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 CT 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 BA 病理研究的不斷深入,128 層 HRCT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 BA 的臨床診斷中,為探討探討 128 層 HRCT 應用于 BA 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特作此綜述。
1 BA 病理特征
BA 在病理學上是一種可逆性的氣道堵塞呼吸障礙,這也決定了 BA 的形成和發生與氣道狹窄、氣道壁增厚及組織重構密切聯系,由于 128 層 HRCT 具有極高的分辨率并能捕捉不同層次病灶部位的攝影圖像,這也使 128 層 HRCT 在局部微觀的病灶定位、形態結構觀察以及厚度測量等方面具有明顯的臨床優勢,且 HRCT 無創、直觀、診斷準確性較高,因此近年來已經在 BA 的臨床中被廣泛加以應用,通過介紹 BA的相關病理特征,有助于分析 128 層 HRCT 的影像學特征及評價其在 BA 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具體來說,BA 的病理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 炎性細胞、免疫細胞介導的炎性免疫反應,參與細胞種類主要包括 T 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通過調節免疫信號通路使患者支氣管的部分氣道發炎并使膠原沉積,引發患者出現咳嗽等臨床癥狀:(2) 氣道重構,主要是由于呼吸道中的氣道粘膜及上皮損傷、炎性免疫反應的影響使氣道壁增厚、氣道狹窄甚至閉合繼發呼吸障礙等癥狀,氣道的重構是一種機體對于自身損傷進行修復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氣道的結構及相關功能發生可逆和不可逆的變化,并容易引發一系列病理癥狀;(3) 分泌物栓,在炎性反應、相關免疫細胞作用下,氣道分泌物如粘液、脫落的細胞及其碎屑之間會相互作用、聚合,從而形成較為牢固、足夠體積的栓狀物質,從而使各個氣管、氣道發生不同程度的堵塞,使患者發生哮喘癥狀;(4) 時間影響,如嗜酸粒細胞數量在夜間明顯高于其他時間段,而嗜酸粒細胞的增加也容易引發炎性病理反應并導致哮喘產生[1].
2 HRCT 肺部掃描的臨床應用情況相關研究
2.1 HRCT 在 BA 病因診斷中的應用
由上述對 BA 病理特征的分析可知,支氣管中大小氣道的氣道壁變厚、氣道擴張狹窄、氣道纖維性囊腫等為主要的病理學表現,使用 HRCT 掃描可得到以上病理反應的清晰的特征性影像,這也是 128 層 HRCT 廣泛應用于臨床 BA 的病灶定位和病因判斷中。例如,在 128 層 HRCT 的掃描的影像圖像中,可直觀、客觀地反映出病變氣道所占位置并可測得病變氣道及病灶周邊氣道壁的厚度值,通過與正常組織厚度比較即可診斷其是否發生氣道變厚,并可依據此推測哮喘的形成很可能與氣道重構緊密相關;而對于氣管、氣道的擴張情況,由于 HRCT 分辨率極高,因此經 HRCT 掃描可準確顯示支氣管及動脈徑線的位置,并能夠完成支氣管和動脈徑線比率的測算,而通過此比率數值也能判斷患者的氣管、氣道是否發生炎性擴張反應,并能夠由此判斷免疫細胞參與的炎性反應是否為 BA 的形成因素;若 HRCT 影像中出現纖維囊腫、粘液和明顯堵塞點 ( 完全堵塞 ),則說明是氣道分泌物堵塞所導致;最后,若圖像中出現馬賽克點,則提示可能出現血流灌注異常的情況,同時說明 BA 的產生很可能與小氣道相關[2].
2.2 128 層 HRCT 在 BA 病情判斷中的應用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由于 HRCT 掃描可獲得全面、直觀、高分辨率的大小氣道及病灶影像,并能夠測量氣道厚度和測算支氣管和動脈徑線比率等數據,因此也可將 HRCT 可應用于 BA 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中。一般來說,氣道壁厚度和支氣管和動脈徑線比率越大,則 BA 患者的病情也越嚴重,例如,有研究發現 HRCT 所測的氣道壁厚度增厚常常會導致支氣管的上皮基底膜 (RBM) 的相關性增厚,而 RBM 的增厚又是造成呼吸障礙、通氣惡化的重要因素,這也提示我們可以應用 HRCT 掃描測得氣道壁厚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也有研究利用 BA 病變氣道壁面積與總體氣道橫截面面積的比值來評價 BA 的病情嚴重程度,該比值越大,則病情越嚴重[3].通過以上所述也可發現,128 層 HRCT 在 BA患者病情判斷、預后工作中也顯示了較大的應用價值。
3 總結與展望
128 層 HRCT 是一種分辨率高、掃描覆蓋范圍廣、診斷準確性高的 CT 掃描技術,該技術可直觀、準確定位肺葉中的相關病灶部位、清晰顯示肺部、支氣管的血流狀態和局部微觀病變結構特征,有助于醫師對 BA 病情的嚴重程度、病因及相關并發癥情況作出及時、準確、實時動態的判斷,并為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和依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重要應用價值,但在HRCT的應用過程中,也同時存在著評價指標測算標準不一、醫師主觀性判斷及一定的技術缺陷,這也是 HRCT 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郭天聰 , 王曉梅 , 王鎮山 , 等 . 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壁厚度與病情、肺功能、炎性反應指標的關系 [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 2011,34(34): 41-43.
[2] 王嬌莉 , 任振義 , 楊斌 , 等 . 支氣管哮喘和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患者氣道壁厚度的 CT 比較研究 [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1, 10(2): 126-129.
[3] 吳世滿 , 李彩娥 , 蔡仁萍 , 等 . 高分辨率 CT 評估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壁改變及其與誘導痰生物標志物的相關性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 2012, 35(12): 89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