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染色主要通過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對細胞或組織內抗原物質作定位或定性標記的方案,其操作相對簡單,且靈敏度、特異性均比較高,在臨床病理診斷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有研究表示,在病理診斷中常用的福爾馬林來固定石蠟包埋組織,通??赡墚a生蛋白交聯反應,對組織、細胞內部某些蛋白抗原可能產生遮蔽影響,阻斷了抗體與抗原之間的結合,為充分暴露被封閉的抗原,一般需使用抗原修復技術[1].且研究顯示,不同抗原修復方法可能對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產生直接性影響[2].基于此,為分析不同抗原修復方法對食管癌免疫組化染色的影響,本文作者選取 4種不同抗原作染色標記,并選用微波及高壓抗原修復方案作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于我院病理科收集食管癌組織標本 12 例。所有組織標本均經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并連續切片,厚度為4um,放于載玻片內,在溫度為 50 ℃烤箱內過夜,避免脫片。
1.2 儀器與試劑
儀器:微波爐 1 臺,壓力鍋 1 只,電磁爐 1 臺。試劑:CD4(1:40),鼠抗人 CD4T 細胞單克隆抗體。CD8(1:250),兔抗人單克隆抗體。IL17(1:500),羊抗人 IL17 抗體。
Ki67(1:100),兔抗人單克隆抗體。枸緣酸鹽 CB,PBS 磷酸鹽緩沖液,試劑盒。
1.3 方法
將組織切片放入二甲苯內作脫蠟處理,使用梯度乙醇作水洗處理,放于過氧化氫中,浸泡 10 min,清除過氧化物酶活性??乖迯?。(1)高壓修復法。將 2000 mL 左右的檸檬酸鹽緩沖液放入高壓鍋,使用電磁爐將其煮沸,導入耐高溫塑料切片架,脫蠟水化后,將組織切片緩慢放入高壓鍋,使其位于液面下,隨后加熱,待高壓鍋蓋開始噴氣,控制加熱時間為 15 min,關閉電磁爐。將高壓鍋放于水下冷卻沖洗5 min,打開鍋蓋,繼續冷卻。隨后使用 PBS 緩沖液沖洗,使用試劑盒作抗體孵育,作 DAB 顯色,復染,封片。(2)微波修復。在微波盒內倒入檸檬鹽酸緩沖液,將其放于耐高溫塑料切片架,脫蠟水化,將組織切片放于緩沖液內,使用微波高火 5 min 后轉中低火,25 min 后取出,放于室內自然冷卻,時間為 10 min,后沖水冷卻 15 min.
1.4 評價標準
陽性:CD4、CD8 細胞膜出現棕黃色信號,IL17 細胞漿出現彌漫性棕黃色信號,Ki-67 細胞核出現棕黃色信號。
陽性程度評分標準:0 分:不著色;1 分:深棕黃色;2 分:棕黃色;3 分:深棕色。陽性信號評分。0 分:陽性細胞百分率 0 % ~ 5 %;1 分:5 % ~ 25 %;2 分:25 % ~ 75 %;3 分:>75 %.綜合兩項總分將細胞陽性程度分作四級。陰性(-):0 ~ 1 分;弱陽性(+):2 ~ 3 分;陽性(++):4 ~ 5 分;強陽性(+++):6 分。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P <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高壓抗原修復方法,CD4 抗體陽性率為 100.0 %,明顯高于微波修復的45.5 %,兩種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CD8、IL17 及 Ki67 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如表 1.【1】
3 討 論
免疫組化染色的質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其中抗原修復是其關鍵影響因素[3].非正常、不當修復是導致其出現假陰性及假陽性結果的主要原因。通常來說,病理標本一般采用濃度為10 %的福爾馬林液作固定處理,在其固定過程中,蛋白質分子交聯也在不斷增加,導致抗原決定簇封閉,影響了免疫組化反應結果的表達[4].而抗原修復則是通過高溫或高頻電波作用,將醛鏈打開,促使抗原充分暴露,以達到組織修復的作用。但當前臨床上有較多研究者對高壓及微波兩種修復方法在免疫組化染色中的影響判定尚且存在一定的爭議[5,6].
本文作者主要以食管癌組織為標本,分別使用兩種抗原修復方法作抗原修復處理,結果證實,高壓抗原修復中,CD4 抗原陽性率為 100.0 %,明顯高于微波修復的 45.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但其他 3 種抗原修復效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一般高壓修復條件相較微波修復而言更為劇烈,部分腫瘤組織在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脫片現象[7].因而,一般建議,對部分染色陽性率無明顯差異的抗原而言,提倡采用微波修復方案。
綜上,在食管癌組織表達免疫組化實驗中,CD4 抗原的修復以高壓抗原修復方法陽性率高,修復好。因此,在組織不脫片的條件下,采取高壓抗原修復方案,操作相對簡單,且結果比較穩定,可操作性強,重復性好,定位清晰,背景著色淺,非特異性著色弱。但同時還需注意在高壓修復過程中,較易出現腫瘤組織脫片現象,在兩種修復方法陽性率對比無差異的條件下,建議盡可能選擇相對柔和的微波修復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余朋 , 張聲 , 王行富 , 等 . 不同的抗原修復方法在Ⅳ型膠原免疫組化染色中的應用〔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4,30(1):98-100
〔2〕 宿穎 , 劉曼 , 張辛燕 . 不同抗原修復方法對 KLF4 在小鼠舌黏膜上皮中表達的比較〔J〕。北京口腔醫學,2014,14(6):344-346
〔3〕 張富軍 , 任娟 , 王飛苗 , 等 . 核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時抗原修復方法的選擇〔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2):252-254
〔4〕 熊正文,李偉,黃勇,等。光波/微波組合-EDTA修復COX-2抗原及其在乳腺癌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 ,2010,19(6):572-578
〔5〕 李文琴 , 萬國興 , 李鋒 , 等 . 乳腺癌組織 Slug 和 Snail 細胞核抗原熱修復方法的優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7):809-810
〔6〕 劉海洋 , 王效軍 , 張海宇 , 等 . 微波加熱修復和鹽酸水解修復方法對大鼠腦組織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的影響〔J〕。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1,33(11):1115-1116
〔7〕 蔣潔 , 賀志飛 , 藍永洪 , 等 . 免疫組化染色中核抗原暴露的優化〔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3,19(6):728-7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