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疲勞又稱眼疲勞,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患者自覺眼部癥狀為基礎,眼或全身器質性因素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織的綜合征,屬于心身醫學的范疇[1].本病中醫稱“肝勞”.
患者常見的癥狀有眼部的酸脹、疼痛、燒灼感、異物感、流淚、畏光、視物模糊、復視、眼睛干澀感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失眠等全身癥狀[2].隨著社會競爭加劇,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臨床上視疲勞的發病率逐年增多。益眼明丸是我院研制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滋補肝腎,清肝明目的功效,臨床應用治療視疲勞,10余年來,獲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眼科學》[3]中有關視疲勞的診斷依據擬定。(1)久視后有視物模糊、眼脹、頭痛、眼眶脹痛、眼瞼沉重、眼干澀等癥狀,休息后可緩解或消失;(2)有屈光不正或老視;(3)經過正規驗光,矯正屈光不正,但仍有前述癥狀的。此外,視疲勞患者常兼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健忘、神疲、便干、失眠,或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等癥。
1.2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年齡20~65歲,矯正視力0.8及以上,且持續佩戴合適度數眼睛者;(3)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已停藥2周以上者。
1.3排除標準 (1)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患者;(2)青光眼、急性結膜炎、角膜炎患者或其他感染性眼疾患者;(3)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定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4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眼科門診治療的106例視疲勞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6例,男25例,女41例;年齡20~65歲,平均(32.4±5.4)歲;病程8 d至4年。對照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20~63歲,平均(34.2±5.5)歲;病程7 d至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益眼明丸(潮州市中醫院制劑室,批號:201203,組成:首烏、五味子、麥冬、黨參、白蒺藜、細辛、防風、密蒙花、甤仁等),6 g/次,2次/d;局部滴冰珍清目滴眼液(武漢天天明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0037),每次1滴,每日3~5次。對照組局部應用冰珍清目滴眼液(武漢天天明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0037),每次1滴,每日3~5次。兩組均以15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1.6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服藥前,療程結束后均進行常規眼科檢查,包括視力、裂隙燈、檢眼鏡、常規驗光等。將視疲勞癥狀中的視物模糊、眼干澀、畏光、眼瞼沉重、眼脹、眼眶脹痛、頭痛、失眠、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10項不適癥狀按設計好的臨床觀察表,根據癥狀輕重按評分標準進行登記,并以積分值進行統計。癥狀評分標準: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2分:癥狀明顯;3分:癥狀嚴重。
1.7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癥狀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治愈:用藥后癥狀積分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用藥后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90%>療效指數≥60%;有效:用藥后癥狀和體征有改善,60%>療效指數≥30%;無效;用藥后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30%.
1.8統計學方法 對所收集的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2.4%,對照組為65.0%,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1】
2.2兩組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癥狀或體征積分比較,經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1),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眼脹感、眼眶脹、眼瞼沉重、視物模糊、眼干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視疲勞的發病因素有眼部因素、體質因素、環境因素。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特別是觸屏手機、電腦的使用,閱讀時間的延長,休息的減少等,致使視疲勞的發生更為頻繁。中醫將本病稱為“肝勞”,最早見于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記載:“讀書、博弈、過度而傷目者,為肝勞?!蔽麽t治療主要以病因治療為主,包括合理的配鏡,適當的休息,以及口服維生素,局部滴用噻嗎心安,冰珍清目或人工淚液等,部分能夠緩解視疲勞。在中醫學中,本病病因為氣血不足或者精血不足、致使目失所養?!读澆叵笳摗吩唬骸案问苎芤??!薄缎魑鍤馄吩唬骸熬靡晜??!鼻宕t家顧錫在《銀海指南·肝經主病》記載:“肝屬風木,本能生火,惟血涵養。否則火盛血傷,目病生焉?!蓖瑫r,肝屬風木,受損易招風邪?!躲y海精微》中地黃丸條文解釋中有“久視目疼傷肝血,肝主血,勤書則肝傷目昏,肝傷則目傷,風而熱氣湊,目昏益甚”[4].
因此,精血不足,風、熱上擾目竅,就成為視疲勞的發病因素。
益眼明丸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論,在滋補精血的基礎上,增加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祛風通竅的功效。方中首烏、五味子、麥冬滋補精血;白蒺藜、密蒙花、蕤仁清肝明目;細辛、防風祛風通竅明目,黨參健脾扶正。諸藥合用,具有滋補精血、清肝明目、疏風通竅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益眼明丸治療視疲勞具有較好療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體征。
參考文獻
[1] 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490.
[2] 曾慶華。中醫眼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24.
[3] 李群英,汪偉,馮小梅,等。眼舒顆粒治療視疲勞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0,20(5):262-264.
[4] 明·佚名氏撰。銀海精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