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是指機體在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大量研究表明,產前應激會影響子代的免疫功能,但是具體機制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的免疫細胞包含很多,目前的研究表明,與產前應激有密切關系的主要有 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 細胞)、調節性 T 細胞等。
1 T淋巴細胞
目前對于產前應激對 T 淋巴細胞的影響主要集中于CD4+細胞、CD8+細胞、以及兩者的比值等方面。T 淋巴細胞主要包含 CD4+細胞和 CD8+T 細胞,其中 CD4+細胞又稱為 Th 細胞(主要包括 Th1、Th2 等)。Caitlin Jago 給予妊娠小鼠實施產前應激,結果顯示產前應激組小鼠胚胎 T 細胞成熟明顯滯后,主要表現為 CD3+細胞表達的改變和 CD3-:CD3+比值的偏斜,同時結果還顯示孕 16.5 天時產前應激組小鼠胚胎胸腺 CD4+細胞和 CD8+T 細胞的比例與空白組相比無顯著差異,孕 18.5 天時產前應激組小鼠胚胎胸腺 CD8+T 細胞的比例較空白組明顯升高[1].AnaC. Liauda 等人的研究發現產前應激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組大鼠子代 T 淋巴細胞增殖降低,如果其在出生后采取干預措施,那么它們的 T 淋巴細胞增殖會恢復到空白組水平[2].Surriga 等的調查顯示盡管產前應激可導致 CD4+細胞和 CD8+T 細胞的降低,但是 CD4+/ CD8+的比值是升高的[3].另外,也有學者開始研究產前應激對于 Th 細胞中 Th1、Th2 的影響,例如,Blois 等認為產前應激會出現朝向 Th2傾斜的免疫反應[4].
2 B淋巴細胞
Sambucci 等調查了產前暴露于 WiFi 信號對妊娠小鼠子代結局及免疫 B 細胞的影響,結果顯示這些子代 B 細胞的頻率與空白組相比無差異[5].然而產前應激的方式有很多,不單單與產前暴露于 WiFi 信號有關,Stefanski V 等通過將一只雌性大鼠每天對抗其它懷孕的大鼠 2h,維持 2 個月,從而制造產前社會應激模型,結果顯示這些受到應激的大鼠 B 細胞更低了[6].因為產前受到應激的方式不同,所以其對于 B 淋巴細胞的影響也有不同。
3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
Stefanski V 等人的研究表明產前應激組大鼠 NK 細胞的數量更低了[6].Coe 的研究顯示產前應激影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可以導致NK細胞的毒性和活性降低[7].Vanbesien-Mailliot CC 的調查顯示產前應激組大鼠子代與控制組相比在 7 周左右時沒有變化,在 6 個月大時表現出NK 細胞的增加[8].可見,產前應激對于 NK 細胞的影響主要集中于其數量以及它的活性和毒性方面的研究。
4 調節性T細胞
調節性 T 細胞是目前免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2011 年,Caitlin Jago 的研究顯示產前應激組小鼠胚胎胸腺 CD3+細胞中調節性 t 細胞的比例明顯降低[1].在一項關于產前應激對于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大鼠的影響中顯示,產前應激組雄性小鼠脾臟和腸系膜淋巴結中 CD4+CD25+Treg 的比例明顯下降,但是在雌性小鼠中,無論脾臟還是腸系膜淋巴結中的 CD4+CD25+Treg 的比例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9].在一項產前應激是否與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研究中顯示,產前應激組小鼠子代血液中 Treg 的頻率降低[10].DanielaWeber 的研究顯示,產前吸煙的孕婦,母體和胎兒臍帶血中 Treg 的數量是比較低的[11].由此可見,關于產前應激對于調節性 T 細胞影響的研究正在逐步開展,由于產前應激可能會導致子代患有不同的疾病,而在不同的疾病中,調節性 T 細胞的表達又可能會有不同,具體的結果還有待更多的研究?!?】
綜上所述,產前應激與免疫細胞相關的報道主要集中于動物實驗,而且產前應激的方式不同可能會對免疫細胞產生不同的影響,特別是產前應激與調節性 t 細胞相關性嚴重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在新生兒期臨床癥狀未出現前,用實驗手段明確診斷,使患兒得到及早治療,以避免殘疾或死亡,或能早期預防某些成年人疾病[3].若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過程出現某些問題,導致檢測數據不準確,如果造成漏診,將會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遺憾終生,如此看來,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的質量控就制顯得極為重要?!缎律鷥杭膊『Y查管理辦法》第十二條明確提出 :從事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醫療機構和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保證篩查質量。
通過對我中心 2008 年-2013 年室間質量評價結果的總結分析,反饋數據表明 :Phe 和 TSH 的偏倚分布較廣,平均偏倚分別為 15.96% 和 17.24%.而質控標本 TSH 檢測結果達 10% 的失控率說明我中心實驗室實驗過程的不穩定性,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有許多,比如實驗操作人員的能力與水平、試劑保存情況、儀器設備運行狀態及實驗室溫度等等。在 TSH 檢測結果失控的 9 份質控標本中有 3份標本是由于實驗操作人員登記錯誤引起,其它 6 份屬于系統誤差,可能跟實驗室溫度、洗板機性能和血斑洗脫程度相關,尤其是高值時更為明顯 ;定性判斷直接關系到患兒的確診或漏診,其質量的好壞理論上比定量結果更為重要[4],90 份質控樣本中,TSH 失控 5 例,占 5.56%,Phe失控 3 例,占 3.33%,均為系統誤差引起的失控。根據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的室間質量評價要求,每一個檢測項目的評分要≥ 80% 才能算及格。我中心 90 份質評樣本,Phe 的定量結果評分為 98.89%,定性判斷評分為 96.67%,總評分為 97.78% ;TSH 的定量結果評分為 90.00%,定性判斷評分為 94.44%,總評分 92.22%,表明我室的持續檢測能力合格,檢測結果是可信的。
積極參與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組織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活動是開展新生兒篩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利于各實驗室及時發現和解決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實驗室檢測質量水平,也是保障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有效手段。
參 考 文 獻
[1] 田國力,許洪平,等 . 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回顧[J]. 檢驗醫學,2007,22(3):367.
[2] 王薇,王治國,等 . 全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苯丙氨酸和促甲狀腺素檢測的質量評價 [J]. 廣東醫學,2008,29(3):353.
[3] 馬英杰 . 開展新生兒篩查保證篩查試驗質量 [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1,24(6):328-329.
[4] 田國力,董慶元,朱偉明,等 . 參加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四年總結 [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8(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