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骨科疾病,目前,可用于診斷本病的方法較多,CT 和 MRI 因其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而逐漸在本病的早期診斷中被推廣使用[1,2].
本文對 CT 與 MRI 檢查在成人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價值進行研究探討,所研究的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 2012 年 6 月到 2014 年 11 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 120例 (192 髖關節 ) 成人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100 例 (173 髖關節 ) 經病理學證實。其中,男性 78 例,女性42 例,患者的年齡為 31~59 歲,平均 (42.5±3.7) 歲。
1.2 方法
CT 檢查:應用螺旋 CT 掃描機使所有成人股骨頭壞死患者保持仰臥的體位進行 CT 的掃描檢查,掃描的參數設為120kv、220~300mAs,層厚設為 10mm,層間距也設為 10mm,平掃之后于患者的肘靜脈團以 2mL/kg 的注射劑量注射優維顯進行 CT 的增強掃描檢查,掃描條件與平掃的掃描條件相同。
病理學檢查:使用大體標本進行觀察和切片于 HE 染色鏡下進行觀察,對于較難鑒別的則進行免疫組化的標記等。
MRI( 磁共振成像 ) 檢查:應用超導型磁共振掃描儀進行MRI 檢查,常規矢狀位的自旋回波的 T1 加權像,快速自旋的回波和 T2 脂肪的抑制成像。兩種檢查方法的檢查間隔應控制在 2 天之內,對比分析 CT 檢查與 MRI 檢查的陽性率與確診率,對于 CT 檢查顯示存在中央部的硬化線或者高低密度的硬化線則評定為陽性病灶,對于 MRI 檢查顯示存在"線樣征"則評定為陽性病灶,均可以高度提示具有早期的成人股骨頭壞死病變的可能。
2 造影結果
120 例患者共對 192 髖進行分析,其中,CT 檢查發現有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病灶陽性有 118 髖,最終確診有 55 髖,MRI 檢查發現有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病灶陽性有 146 髖,最終確診有 129 髖,MRI 檢查的早期病灶陽性率及確診率均明顯高于 CT 檢查,差異明顯 (P<0.05),如表 1 所示。
3 討論
成人股骨頭壞死的發病原因及影響因素較多,成人股骨頭壞死的發病具體機理還沒有完全的明確,但是成人股骨頭壞死病變的相同特點均為由于出現血液循環方面的障礙而引起患者發生股骨頭的缺血及壞死癥狀,并出現相應的修復反應而導致患者的股骨頭發生塌陷與髖關節出現退行性的關節炎等情況,嚴重危害成人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身體健康[3,4].目前,國內對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 X 線分期多是應用 Ficat分期的方法,雖然對于一些存在癥狀但沒有 X 線特征的患者結合其相關功能的檢查可以獲得早期診斷,但是 X 線檢查無法顯示出 Ficat 中的 0~1 期成人股骨頭壞死患者的癥狀,不能進行早期的診斷,仍存在一定的缺陷[5].
近年來,螺旋 CT 檢查與 MRI 檢查在臨床的疾病診斷中不斷的被推廣使用,CT 檢查可見成人股骨頭壞死患者中央部位的早期硬化變化,還可較為清楚的對壞死組織進行顯示,可觀察到患者皮質和軟骨下骨由于出現缺血壞死而引起的骨折組織,有助于早期的診斷;而 MRI 可以檢查出患者硬化緣的內側肉芽相關組織的充血狀況,因其中的水份增多可在 T2 加權像上的信號出現帶狀的上升,可形成"雙線征"的情況,對于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對早期的成人股骨頭壞死進行有效的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5].
本研究發現,經 MRI 檢查的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病灶陽性率和確診率分別為 76.04% 和 74.57%,均明顯高于經 CT檢查的 61.46%、31.79%(P<0.05),說明與 CT 檢查相比,實施MRI 檢查對于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病灶的檢出率和確診率較高,比較的敏感,存在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作為成人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的一個方法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許士強 . 螺旋 CT 與低場 MRI 在成人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J]. 當代醫學 , 2014, 04(10): 62-63.
[2] 鐘建勇 , 郭貞芳 , 尹俊吉等 . 股骨頭缺血壞死在 CT、MRI 診斷中的系統評價 [J]. 中國美容醫學 , 2012, 21(12): 84-85.
[3] 周令飛 . 成人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 CT 及 MRI 診斷價值 [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 ( 醫學版 ), 2012, 14(4): 469-471.
[4] 林益良, 李建全。 早期成人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診斷[J]. 醫藥前沿,2012, 02(1): 81-82.
[5] 李文志, 劉永生, 宋春仙等。 成人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影像學診斷[J].長治醫學院學報 , 2014, 10(6): 45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