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Dry-eyed)是指因淚液質和量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不穩定,引起眼部干澀、視疲勞、異物感、畏光、視力模糊或波動等眼部不適癥狀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 本病病因多種多樣,病理生理過程也十分復雜,給臨床診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目前臨床針對干眼癥的主要治療方法仍是對癥治療即局部應用人工淚液。 近年來,我們采用四妙散合二至丸加減治療濕熱傷陰型干眼癥患者,獲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0 例均為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9 月期間來本院門診的干眼癥患者,隨機分為 2 組。
治療組 25 例:男 10 例,女 15 例;年齡 17~70 歲,平均年齡(50.31±10.44)歲;病程 1 周~5 年。 對照組 25例: 男 9 例, 女 16 例; 年齡 19~67 歲, 平均年齡(49.53±13.27)歲;病程 1 周~7 年。 所有患者均為雙眼發病。 2 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一般情況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段俊國主編的《中西醫結合眼科學》[2]擬定干眼癥濕熱傷陰型診斷標準。 (1)主癥:目珠干燥;干澀疼痛;眼眵呈絲狀。 (2)次癥:口黏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 (3)舌、脈:舌紅或舌邊齒印,苔黃微膩或黃厚膩略干,脈細濡數。 診斷標準:具備三項主癥,兩項次癥,或舌脈之一者。 2 治療方法 2.2 對照組 單純人工淚液滴眼,予愛麗眼液(日本參天公司生產,批號:J20090022),每日 4 次。 2 組均以治療 1 個月為 1 個療程 ,1 個療程 后觀察療效。 3 療效觀察 3.1.2 角 膜 熒 光 素 染 色 (FL)陽 性 分 級 評 定 標 準將角膜分為 4 個象限,每一象限分 0~3 級,規定無染色為 0,有染色則分輕、中、重(1~3)三級,稀疏點著色為 1 分,密集點狀著色為 2 分,融合成片狀著色為 3 分,共 0~12 分[3]. 3.1.3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療效指數≥70%,淚液分泌時間正常,淚膜破裂時間正常,淚河寬度正常,角膜染色陰性;有效:自覺癥狀改善,療效指數在 30%~69%之間,淚液分泌改善,淚膜破裂時間延長,淚河寬度增加,角膜染色分級降低;無效:自覺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療效指數<30%.[4-5]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本病與中醫學 “白澀癥”“干澀昏花癥”“神水將枯癥”“神氣枯卒”相似,多由于飲食不節,或恣食肥甘厚膩,或嗜煙酒,或偏好辛辣之品,致使脾胃蘊結濕熱,氣機不暢,或郁久傷陰,或積聚生痰,痰瘀互結,目竅失養。 《審視瑤函·卷三·白痛》:“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名曰白澀,氣分伏隱,脾肺濕熱。 此癥南方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腫不赤,只是澀痛,仍氣分伏隱之火,脾肺絡濕熱……”中藥方中黃柏清熱燥濕,蒼術燥濕健脾,使濕邪去而不再生;牛膝祛風濕,補肝腎引藥下行;砂仁健脾化濕開胃;薏苡仁健脾利濕;女貞子補肝腎,益精血,烏須明目;墨旱蓮滋養肝腎,與女貞子二味性平和而偏寒,補而不滯,滋而兼清,為滋補肝腎陰精之良品。 諸藥合用,補中有清,收散得宜,共奏燥濕健脾、清熱利濕、滋養肝腎、養陰潤目之功,目竅得養,睛珠順滑。 本研究結果提示,四妙散合二至丸加減方是治療濕熱傷陰型干眼癥的有效方劑, 可標本兼顧,發揮中醫辨證治療的長處, 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淚液分泌,改善淚膜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但由于本研究隨訪周期較短,不能觀察其臨床遠期療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還應從干眼癥發病機制的層面上通過動物實驗來進一步研究中醫辨證治療該病的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眼表疾病學》[1]擬定。①主觀癥狀(必需):眼疲勞、異物感、干澀感;②淚液分泌減少(≤10mm/5min),淚河寬度測量(≤0.3mm);③眼表損害(加強診斷):熒光素染色試驗陽性。 診斷標準:當淚膜破裂時間(BUT)≤5s,①+②即可診斷;當 5s
2.1 治療組 予四妙散合二至丸加減, 藥物組成:蒼術 10g,黃柏 10g,牛膝 10g,薏苡仁 30g,砂仁 6g,女貞子 15g,旱蓮草 15g,炙甘草 6g. 每日 1 劑,分 2次口服。
3.1 觀察指標和療效標準
3.1.1 療 效 指 數 計 算 以患者 臨床癥狀和客觀檢查積分為標準,臨床癥狀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自行擬定,將白睛、眼干澀、異物感、視物疲勞、畏光、口干、關節疼痛、目癢、眼眵這 9 個癥狀分別按無(0 分)、輕度(1 分)、中度(2 分)、重度(3分)評分。 按尼莫地平法進行療效指數的計算。 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
3.3.1 2 組治療前后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IT)、淚膜破裂時間(BUT)、角膜熒光素染色(FL)評分比較見表 1.【1】
4 討論
隨著視頻終端的廣泛使用及居住、辦公環境空調設施的普及,干眼癥患者越來越多,干眼癥本身的癥狀、視功能的損害以及各種對癥療法的治療方式、治療副作用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患者的心理、社會和經濟等方面受到影響,甚至引起心理障礙,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亟須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治療方案。
[1] 劉祖國。眼表疾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2
[2] 段 俊 國。中 西 醫 結合 眼 科學。北 京 :中 國 中醫藥 出 版 社 ,2003:155
[3] 張汗承,周祖康,趙成榮,等。干眼病記分分級和人工淚療效評價的研究。眼科研究,1994,12(1):25
[4] 鄭筱萸。中藥 新 藥 臨床 研究指導 原 則 (試 行 )。北 京 :中 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62,304,308
[5] 國家中醫藥 管理局。22 個專業 95 個病種中醫診療 方 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