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創傷所致的骨折大部分常規 X 線平片,包括傳統 X 線平片、計算機 X 線攝影(CR)及數字化 X 線攝影(DR),即能做出診斷,但對于隱匿性骨折 X 線平片不易觀察,容易誤診和漏診。筆者對本院自 2008 年 2 月至 2014年 9 月,經螺旋 CT 掃描證實的 75 例隱匿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對螺旋 CT 發現隱匿性骨折的優勢和價值進行評價,以及如何盡量避免隱匿性骨折的漏診進行探討。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75 例隱匿性骨折患者均經 GE HispeedNX/i 雙排螺旋 CT 掃描證實,而 X 線平片顯示陰性或可疑骨折。其中男 39 例,女 36 例;年齡 7~92 歲,平均 47歲。均有外傷史,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伴有局部功能障礙 45 例(60.0%)。
1.2 隱匿性骨折發生部位 ① 膝關節 20 例(26.7%):脛骨平臺 8 例;脛骨髁間隆突 5 例,1 例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圖 1);股骨髁 5 例,1 例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髕骨(圖 2)2 例。② 發生于脊柱 19 例(25.3%):骶椎(圖3)12 例,6 例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頸椎 4 例,包括環椎(圖 4)2 例,樞椎、第 5 頸椎附件各 1 例;腰椎橫突 2 例;胸椎椎體 1 例。③ 髖關節 9 例(12.0%):股骨頸 5 例,其中 2 例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圖 5);髖臼 4 例,其中 2例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圖 6)。④ 足跗跖骨 8 例(10.7%):近節拇趾骨、骰骨、足舟骨、距骨、骰骨和足舟骨同時各 1例,跟骨 3 例。⑤ 肘關節 6 例(8.0%):肱骨髁間、肱骨外側髁各 1 例,橈骨小頭 4 例。⑥ 肩胛骨 6 例(8.0%)。⑦ 腕關節 3 例(4.0%):豌豆骨、三角骨、橈骨遠端各 1例,均同時進行多平面重組。⑧ 恥骨聯合 2 例(2.7%)。⑨ 踝關節(脛骨后踝)、手拇指近節指骨各 1 例(各 1.3%)。
1.3 X 線平片顯示結果 顯示陰性 47 例(62.7%);可疑骨折 28 例(37.3%),其中骨松質密度不均勻、骨小梁結構紊亂(圖 7)11 例,骨皮質線皺褶 9 例,骨質塌陷(圖8)5 例,表現為椎體脫位(圖 9)2 例,小游離體附著 1 例。
2 討論
對于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造成的不易被常規 X 線檢查所發現的骨折,稱為隱匿性骨折。此類骨折多發生在解剖結構復雜的部位,如未能及時發現,可能因延誤治療而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引起醫療糾紛。
2.1 隱匿性骨折形成原因分析 筆者根據本組 75 例并結合相關文獻[1- 4],分析如下:① 骨結構間相互重疊,骨組織間對比度差,骨折線被掩蓋:如髕骨、髖臼、肩胛骨、寰樞椎等。② 骨結構粗大,骨折線細微,不易顯示;如股骨頸、股骨髁、脛骨平臺等。③ 不規則骨結構復雜,骨折線隱匿,如骶骨、手足跗骨等。④ 與周圍臟器結構相互重疊,干擾骨折線的顯示,如腰椎橫突、骶骨、骨盆等。⑤ 多數外傷患者攝片時因疼痛、肢體活動障礙等原因導致投照體位不標準,造成漏診,如觀察有無股骨頸骨折,但攝片時患側下肢未內旋。⑥ 部分骨折常規體位不易發現,如髕骨縱形骨折常規正側位片不易顯示。⑦ 投照條件、中心線以及CR、DR 圖像后處理等原因。
2.2 螺旋 CT 對發現隱匿性骨折的優勢和價值 螺旋 CT圖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具有骨結構的最佳對比分辨率,有利于骨折線的發現,敏感性高于 X 線平片[3].同時,由于CT 是橫斷面成像,影像無重疊,解決了 X 線平片組織、器官相互重疊的缺點,已被認為是發現隱匿性骨折的最可靠方法[5].但是在常規橫斷位掃描時,一些水平走行或接近水平走行的骨折線,因與掃描線平行而不易被發現[2],利用螺旋 CT 的多種后處理重組技術可以解決此問題,最簡單而常用的方法是 MPR 技術[3].MPR 技術從原始橫斷面圖像獲得冠狀面、矢狀面以及任意斜面的二維圖像,可顯示全部骨折及骨折線的走行、大小、數目和位置,準確測量碎骨片的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6].本組進行 MPR 技術 15 例正是由于常規橫斷位 CT 掃描骨折不明顯,通過 MPR 后處理而顯示骨折。本組 1 例 CT 常規橫斷位掃描發現游離骨塊,但無法確定骨塊具體從何處撕脫,經 MPR 后處理得到確定,進一步證實 CT 后處理技術的重要性。
2.3 如何避免隱匿性骨折的漏診 ① 建議??茖V?,此點較為重要,由創傷相關科室(如急診科、骨科、外科)醫生進行首診檢查,可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制定合理的檢查方法和檢查部位;② 建議臨床醫生認真開具 X 線申請單,詳細描述臨床癥狀和體征,寫明具體疼痛部位等;對一些X 線平片檢查陰性而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明顯,強烈提示骨折存在者,及時進行 CT 掃描;③ 攝片時,在患者能配合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正確投照體位;④ 制定合理的曝光條件,通過 CR、DR 圖像后處理功能,將影像的清晰度、對比度等達到最優化;⑤ 掌握骨關節系統正常 X 線表現,認真、仔細閱片,建立閱片審核制度;⑥ 密切結合疼痛部位,閱片時重點觀察;⑦ 熟悉和掌握骨折間接征象,本組75 例中,各種可疑骨折占 37.3%,這些可疑骨折中有很多間接征象,如椎體脫位、骨松質密度不均勻、骨小梁結構紊亂、骨皮質線皺褶、塌陷、關節囊腫脹等,應及時建議 CT掃描,提高隱匿性骨折的檢出率。⑧ 放射科醫師出具診斷報告時一定要謹慎,對于不能確診者應及時與臨床醫師進行聯系和溝通,建議復查或進一步檢查。(圖略)
參 考 文 獻
[1] 朱玉春,王建良,劉麗華,等。 64 層螺旋 CT 在診斷隱匿性骨折中的價值[J]. 中國醫師雜志,2010,12(12):1671.
[2] 丁建林,易旦冰,陳曉亮,等。 64 層 CT 及 MRI診斷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J].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1):12.
[3] 呂冬亮,金晶,谷水君,等。 多層螺旋CT足踝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 中國骨傷,2011,24(6):522.
[4] 鄧茂松,吳戈,穆錦巍,等。 64 排螺旋 CT 對肩胛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1):92.
[5] 徐方元。 隱匿性骨折CT診斷的臨床價值(附23例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01,11(1):27.
[6] 李春海,楊磊,溫廷國。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隱匿性骨折的應用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