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性骨壞死屬于高氣壓作業中的常見職業病 , 多發于海上工作的潛水員 , 典型發病部位為脛骨骨干與肱骨、股骨等處。其早期多表現為無明顯癥狀的骨損傷 , 因而臨床早期診斷率較低 , 在一定程度上延誤病情 , 從而發展成減壓性骨壞死 , 由此可知減壓性骨壞死早期確診對減輕患者痛苦并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為探究減壓性骨壞死早期應用 X 線的臨床診斷價值 , 本次針對已選定的 72 例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 ,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選取 2013 年 10 月 ~2014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2 例減壓性骨壞死患者 ,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 每組36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 21:15, 年齡 42~75 歲 , 平均年齡(53.18±7.26) 歲 ;研究組男女比例為 19:17, 年齡 51~78 歲 ,平均年齡 (54.20±8.13) 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技術進行減壓性骨壞死的早期診斷。研究組予以 X 線進行診斷 , 采用 Toshiba KXO-15R 型X 線攝片機 , 對肩關節病變者 , 以肩關節為中心 , 靶片距為80 cm, 曝光條件 50 mAs、70 kV ;對膝關節病變者 , 則應以膝關節作為中心 , 靶片距為 80 cm, 曝光條件 30 mAs、50 kV;對髖關節病變者 , 以髖關節為中心 , 患者應并攏雙腳 ,靶片距為 80 cm, 曝光條件 120 mAs、74 kV.X 檢查由 2 名放射科醫師專門負責 , 閱片由 1 名影像科醫師與 1 名職業病診斷醫師獨立進行 , 不一致意見經討論達成一致。
1. 3觀察指標[2]觀察研究組患者 X 線檢查的影像學特征 ,包括病灶位置、形態及范圍等。觀察兩組確診人數與確診率 ,確診率 =( 確診例數 / 該組總例數 )×100%.
1. 4統計學方法 研究資料均采用 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確診率對比 研究組共確診減壓性骨壞死 27 例 ,確診率為 75.00%(27/36), 對照組共確診減壓性骨壞死 18例 , 確診率為 50.00%(18/36),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 2研究組患者的 X 線檢查影像學表現 研究組確診的 27例減壓性骨壞死患者共檢出病灶 41 個 , 采用 X 線平片的三期分級法 :Ⅰ期病灶分布于雙側肱骨與股骨頸部、頭部 , 形態表現為致密區、囊變與鈣化 ;Ⅱ期病灶的病變范圍大于股骨頭的 1/3 ;Ⅲ期病灶中關節面存在破壞。
3討論
減壓性骨壞死是指高壓作業之后未能正規減壓 , 體內氮氣過度飽和形成氣泡 , 阻塞并壓迫骨骼血管所致的缺血性骨關節壞死 , 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痛 , 并伴有肌肉痛、四肢無力、下肢或手麻木等 , 嚴重者甚至出現跛行。但減壓性骨壞死Ⅰ、Ⅱ期不一定表現出臨床癥狀 , 因而給其早期發現與診治帶來較大困難[3].本次通過回顧性分析 72 例行不同檢查方式診斷患者的臨床資料 , 以探討減壓性骨壞死早期應用X 線的臨床診斷價值 , 旨在為今后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減壓性骨壞死多發生于海上作業的潛水員 , 其發生情況和患者的潛水次數及潛水深度具有密切關系 , 而其骨壞死程度和患者急性減壓病是否治療及時也存在較大關系。本次研究組應用 X 線進行該病癥的早期診斷 , X 線是臨床醫學工作中常用的病情檢查輔助手段之一 , 其屬于電磁波 , 具有呈現患者病情并將其保存的作用[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 相較于傳統技術診斷準確率 50.00%, X 線診斷的診斷率達到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表明 X 線對早期減壓性骨壞死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 X 線對減壓性骨壞死影像學特征具有較為清晰的呈現 , 通過應用 X 線平片的三期分級法 , X 線可對骨壞死進行準確分期 , 影像學特征主要包括形態、位置與范圍等 , 其中Ⅰ期病灶主要分布于雙側肱骨與股骨頸部、頭部等部位 , 形態多表現為致密區、囊變與鈣化等 ;Ⅱ期病灶的病變范圍較大 , 多表現為大于股骨頭的 1/3 ;Ⅲ期病灶則表現為關節面存在破壞現象。由此可知 , 減壓性骨壞死早期應用 X 線診斷具有較高確診率 , 且可通過辨識其影像學特征進行準確分析 , 對治療方案的確定具有指導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 , X 線應用于醫療中具有其診斷原則 , 首先診斷時應確保檢查全面、仔細 , 全方位分析X 線片征象細節 , 以避免漏診、誤診 ;同時為提高確診率 ,還應綜合患者既往病史、現病史、生活環境及工作環境等因素。近年來 , 有文獻報道 CT、MRI 對減壓性骨壞死的診斷具有較高準確率[5].本次受研究時間限制未能對其進一步分析 ,還待臨床實踐予以補充。
綜上所述 , 減壓性骨壞死早期應用 X 線確診率較高 , 并可對疾病進行準確分期 , 可為疾病盡早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具有臨床實際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劉明 . 影像學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價值 .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 , 2013, 15(1):88-90.
[2] 鎖詠梅 . X 線、MRI 評價股骨頭壞死分期的比較 .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 2012, 18(4):484-496.
[3] 趙德偉 . 加強對骨股頭缺血性壞死病理生理的認識 .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 ( 電子版 ), 2014, 7(5):195-196.
[4] 趙國軍 . X 線在減壓性骨壞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 電子版 ), 2013, 13(21):28.
[5] 于成福 . X 線、CT 在減壓性骨壞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 臨床放射學雜志 , 2012, 31(6):84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