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組織作為一個新近發現的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這些因子在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2DM)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脂聯素(Acrp30)也由脂肪組織分泌,在抗動脈粥樣硬化調節糖脂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生理功能,與糖尿病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著重探討其抗炎作用,首先將構建的小鼠Acrp30基因過表達質粒導入C57BL/6J小鼠體內,觀察后者血漿Acrp30的水平,并檢測其對小鼠炎性因子分泌的影響,旨在進一步探討Acrp30在脂代謝紊亂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
1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試劑
Acrp30基因過表達載體為本課題組前期構建并保存;C57BL/6J小鼠購自重慶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酶聯免疫 吸 附 法 (ELISA)小 鼠Acrp30檢測試劑盒購自德國Phoenix公司;炎性因子檢測試劑購自美國BD公司。
1.2動物分組及處理
C57BL/6J小鼠20只,8周齡,隨機分為pcDNA3.1(+)空質粒注射組(NC組,n=10),pcDNA3.1-Acrp30重組真核表達質粒注射組(PA組,n=10),空載及表達質粒(1mg/kg)注射于小鼠股四頭肌。于注射前及注射后72h采集空腹尾靜脈血,分離血漿。
1.3小鼠血漿Acrp30測定
采用ELISA法測定小鼠血漿Acrp30水平,操作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進行。以系列水平Acrp30標準品繪制A450標準曲線,根據標準曲線計算Ac-rp30水平。
1.4小鼠血漿炎性因子水平測定
采用流式細胞法測定小鼠血漿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3(IL-3)、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操作按照BD公司炎性因子測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應用SPSS18.0軟件,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做統計學分析,各項數據資料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小鼠血漿Acrp30分泌水平變化。
小鼠血漿Acrp30ELISA測定結果,見表1.質粒注射后PA組血漿Acrp30水平較注射前均升高(P<0.05),而NC組在注射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小鼠血漿炎性因子分泌水平變化
小鼠血漿IL-2、IL-3、IL-6、IL-8及TNF-α流式細胞儀測定結果,見表2.質粒注射后PA組血漿5項指標水平較注射前均降低(P<0.05),而NC組在注射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代謝性疾病患者都伴隨炎性反應,作為內分泌器官,脂肪細胞可以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其中包括Acrp30,這些細胞因子接受外界信號并對之產生反應,從而調節食欲、胰島素敏感性、炎性反應等過程。Acrp30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與受體(AdipoR1、AdipoR2)結合后具有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抗高血糖、抗動脈粥樣硬化等生物作用[1-3].另有研究表明,低Acrp30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血漿Acrp30水平呈進行性下降趨勢[4].對人體的研究發現,Acrp30水平能預示T2DM和冠心病的發展,并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抗糖尿病、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炎性反 應的潛力[4-5].
Acrp30通過激活蛋白激酶A(PKA)信號通路,使TNF-α介導的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受到抑制,從而減輕內皮細胞的炎性反應[6].對體質量指數(BMI)正常和異常人群中IL-6、IL-10、TNF-α與Acrp30關系的研究表明,BMI高的人群Acrp30表達顯著降低,IL-6和TNF-α水平則升高,相反,IL-10水平則顯著下降[7].可以抑制人的白細胞產生IL-10,下調巨噬細胞中前炎性細胞因子干擾素-γ(IFN-γ)的產生[8].Matsubara等[9]研究發現,低Ac-rp30血癥與超敏C反應蛋白血癥存在負相關,提示Acrp30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以上研究提示Acrp30是炎性反應中重要的調節因子。
為了進一步評價Acrp30和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構建 的Acrp30真 核表達載 體pcDNA3.1-Acrp30轉 入C57BL/6J小鼠,成功上調了小鼠血漿Acrp30水平,并發現血漿炎性因子IL-2、IL-3、IL-6、IL-8和TNF-α水平卻顯著受抑。
結果證明,Acrp30的過表達可拮抗小鼠分泌炎性因子,從而拮抗炎性反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