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在炎癥情況下,由于缺氧產生乳酸導致無氧糖酵解,從而產生細胞外酸化[1].有報道在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氣道的 pH 值維持在 5.2 到 7.1,其嚴重程度與皮質類固醇治療直接相關[2,3].也有類似的報告,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4]及腫瘤[5]患者的細胞外酸化,可調節不同類型的廣泛的促炎和抗炎反應過程,從而加劇或改善炎癥及其相關疾病的發展[1,3,6,7].炎癥細胞包括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細胞外酸化誘導炎性細胞表達或產生環氧酶 (COX)、前列腺素 (PGs)、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等。但是,細胞外的質子感知的傳感機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質子感知機制的其中之一是質子感知能力即瞬時受體電位V1(TRPV1),它是一種可穿透的鈣離子通道[8-10],另一個質子感知家族通道是酸離子通道 (ASICs),包括 ASIC1a、ASIC1b、ASIC2a、ASIC2b、ASIC3 和 ASIC4.ASICs 是不依賴電壓通道 , 主要調控 Na +[11-12].這些質子感知通道主要在外周感覺神經元和中間神經元表達,參與痛覺過敏、突觸可塑性和神經損傷的生理和病理生理過程[8,10].因此,在嚴重的炎性疾病中,如哮喘、關節炎、腫瘤等合并感染時,酸中毒引起疼痛和痛覺過敏,主要由質子感知通道 TRPV1 和 / 或 ASICs 介導。
總之,質子感知受體 GPCRs 表達是一個廣泛的細胞轉換信號,通過 heterotrimeric 蛋白質介導,可以預期不同的炎癥反應表現。
2 質子感知 G 蛋白偶聯受體
最近的研究表明,G 蛋白偶聯受體 (GPCRs) 包括卵巢癌 G 蛋白偶聯受體 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1,OGR1)、G 蛋白偶聯受體 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4, GPR4)、T 細胞死亡偶聯基因 8 (T-cell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和誘導細胞停滯于 G2/ M 期 的 G 蛋白偶聯受體 G2A (from G2 accumulation) 等 4 種受體,統稱為 OGR1 亞家族受體,通過細胞活動 G 蛋白[1]參與刺激多種細胞外的質子,這種受體家族不僅表達在神經元,也表達在非神經元細胞。OGR1-family GPCRsOGR1 亞家族的配體包括溶血卵 磷 脂 ( lysophos phatidyl choline,LPC)、鞘氨醇磷脂酰膽堿 (sphingosyl phosphoryl choline, SPC) 以及半乳糖苷鞘氨醇 (D-galactosyl-β-1, 1'sphingosine, psychosine)[1].LPC、SPC 及 psychosine 是體內重要的脂質小分子,有著廣泛而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LPC 可以致動脈粥樣硬化,提高前炎癥分子諸如黏附分子及細胞因子的表達,SPC 具有刺激血管新生等重要功能。OGR1 亞家族具有對質子敏感的特性,而在一些病理條件下,也常常伴隨著組織酸化過程,如在炎癥、缺血和腫瘤組織中,pH 可以降低至 6.1 以下。目前該亞家族的研究領域還相對比較局限,其功能方面的研究還需廣泛而深入的展開。
Ludwig 等第一個發現 OGR1 和 GPR4 細胞外質子和感知耦合 Gq/11 和 Gs 蛋白質,分別激活磷脂酶 C(PLC)/Ca2+和腺苷酸環化酶(cAMP)的信號通路,另外一些人也發現TDAG8 同樣感知細胞外的質子,激活 cAMP 的信號通路。因此,OGR1、GPR4 和 TDAG8 通常是與 PLC/Ca2+ 和 cAMP 信號通道耦合,通過 Gq/11 蛋白質,主要通過 Gs- 蛋白 /cAMP,G12/13- 蛋白 /Rho 和 Gq- 蛋白 / 磷脂酶 C 等信號途徑,介導[Ca2+]動員,激活 ERK 和 Rho,與細胞的遷移和增殖有關。
OGR1- 家族 GPCRs 在中性或弱酸(pH 值 6~8)表達是通過組氨酸殘基[1].另一方面,TRPV1感知相對強的酸性環境(pH值 4~5),通過細胞外谷氨酸通道[9],通過天冬氨酸 ASICs 感知細胞外環境(pH 值 4~7)變化[11],因此,質子感知 G 蛋白偶聯受體是通過 TRPV1 和 ASICs 感知生理或弱酸性 pH 值來表達的。G2A 是通過廣泛的免疫調節細胞表達,包括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 和 B 淋巴細胞,調控細胞周期、增殖、免疫及腫瘤形成,這說明在免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G2A 還有一個組氨酸殘基 , 這似乎說明對質子傳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與其他 3 個質子感知受體相比,G2A 對 pH 值的敏感性較弱。研究發現,它們是通過受體的胞外結構域中的組氨酸 (His) 殘基來識別并接受質子的[13].
由于細胞內的其他因子與這些受體的相互作用,OGR1 亞家族受體在不同細胞或同一種細胞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Ludwig 等[13]認為在堿性 pH 條件下,組氨酸殘基之間的氫鍵能夠穩定受體的非活性狀態,在酸性 pH 條件下,質子對氫鍵的破壞作用能夠誘導受體分子結構向活性構象轉變,并使之與 G 蛋白偶聯以啟動一系列的下游信號反應。
3 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MA.west 與 EJ.Hanly 證實在腹腔鏡手術中,在腹部注入二氧化碳可導致手術創傷減少,因為在腹部注入二氧化碳可減少引起敗血癥的脂多糖(LPS)的產生,從而可降低動物死亡率。腹腔注入二氧化碳或腹膜灌洗酸可增加血清白介素(IL)-10 和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 (TNF-α) 水平,兩者可調節 LPS 的改變。這些結果說明腹腔鏡手術后通過腹膜細胞酸化降低炎癥反應發生。細胞外酸化抑制 LPS-induced 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與 NF-κB 的抑制 , 證明細胞外有巨噬細胞的表達,細胞內及細胞外酸化可減弱炎癥反應,然而,確切的酸化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產生的機制仍然不能明確。
細胞外酸化也已被證明能夠在巨噬細胞中刺激吞噬作用,Park 等人發現 , 酸性環境可調節 stabilin-1 的表達 , 因此能提高巨噬細胞噬菌作用的能力。Stabilin-1 證實是噬菌作用的受體,參與凋亡和吞噬衰老細胞,吞噬作用與表面分子的表達有關 , 如 CD80 和 CD86.在巨噬細胞,ASIC1 和ASIC3 至少部分表達,可能調節酸性外環境刺激內吞作用和成熟的巨噬細胞。
Murata 等人最近證明,酸性 pH 值抑制 fMLP C5a-induced O2- 的產生,類似于在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中TDAG8 也表達 , 酸性 pH 值增加 cAMP 的數量。這些數據表明 ,TDAG8 可能部分調整 , 細胞外酸化誘導通過 cAMP/PKA產生的 O2-.因此 ,TDAG8 聯合抗炎信號通路在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中發揮作用。TDAG8 的抗炎作用 , 在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已被證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GPCRs 調節各種細胞外酸化的炎癥細胞 , 尤其是 G 蛋白偶聯受體家族(包括 OGR1、GPR4 TDAG8)在生理和病理生理情況下調節痛覺感受 , 突觸可塑性和神經損傷?,F已證明,某些炎癥反應中微環境的pH 值比正常組織低,組織發生變化使局部組織嚴重缺氧,造成糖酵解 / 乳酸代謝增強。在正常的 pH 下,乳酸是以陰離子形式存在,不能自由擴散通過胞膜,單羧酸轉運體以 1 ∶ 1方式聯合轉運 H+ 和乳酸陰離子,同向轉運通過細胞質膜后則以相反的順序進行釋放[14,15],這對細胞內 pH 值具有重要調控作用,能使細胞內 pH 值保持正常,防止酸中毒性細胞凋亡。
大多數 GPCRs 在不同細胞中執行著特定的功能,有些GPCRs 能控制細胞增殖,但是,它們的異常表達使某些組織和細胞惡性轉化,導致炎癥的發生,炎癥常伴有細胞外質子濃度升高,引起局部組織酸化,在這種酸性環境中,質子感知G 蛋白偶聯受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 種受體廣泛分布于人各種炎癥組織細胞中,參與炎癥的發生和發展等病理過程的調控。但是炎癥的形成機制非常復雜,是多種內外環境致病因素下機體穩態失衡所導致的復雜疾病 , 所以在繼續深入研究質子感知受體對炎癥作用及其機制的同時 , 還應該注重其他相關機制 , 不斷深化炎癥的發病理論 , 同時為臨床上治療提供新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