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廣西漢族遺傳性狀研究分析
廣西漢族遺傳性狀研究分析
>2024-05-28 09:00:00


人類的一些外觀形態特征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稱之為單基因遺傳性狀[1-8],卷舌 、前額發際、耳垂、翻舌、眼瞼、小拇指彎曲、拇指類型等都是人類群體遺傳學研究的經典指標,都是由單基因所控制,都具有完全的顯隱性關系,其遺傳方式都遵循孟德爾定律,研究顯示這些單基因遺傳性狀的表型頻率和基因頻率,不僅在不同的人種(或民族)之間存在差異,而且在同一民族不同群體(或地域)間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9],人們對這些遺傳性狀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探討人種及民族的分離、遷移、融合、族源關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漢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已有 2 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漢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入了眾多的民族成分,由于地域的不同,我國漢族成分也不完全一致[10],近些年國內的一些學者,如魏會平等[1]、祁英杰等[2]、付四清等[3]、陸宏等[4]、佘朝文等[5]、李永霞等[6]、宋潔等[7]、鄒起練等[8]、張志敏等[10]、張興華等[11]、汪慶等[12]、栗淑媛等[13]、劉學峰[14]、孫曉東等[15]、馬媛等[16]對河北、河南、湖北、寧夏、湖南、江西、黑龍江、福建、貴州、海南、浙江、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山東等多個地區的漢族人群遺傳學特征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報道,然而對于廣西漢族的遺傳性狀鮮有報道,有資料顯示,漢族進入廣西地區歷史比較悠久,遷入時間不一,遷入地點也在不斷變化,又與廣西當地少數民族長期共同生活,互相同化,加之各地的地域交通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廣西各地的漢族發展情況比較復雜,也逐漸改變廣西的民族成分[17],因此對廣西漢族遺傳性狀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民族起源融合,還可以為其他地區民族遺傳性狀研究提供借鑒參考,并為中國漢族人群的群體遺傳學研究提供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照知情自愿原則,調查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大學生 705 人,被調查者身心健康,無殘疾,年齡19~24 歲,父母均為漢族,3 代以上居住廣西。

1.2 調查方法 遵循隨機抽樣原則,采用群體遺傳學公認的方法[1-8]對卷舌、前額發際、耳垂、翻舌、眼瞼、發旋、小拇指彎曲、拇指類型等 8 對遺傳性狀進行調查。

1.3 數據處理 根據 Hardy-Weinberg 定律計算基因頻率(顯性基因頻率 p,隱性基因頻率 q),參考文獻[9,18]報道的方法,根據基因型頻率計算遺傳距離,使用MEGA5.0 進行聚類分析。

2 結 果

2.1 廣西漢族 8 對遺傳性狀的各基因型頻率及基因頻率 廣西漢族前額發際、耳垂、翻舌、卷舌、小拇指彎曲、拇指類型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眼瞼、發旋隱性基因頻率低于顯性基因頻率,見表 1.

2.2 廣西漢族與其他地區漢族兩兩之間的遺傳距離廣西漢族與寧夏漢族遺傳距離(0.170 0)最近,與江西漢族遺傳距離(0.474 5)最遠,見表 2.

2.3 廣西漢族與其他地區漢族間的聚類分析 9 個地區的漢族基本聚為兩類,寧夏、黑龍江、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北、河南聚為一類,江西單獨聚為一類,見圖 1.【1】


3 討 論

卷舌、前額發際、耳垂、翻舌、眼瞼、發旋、小拇指彎曲、拇指類型等 8 對遺傳性狀都是完全顯隱性關系,其遺傳方式都遵循孟德爾定律,可以根據 Hardy-Weinberg定律計算基因頻率。本調查結果顯示(表 1),廣西漢族前額發際、耳垂、翻舌、卷舌、小拇指彎曲、拇指類型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眼瞼、發旋隱性基因頻率低于顯性基因頻率。將廣西漢族 8 對遺傳性狀顯性基因頻率調查結果與已發表文獻中關于我國不同地區漢族遺傳性狀顯性基因頻率進行比較顯示[1-8]:(1)前額發際顯性基因頻率湖北(p=0.381 8)>河北(p=0.345 0)>湖南(p=0.338 2)>江西(p=0.206 9)>黑龍江(p=0.205 6)>寧夏(p=0.192 1)>廣西(p=0.190 5)>福建(p=0.167 6)>河南(p=0.149 2),前額發際都是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廣西漢族前額發際顯性基因頻率處于偏低水平。(2)耳垂顯性基因頻率黑龍江(p=0.566 3)>福建(p=0.509 5)>河北(p=0.422 9)>江西(p=0.420 3)>寧夏 (p=0.415 9)>廣西(p=0.388 04)>湖南(p=0.346 5)>河南(p=0.328 8)>湖北 (p=0.316 6),廣西漢族耳垂顯性基因 頻率處于中等水平。(3)翻舌顯性基因頻率河南(p=0.151 0)>廣西(p=0.032 4)。(4)眼瞼顯 性基因頻 率湖南(p=0.600 3)>廣西(p=0.572 2)>湖北(p=0.457 4)>福建 (p=0.438 3)>寧夏 (p=0.422 1)>黑龍江 (p=0.391 5)>河北(p=0.349 6)>河南(p=0.340 7)>江西(p=0.127 6),廣西漢族眼瞼顯性基因頻率處于偏高水平。(5)小拇指彎曲顯性基因頻率湖南(p=0.507 7)>河南(p=0.430 1)>廣西(p=0.267 7)>寧夏(p=0.132 0),廣西漢族小拇指彎曲顯性基因頻率處于中等水平。(6)拇指類型顯性基因頻率黑龍江(p=0.408 7)>寧夏(p=0.403 8)>湖北(p=0.351 0)>廣西(p=0.350 9)>福建(p=0.348 5)>湖南(p=0.183 5)>河南漢族(p=0.156 3),廣西漢族拇指類型顯性基因頻率處于中等水平。(7)卷舌顯性基因頻率河南(p=0.510 5)>黑龍江(p=0.507 2)>寧夏(p=0.489 9)>湖北(p=0.422 7)>河北(p=0.415 2)>湖南(p=0.413 1)>廣西(p=0.395 0)>福建(p=0.206 5),廣西漢族卷舌基因顯性頻率處于偏低水平。(8)發旋顯性基因頻率廣西(p=0.608 6)>河南(p=0.546 2)>福建(p=0.490 1)>湖北(p=0.467 6)>黑龍江(p=0.450 3)>河北(p=0.410 9)>湖南(p=0.401 6),廣西漢族發旋顯性基因頻率在幾個地區民族中最高。

分析結果表明,同一個遺傳性狀的基因頻率,在不同地區同一民族中的分布各有特點,具有一定差異的,這些可能與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個地區與當地不同民族間混居、通婚等以致基因交流有關。表 2 顯示,廣西漢族與寧夏漢族遺傳距離(0.170 0)最近,與江西漢族遺傳距離(0.474 5)最遠,遺傳距離越近,同時也說明血緣關系越近,但廣西與寧夏地理位置相距比較遠,二者親緣關系比較近,而廣西與江西地理位置相距比較近,二者親緣關系卻比較遠,這可能與民族遷徙等其他因素有關,其原因有待于進一步分析。圖 1 表明,9 個地區的漢族基本聚為 2 類,寧夏、黑龍江、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北、河南聚為一類,江西單獨聚為一類,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地區漢族群體遺傳性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點,也存在差異,同時由于民族遷徙、混居、通婚等原因,一些地區漢族群體可能與少數民族群體的遺傳性狀出現率接近[10,19],同時也表明地理位置較近的民族血緣關系較近,存在一定的血緣融合,也逐漸地改變民族成分。

調查顯示,廣西漢族 8 對遺傳性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點,同其他地區漢族間又存在差異,廣西漢族遺傳性狀的調查可以為其他地區民族遺傳性狀研究提供參考,并為廣西漢族人群的群體遺傳學研究提供資料,豐富中國漢族人群遺傳學研究資料。

參考文獻

[1] 魏會平,劉繼云 ,李繼紅 ,等。 河北漢族 、蒙族 、滿族三民族 8 對遺傳性狀基因頻率分析[J]. 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2,19(3):1-2.
[2] 祁英杰,楊彩玲,黃艷梅,等。 河南漢族人群中 19 項遺傳性狀特征的分布及法醫學應用價值[J].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9(1):86-88.
[3] 付四清,田 虹,胡克清。 湖北漢族 10 對遺傳性狀的調查[J]. 中國衛生統計,2004,21(4):250.
[4] 陸宏,霍正浩 ,黨潔 ,等。 寧夏回 、漢族 12 對遺傳性狀基因頻率的研究[J]. 寧夏醫學雜志,2008,30(9):772-775.
[5] 佘朝文,皮建輝,舒孝順,等。 湖南漢族、侗族 16 對遺傳性狀的調查[J].遺傳,2001,23(5):406-408.
[6] 李永霞,李詠蘭 ,陸舜華 ,等。 江西豐城市漢族 8 對遺傳性狀的基因頻率[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1):37-40.
[7] 宋潔,鄧代千,孫凱,等。 黑龍江省漢族大學生遺傳性狀調查分析[J].生物學通報,2011,46(11):6-8.
[8] 鄒起練 ,張智廣 ,宋軍 ,等。 福建漢族大學生 14 項遺傳性狀分析[J].國際遺傳學雜志,2010,33(4):94.
[9] 王賽群。 湖南漢族 10 對單基因遺傳性狀的調查分析[J]. 懷化學院學報,2011,30(8):26-30.
[10] 張志敏,顧丁, 李芳,等。 貴州北部漢族頭面部 6 項遺傳性狀調查分析[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8(4):565-569.
[11] 張興華,鄭連斌,包金萍,等。 海南文昌漢族舌運動類型的人類學研究[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2):85-88.
[12] 汪慶,李詠蘭,張瑜珂,等。 浙江漢族 9 項人類群體遺傳學研究[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7(3):380-384.
[13] 栗淑媛,鄭連斌,陸舜華 ,等。 內蒙古 18 個人群 13 項遺傳指標的聚類分析與主成分分析[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4(3):26-29.
[14] 劉學峰。 遼寧漢族成人頭面部形態特征[D]. 錦州:遼寧醫學院,2011.
[15] 孫曉東,衛榮華 ,桑明。 湖北漢族五項遺傳性狀的分析研究[J]. 生命科學研究,2012,16(5):417-419.
[16] 馬媛,龍俊。 山東回、漢民族 3 對遺傳性狀的基因頻率[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4(4):373-380.
[17] 玉時階。 古代漢族入桂及其對廣西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J]. 學術論壇,1995(6):80-85.
[18] 皮建輝,周建波,熊海霞,等。 湖南瓦鄉人紅細胞血型研究[J]. 懷化學院學報,2010,29(2):60-64.
[19] 張志敏,肖代敏,張文剛,等。 貴 州省 侗族 、土家族和仡佬族 13 項 遺傳性狀分析[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8(5):722-72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