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堅爾教授師從朱瑞群先生,是徐氏兒科的第四代傳人,從事中醫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數十載,研讀經典,博覽群書,勤于思考,德藝雙馨。其治學嚴謹,思維慎密,整體思辨,臨證經驗豐富。虞堅爾教授擅長應用和解法治療小兒外感疾病,認為小兒屬少陽之體,正氣偏弱,腠理常疏,少陽最易受累,病位多在少陽,故而,立法多宗和解法,靈活化裁,圓機活法,取效迅捷?,F就虞堅爾教授運用和解法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理論進行探源,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運用。
體稟少陽是小兒的生理特點“少陽學說”來源于《黃帝內經》的“陰陽學說”.《素問·陰陽類論》云“:一陽也,少陽也”.《太素·陰陽合·卷五》中描述“陽氣正月未大,故曰少陽”.“少陽”少者,小也,少陽也就是小陽,是陽氣初升,少陽為一陽始生。
明代萬密齋首次提出小兒“體稟少陽”之說,他在《育嬰家秘》中指出“:兒之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而未已”.將“純陽”和“稚陽稚陰”兩種論點有機結合起來。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曰“:蓋小兒雖為少陽之體,而少陽實為稚陽也”[1].指出小兒“體稟少陽”是指小兒在生理上陽氣處于稚弱狀態。
虞堅爾教授推崇和倡導小兒“體稟少陽”學說,認為其涵蓋了小兒稚陰稚陽和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雙重特點,是二者的協調統一。小兒稚陰稚陽,無論在物質基礎和功能活動方面均是稚弱的,正因為稚弱不成熟,才不斷生長發育以逐漸完善,而在整個過程中,正氣相對稚弱、抗病能力不足和少陽升發是兩大突出特點,這是小兒的體質和常態,是不同于成人的本質區別所在。
腠理不固,少陽樞機不利是小兒外感疾病主要的病理特點小兒外感疾病是感受六淫外邪所致,發病與否與六淫外邪的多寡有關,而決定因素則是正氣的強弱。正氣的強弱決定疾病的證型、演變和轉歸,小兒正氣相對稚弱和抗病能力不足是疾病發生和轉歸的前提和條件。虞堅爾教授認為小兒外感疾病的主要病理特點如下。
1. 腠理不固 虞堅爾教授非常重視腠理的功能
和在疾病中作用,認為腠理不僅是阻止六淫外邪侵入人體致病的衛表屏障,亦是六淫之邪進入人體的路徑,以及侵犯到的組織及臟腑氣血營養物質代謝的通道。腠理為少陽所主,外邪所到之處必然影響其正常的功能,從這個意義來講,外感疾病不同程度都存在著少陽樞機不利。
1.1 腠理的內涵 虞堅爾教授認為,要探源醫理,首先要明晰一些基本概念,在造字之初每個字都隱含著深奧的哲理,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研究。
腠,《康熙字典》注釋為“膚腠也,肉理分際也”[2],意為皮膚以及肉理的間隙?!掇o源》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肌肉的紋理,二是指皮膚。理是指紋理、層次。在人體指皮膚、肌肉等內外組織的紋理和層次。中醫學中腠理并稱,各自意義既有區別也有聯系。腠是指人體肉之所會,泛指人體組織的間隙,理主要指機體組織的紋理和層次。兩者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機體組織只要存在著間隙(腠),必然形成一定的層次和紋理。
《辭?!方忉岆砝恚骸爸嗅t學名詞。指人體皮膚、肌肉和臟腑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中醫工具書《中醫大辭典》給腠理的定義為:“泛指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分為皮腠、肌腠、粗理、小理、瞧理等”.
《素問》《靈樞》中多次提到毛腠、皮腠、膚腠、肌腠、肉腠、分腠、肉理、贏理(粗理)、密理、細理、小理、分理?!鹅`樞·九針論第七十八》言:“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可見,《黃帝內經》所言腠理有大有小,廣泛遍布人體的皮膚、肌肉、骨等組織。
金元劉完素認為,皮膚之汗孔即腠理,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指出:“然皮膚之汗孔者,謂泄氣液之孔竅也,一名腠理者,謂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也;一名玄府者,謂玄微府也”[3].玄府包含在腠理的范疇之內。
綜上所述,腠理可定義為:腠理是廣泛存在于人體各個組織的間隙紋理的統稱,不僅是皮膚、肌肉、臟腑,就是骨、腦等組織一樣有腠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