用于治療胃潰瘍 , 4 周療程愈合率為70%~80%, 8 周療程愈合率>90%;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2 周療程愈合率為 75%~80%, 4 周療程愈合率 >90%.
蘭索拉唑 :治療胃潰瘍 , 與奧美拉唑相同 , 但 3 d 疼痛消失率要高于奧美拉唑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 口服 30 mg/d, 2 周愈合率比口服奧美拉唑 20 mg/d 高 , 但 4 周愈合率基本相同。
泮托拉唑 :治愈率與奧美拉唑及蘭索拉唑相似。
雷貝拉唑 :服藥后 2 h 便有顯著的抑酸效果 , 臨床治愈率與奧美拉唑基本相同 , 但對癥狀的改善要強 , 而奧美拉唑通常需要 1~2 d 才能緩解癥狀 , 本品緩解日間和夜間疼痛的能力要優于奧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 :治愈率與奧美拉唑相似 , 口服吸收比奧美拉唑快 , 可更快地緩解癥狀。
艾普拉唑 :口服 5 mg/d 的治療效果與奧美拉唑 20 mg/d相當 , 但療效與劑量沒有明顯線性關系。
2. 2GERD[3,4]奧美拉唑:為一線治療藥物 ,口服 20~40mg/d,4~6 周可治愈 , 并可顯著降低食管內酸度。
蘭索拉唑 :口服 30 mg/d 與奧美拉唑 20 mg/d 療效相同 ,但在緩解癥狀方面優于奧美拉唑。
泮托拉唑 :口服 40 mg/d 與奧美拉唑 20 mg/d 療效相似。
雷貝拉唑 :口服 20 mg/d 與奧美拉唑 20 mg/d 療效相似 ,抑酸作用要比奧美拉唑強 , 口服 20 mg/d 對白天或夜間發生的嚴重 ( 甚至非常嚴重 ) 燒心癥狀的緩解作用要優于奧美拉唑 40 mg/d, 能在服藥后 24 h 即有非常顯著的持續抑酸效果 ,已成為國內對 GERD 癥狀控制按需治療的 PPI.
埃索美拉唑:愈合率要比奧美拉唑高 , 具有更快、更強、更持久的抑酸能力。
艾普拉唑 :口服 5 mg/d 比泮托拉唑 40 mg/d 療效好。
治療 GERD 時 , 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起效較快 , 抑酸效果更好 , 能 24 h 內持續抑酸 , 因此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作為治療 GERD 的首選藥物。
2. 3Hp 感染[3, 5]奧美拉唑 :三聯療法療程 1 周 , Hp 根除率為 79%~96%.
蘭索拉唑 :三聯療法療程 1 周 , Hp 根除率為 95.5%, 抗Hp 效果比奧美拉唑強。
泮托拉唑 :三聯療法治療 1 周或 2 周 , Hp 根除率均在85% 以上 , 但 1 周療程不良反應較少。
雷貝拉唑 :三聯療法療程 1 周 , Hp 根除率為 85.0%, 與奧美拉唑相似 , 但潰瘍愈合率要高于奧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三聯療法療程 1 周 , Hp 根除率 >85.0%, 潰瘍愈合率 >90%, 與奧美拉唑相似。
艾普拉唑 :三聯療法療程 1 周 , Hp 根除率 90.9%, 比奧美拉唑要強。
2. 4持續時間 持續作用時間方面, 服用標準劑量的PPI 5 d,胃內pH>4持續時間:埃索美拉唑(14.0 h)>雷貝拉唑(12.1 h)>奧美拉唑 (11.8 h)> 蘭索拉唑 (11.3 h)> 艾普拉唑 (11.0 h)> 泮托拉唑 (10.1 h)[6].
3小結
酶的誘導活性是 PPI 選擇性作用于質子泵的基礎。奧美拉唑可以完全阻斷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從而能夠強烈、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蘭索拉唑比奧美拉唑生物利用度高。在弱酸性條件下 , 泮托拉唑比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穩定。但是三者代謝主要是經過 CYP2C19 酶 , CYP2C19 的基因多態性是影響它們藥代動力學參數、療效穩定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雷貝拉唑主要通過非酶代謝 , 因而療效穩定 ,沒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 藥物相互作用較少[6].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左旋異構體 , 相同劑量下比奧美拉唑的 AUC 更大 , 因此抑酸作用更強 , 療效穩定 , 個體差異小。
參 考 文 獻
[1] 李瑜元 . 質子泵抑制劑研發新進展 . 中國處方藥 , 2006(12):30-32.
[2] 李驄 , 姜春萌 , 姜鈾 . 夜間酸突破現象分析 . 國外醫學 ( 消化系疾病分冊 ), 2003, 23(5):288-290.
[3] 艾普拉唑臨床協作組 . 艾普拉唑腸溶片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平行對照臨床研究 . 中華消化雜志 ,2009, 29(8):542-546.
[4] 秦詠梅 , 孫屹峰 , 張超賢 , 等 . 艾普拉唑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62 例 . 華北國防醫藥 , 2010, 22(4):331-333.
[5] 劉杰 , 龔利平 , 賴福英 , 等 . 艾普拉唑聯合莫西沙星三聯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 .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 2010, 27(11):597-598.
[6] 彭安邦 , 石巍 , 廖愛軍 , 等 . 埃索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與奧美拉唑對照研究 . 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 , 2005, 2(4):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