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由于原發性肝癌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 , 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 ,預后較差 , 死亡率高 , 所以小肝癌早期得到明確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多層螺旋 C 掃描時間較傳統 CT 掃描大大縮短 ,同時還可以避免呼吸運動造成偽影和遺漏[1-3].16 層螺旋CT診斷原發性肝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以指導臨床醫生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仡櫺苑治?010年1月~2014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27 例經病理證實的小肝癌患者的臨床及CT 掃描資料 , 將增強掃描結果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本組為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經病理證實的小肝癌患者 27 例 , 其中男 22 例 , 女 5 例 ,年齡 29~71 歲 , 平均年齡 50.5 歲。肝炎病史 23 例 , 其中有乙型肝炎病史 20 例 , 丙型肝炎病史 3 例 ;無肝炎病史 4 例。伴有明顯肝硬化 9 例 , 血清甲胎蛋白 (AFP) 升高 23 例。全部27 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 , 術后病理證實為原發性肝癌。
1. 2方法 應用 PHILP-CTAura 螺旋 CT 機掃描 , 掃描時囑患者屏氣 , 時間 20~30 s.掃描螺距 1.0~1.5 mm, 層厚 3~5 mm, 電流140 mA, 電壓120 kV.常規口服1.5% ~2.0% 泛影葡胺500 ml.常規全肝平掃 , 然后經前臂靜脈用高壓注射注入碘普羅胺注射液 (300 mg/ml), 每個全肝掃描周期為 8.2 s ;注射速率2.5~3.0 ml/s, 注射后 20~30 s 行全肝動脈期掃描 , 55~65 s 行門脈期掃描 , 平衡期 100~120 s, 2~3 min 行延遲期掃描 , 掃描結束后在工作站處理圖像。
2結果
2. 1CT平掃表現 本組共發現27個病灶, 均為單個癌結節,病灶大小為0.5~3.0 cm.平掃發現13個病灶, 邊界清楚者6例,邊界模糊不清者 7 例 ;其中 11 個呈低密度 , 2 個因伴脂肪肝而呈略高密度。
2. 2CT 三期增強掃描各期表現 肝動脈期 CT 表現 :7 例表現為腫瘤中心點強化或邊緣強化 , 18 例腫瘤呈均勻一致性高密度病灶, 2例無明顯強化;肝門靜脈期:20例病灶相對低密度,4 例稍高密度 , 3 例等密度 ;延遲后平衡期顯示 :13 例病灶呈低密度 , 6 例病灶等密度 , 8 例病灶中心有更低密度區。
3討論
肝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病程進展較快,患者預后差 ,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 小肝癌是原發性肝癌的常見類型 , 患者早期得到明確診斷 , 是保證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關鍵。目前 CT 影像學是小肝癌的主要診斷手段[4, 5].
小肝癌病灶較小 , 是肝癌的早期階段 , CT 平掃上接近正常肝組織的密度 , 定性診斷非常困難 , 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學特點。
強化 CT 能夠反映惡性腫瘤的血供特征 , 肝臟腫瘤多數屬于富血流供應惡性腫瘤 , 三期動態增強掃描能夠出現特征性的影像學特點 , 在增強掃描中發現 , 小肝癌具有動脈及靜脈雙重供血的特點[6-8], 對于小肝癌的診斷極具價值。螺旋 CT 三期動態增強掃描能夠作為小肝癌定性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部分小肝癌均表現出造影劑快進快出的影像學特征性變化 , 能夠為小肝癌的定性診斷提供有意義的影像學特點[8-12].早期小肝癌的血供主要來自門靜脈 , 大部分病灶在動脈期及門脈期均勻或不均勻強化 , 而伴隨腫瘤的進展 , 門靜脈供血相對減少 , 動脈供血血管形成 , 供血增加。部分小肝癌在腫瘤生長過程中 , 可能伴隨動脈及靜脈血供的減少 ,腫瘤部分纖維組織增多 , 導致造影劑的潴留 , 引起延遲期的造影劑排泄減少 , 延遲期的略高密度強化。
小肝癌需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肝轉移瘤則呈“牛眼征”,典型表現為中央呈低密度、周邊強化 ;小的肝再生結節多表現動脈期全病灶范圍的高密度強化 , 門脈期則速降至肝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 很少出現低密度 ;海綿狀血管瘤動脈期邊緣呈結節樣強化 , 門脈期密度多仍高于肝的密度。
參 考 文 獻
[1] 李勇 , 陳建宇 , 梁碧玲 , 等 . 小肝癌的磁共振平掃及動態增強特征 . 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 2007, 5(2):25-28.
[2] 鄭可國 , 許達生 , 沈靜嫻 . 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 cT 表現并與病理對照 . 中華放射學雜志 , 2003, 37(10):930-934.
[3] 王愛明 . 多層螺旋 CT 增強 3 期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 ( 附 48 例報告 )。 浙江臨床醫學 , 2007, 9(9):1273-1274.
[4] 邢衛紅, 邢麗, 崔書彥。小肝癌的CT三期增強掃描影像表現?,F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 2011, 20(10):1257.
[5] 張杰 , 卜慶豐 . 螺旋 CT 三期增強掃描診斷原發性小肝細胞癌的價值 .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 2006, 14(4):307-309.
[6] 張同 , 王巍 , 申寶忠 . 64 排螺旋 CT 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 實用放射學雜志 , 2007, 23(8):1040-1042.
[7] 梁立華 , 吳菊芳 , 陳耀強 , 等 . 影響 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質量的原因分析 . 實用放射學雜志 , 2009, 25(1):89-91.
[8] 韋菊臨 , 覃志龍 . 小肝癌的不典型 CT 表現分析及鑒別診斷 .放射學實踐 , 2010, 25(12):1375-1379.
[9] 黃偉鵬 , 陳潔容 , 許建生 , 等 . 小肝癌的螺旋 CT 不典型表現并與病理對照 . 實用放射學雜志 , 2006, 22(9):68-71.
[10]任超峰 . 螺旋 CT 三期增強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價值 . 中國現代醫生 , 2010, 8(20):72-73.
[11]于詠梅, 宋岫峰, 金艷霞, 等。小肝癌的CT及MRI診斷價值。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 2009, 7(4):43-45.
[12]劉文亞 , 蔣黛蒂 , 洪潤環 , 等 . 螺旋 CT 多期增強掃描診斷小肝癌的價值 .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 2002, 1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