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在醫學界也被成為胸膜積液,在一般情況下,人類的胸膜內大約有3-15m的液體,這些液體在人體產生呼吸運動時就可起到潤滑的作用,但人類胸膜腔中的積液量實際上并不是固定的,身體健康的人每天會有大約500-1000ml的液體形成并被吸收[1].當人類胸膜腔中的液體經過毛細管靜脈端被再吸收,剩余的液體淋巴將經過系統回收至血液中,此時的濾過與吸收始終處于平衡狀態.假如人體全身或者局部出現了病變,破壞了原有的動態平衡,就會使胸膜腔內的液體加快形成或者吸收變緩,胸腔積液由此產生.
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行普通放射檢查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少量胸腔積液以及胸膜粘連的普通放射現象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行普通放射檢查的患者60例,針對普通的放射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在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3-68歲,平均\\(29.3±9.8\\)歲.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咳嗽時背部疼痛以及胳膊活動時疼痛,60例患者均接受常規放射檢查.其中有30例患者偶爾出現陳發型咳嗽,患者存在乏力感,還有20例患者存在下腹疼痛的情況,上述患者均有較為明確的原發病,癥狀呈現出多樣性.
1.2方法:患者在接受普通放射探查時,應當采取半臥位或者臥位,輔以坐位,將受檢部位充分的暴露在儀器下.在實施探查時,應當先經過患者的前胸部、側胸部以及背部,隨后從右上腹的肋骨間沿著肋骨緣下進行掃查.左側以患者的左腎臟以及脾臟作為透聲窗,而右側主要以患者的肝臟為透聲窗.在掃查的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患者的肺組織膈肌、胸壁以及肋膈角等的狀態,還需關注兩層胸膜分離的范圍,仔細觀察患者呼吸時肋膈的暗區與體位的變化的關系以及胸腔積液性暗區帶的寬度,并及時做好記錄.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對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分別使用x2和t檢驗,顯著學水準為a=0.05,當差異為P<0.05時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60例患者進行普通放射性檢查的結果證明,普通放射檢查能夠有效的顯示出患者肋膈角處變鈍變平,且能夠詳細的觀測到少量的胸腔積液.當患者采取臥位時,胸膜腔的積液通常表現為半月形水樣密度影,且隨著患者體體位的變化,積液的形態也會發生改變.在普通放射檢查的過程中,胸膜粘連通常會顯現出肺外緣胸膜增厚的情況,能夠看到索條狀密度增高影,不會隨著體位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見表1.
3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胸腔積液的主要因素通常包含了胸膜腫瘤、腎臟疾病以及結核性胸腔積液等,其中,結核性胸腔積液是最為常見的[2].由于人體的胸膜中有一對完全封閉的漿膜囊,分別位于胸腔的左右兩半部位,臟層胸膜與壁層胸膜被潛在的間隙分開[3].引起胸腔積液的原因通常有低蛋白癥、結核性胸膜炎以及腎臟疾病等,假如在處理的過程中操作不當,將會導致患者出現胸膜粘連甚至鈣化.通常情況下,患者胸腔內出現大量積液會直接對肺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在正常狀態下,胸腔積液的吸收與產生會一直處于平衡狀態,當患者胸腔開始出現積液時,臟層便會與壁層分開,在普通放射檢查時,兩層之間均會出現液性暗區.另外,在檢查正常胸腔的臟、壁時,胸膜合起就能夠觀測到光滑的強回聲帶,在此期間產生的少量液體通常不易被發現[4].采用普通放射檢查時則能夠發現左側存在較為顯著的胃泡與類型"橫膈"的陰影,二者之間距離的增加較為明顯,在實施放射檢查時,應當采取多體位拍攝,胸腔的積液便能夠直接的顯現出來,隨著體位的移動來判定患者胸膜腔內的積液情況,此時患者出現任何病理的加速或者減少對其都具有一定的意義[5].因此采用普通放射檢查的形式針對胸膜疾病進行檢查,尤其是對于胸膜腔積液的情況以及胸膜粘連進行診斷,已經在臨床中得到了證實.
綜上所述,影像學中的不可定性對于普通放射檢查少量胸腔積液與胸膜粘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當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任波,高峰,楊連英.超聲實時監測引導胸腔穿刺在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1\\(10\\):44-45
[2]何炳文,朱大慶,李熾觀,黃玉暉.脊柱內植物固定棒致嗜酸粒細胞性胸膜炎一例[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9,11\\(03\\):22-24
[3]錢東華,呂曉紅,趙麗榮.超聲引導下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胸腔積液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42\\(23\\):64-66
[4]Demosthenes Bouros,Katerina M Antoniou,Richard W Light,王臻,郭啟明.胸膜腔內滴注鏈激酶治療胸膜腔感染這是胸膜腔積液治療的進步嗎[J].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10,52\\(02\\):73-75
[5]張廷梅,熊敏,袁國琴,潘慧蘭,李春蘭.經胸腔鏡冷凍技術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2,17\\(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