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急性虹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發病率高,且任何年齡段均有發病可能。早期癥狀及不適感不顯著,導致很多的患者掉以輕心,進而延誤了早期的治療時期,增加了后期治療的難度,更導致其他并發癥的不斷出現。當前對其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進行,為了提高其治療效果,本文對實施綜合療法治療急性虹膜炎進行探究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 2014 年 3 月至 9 月我院眼科就診的 80 例急性虹膜炎患者為對象,男 40 例,女 40 例,年齡在 14~76 歲,平均年齡為 54 歲。隨機分為觀察組 40 例和對比組 40 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臨床急性虹膜炎診斷標準,并排除患有閉角型青光眼等重癥眼科疾病、心肝腎功能異常及病發嚴重感染的患者。兩組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治療方法
(1)對對比組的患者進行潑尼松藥物治療,共 40~60mg,每天晨起頓服,每五天減少 5mg,局部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來散瞳,該方式直至患者急性虹膜炎癥狀完全消失才能停止[1].
(2)對觀察組進行上述對比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將托吡卡胺滴眼液換為阿托品眼膏進行散瞳,同時,指導患者進行眼部局部熱敷治療和服用中醫湯劑的綜合治療方法。中藥湯劑的服用要結合患者不同的體制及臨床病癥來下藥。
(3)規定兩組患者均按照 7 天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觀察并記錄兩組在治療是否有效、并發癥情況以及一個月后的復發情況。
1.3 療效標準
規定當急性虹膜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并發癥出現,無復發及后遺癥時為痊愈;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并發癥能被基本控制時為有效;當臨床癥狀沒有多大的改變時為無效;當臨床癥狀比治療前嚴重,并出現更多的并發癥時為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7.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 t 檢驗,組間資料用 ±s 檢驗,計數資料用 c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對比
經過三個療程的治療和記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中有 20 例痊愈,11 例顯效,8 例有效,1 例加重;對比組中痊愈 18 例,顯效 9 例,有效 7 例,加重 6 例,觀察組的總體有效情況明顯優于對比組,詳見表 1.
2.2 兩組的復發結果對比對兩組在整個治療期間的療效見效時間、用藥的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的情況的具體比較可以看出,觀察組在這幾方面的結果明顯優于對比組,詳細數值可見表 2;而在對兩組一個月后的復發率的結果對比中,觀察組的復發率為 10%,對比組為 25%,也可以看出觀察組的結果明顯的好于對比組,且兩組數據 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急性虹膜炎在急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怕光、流淚、眼珠墜痛的病癥,并伴有視力下降,眼前有飛蟲等浮游物舞動等場景。利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時,前房可見房水閃輝,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虹膜后粘連,進而誘發了急性感染,繼發青光眼、葡萄膜炎等[2],嚴重時甚至造成失明。而該病早期病癥與常見的紅眼病很相似,都表現為眼睛發紅,伴有輕微的不適及疼痛感,患者會感到視力較平時略差。早期病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同時,該病的復發率很高,多次治療對患者的病情十分不利。
當前對急性虹膜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服用西藥進而達到控制炎癥的方式。這種方法能夠在短期內實現炎癥的控制以及病情的改善,然而長期服用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的副作用,而且不能實現根治的目的;而我國中醫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病癥有針對性的選擇藥材和療養方式,與單純的西醫療法相比,在減輕患者眼睛發紅、發痛,以及出現的浮游物舞動現象上有明顯的改善;同時,相關的中藥有清熱涼血和解毒、消腫止痛及活血祛瘀[3]等功效,有利于人體的調養和恢復,這對患者炎癥的控制和減輕以及病情的改善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另外,中藥湯劑的藥材多為草本植物和動物肢體等原料組成,加工和制作手藝傳統,使用的化學合成等環節較少,藥材的安全性較西藥等高,進而大大的降低了對人體的損害,降低了副作用。
本文對觀察組進行西藥服用、散瞳和傳統中藥湯劑及熱敷方式的綜合療法對患者病情改善大有幫助,具體表現在該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比組,在病癥的復發上明顯的低于對比組,且本文的研究結果與當前醫學界對急性虹膜炎的治療應用上大致一致。綜上,對急性虹膜炎患者采用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具有臨床意義,值得廣大醫學界的應用推廣以及深入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宋亞玲 .綜合療法治療急性虹膜炎的療效觀察 [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12:74.
[2] 王海燕 .中西藥結合針刺治療急性虹膜睫狀體炎臨床效果觀察 [J].中外醫療 ,2013,28:140-141.
[3] 王雪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21 例 [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