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阻絡型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屬于中醫“痹病”的范疇。一般該病病程較長、且治療效果不滿意,所以西醫以非甾體類藥物或激素治療,長時間治療后往往患者有很嚴重的藥物并發癥發生,有時甚至帶來災難性的惡果。自2011年3月開始,我們應用鳳仙骨痛貼聯合仙龍湯治療風寒阻絡型關節炎68例,臨床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
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8例\\(根據就診先后隨機選取\\),男24例,女44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0歲,平均47.8歲。病程最短的1月,最長20年,平均6.8年?;颊叻植既巳撼鞘腥丝?、農村人口均等,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均等,無明顯統計學差異。
2、診斷標準
參照1993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2.1西醫診斷標準\\(1\\)主要臨床表現:關節、肌膚、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腫脹晨僵、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則關節腫大變形、強直不伸、肌肉萎縮等。\\(2\\)發病特點:多與氣候變化有關。\\(3\\)性別年齡特點:好發于青壯年,女多于男。\\(4\\)理化檢查:血沉增快,風濕三項陽性,HLA-B27陽性;,X線檢查可見骨質侵害等。具備以上\\(1\\)、\\(4\\)兩項,結合\\(2\\)或\\(3\\)項,即可確診。
2.2 中醫診斷標準寒濕阻絡證:肢體關節冷痛,沉重或腫脹,局部畏寒,皮色不紅,觸之不熱,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舌體胖,質淡暗,苔白膩或白滑;脈弦緊或弦緩。凡同時符合痹病及寒濕阻絡證標準的病例被選入組。
3、治療方法
3.1 風險骨痛貼外敷疼痛部位外敷鳳仙骨痛貼,每日換藥1次,每14次為一療程。風仙骨痛貼藥膏為我院協定方,由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制劑室提供,藥物主要組成:急性子\\(鳳仙花籽\\)、威靈仙、生川烏、杜仲、秦艽等,將以上中藥按一定比例組方并熬煉成膏,制備成黑膏藥貼在黏膠紙背上密封保存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處清潔,再將膏藥微加熱后貼于患處,以不燙傷為度。
3.2 仙龍湯內服應用仙龍湯為基礎方隨癥加減內服。仙龍湯基本方為:威靈仙12g,秦艽12g,制川烏9g,烏稍蛇9g,細辛3g,穿山龍12g。關節腫脹明顯加茯苓、白茅根、澤瀉、白術等;疼痛明顯加元胡索、白芍等;冷痛明顯加大云、巴戟天等;癥狀偏于上肢加羌活、桂枝等;偏于下肢加牛膝、獨活等;肢體麻木加川芎、獨活、防風、黃芪、天麻、桂枝、姜黃等;關節屈伸不利者加穿山甲、牛膝、木瓜、白芍、路路通;痹證日久,宜于當歸、白芍、熟地等活血養血之品同用;偏陰虛加生地、太子參等。使用時,先將制川烏開水煎40min,再將其它藥入鍋煎30min,將藥液濾出約250mL;加開水再煎20min濾出藥液150mL,將二次藥液混合約500mL,分兩次早晚溫服,1劑/d。每7d為一療程。
4、療效評估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實用風濕病學》及《現代風濕病學》。
4.1 癥狀和體征治療前后的臨床觀察采用積分法評估以下幾項:①晨僵時間;②疼痛;③關節腫脹;④關節活動度;⑤關節功能。見表1。
4.2 中醫證候指標觀察采用積分法評估以下幾項:①舌苔;②脈象4.3實驗室指標:①血沉;②風濕三項;③HLA-B27。
4.3 療效評定治療前和治療后對受試者進行下列指標的評估\\(見表1\\),并計算每例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治療前值-治療后值\\)÷治療前值×100%,有效率加顯效率為總有效率
4.4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觀察指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70%。有效:觀察指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30%<70%。無效:觀察指標積分比治療前下降<30%。
4.5統計學處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和實驗室各項指標的變化用t檢驗。
5、治療結果
本組68例,經過治療,最長者用藥4個療程,最短者1.5個療程。顯效34例\\(70.83%\\),有效11例\\(22.92%\\),無效3例\\(6.25%\\),總有效率93.75%。各項指標結果與治療前有顯著性差異\\(P<0.01\\)。
6、討論
風寒濕外邪致痹,雖是雜至而病,然常有所偏盛。寒濕阻絡,即偏于寒濕之邪為患。本證因人體營衛氣血失調,寒濕外邪雜而成,寒為陰,其性凝滯,主收引。血氣受阻,則凝而留聚,經脈不通,故肢體關節冷痛,遇寒或天氣轉冷則凝滯加重,故遇寒痛甚,屈伸不利;遇熱則寒凝漸散,氣血得以運行,,故得熱痛減。濕亦屬陰,其性重著粘,易阻礙氣機,故肢體重著,寒濕風盛,留于關節,故關節腫脹。舌質淡,舌苔白膩,脈弦緩、弦緊或沉緊為寒濕之象。治療宜散寒除濕,溫經通絡,利水滲濕。
風仙骨痛貼方中急性子化堅軟結、活血、補肝腎,為君藥。威靈仙性溫辛咸,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生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杜仲補肝腎、強筋骨;秦艽祛風濕、止痹痛共為臣藥,助君藥補肝腎、止痹痛之力。獨活歸肝腎、膀胱經,配伍他藥有補肝腎、止痹痛之功,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肝腎、止痛、通絡之功效。外用藥與內服藥的治療機理相同,但藥物外用,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且能增加病灶局部的藥物濃度,有利于藥物的局部吸收。所以,對慢性病的長時間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無疑是減少藥物并發癥的較好方法。
內服藥仙龍湯為陜西名老中醫李彥民主任醫師根據多年治療痹癥臨床經驗總結的專病專方經驗方。方中威靈仙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君藥;制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細辛祛風散寒,秦艽祛風濕、止痹痛,穿山龍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痛,共為臣藥;烏稍蛇祛風通絡,歸肝經為使藥。諸藥合用,有散寒除濕,溫經通絡之功效。另有多家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應用李彥民主任醫師的經驗方劑仙龍顆粒治療痹癥性關節炎能夠提高關節的免疫力及抑制關節滑膜破壞作用。
在本研究中,應用外用祛風除濕類膏藥外用與溫經散寒中藥內服,其目的是局部外用膏藥止痛效果較強,能很快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同時減少內服藥用量;仙龍湯內服能加強祛風散寒、溫通經絡的功效。所以,用風險骨痛貼聯合仙龍湯治療風濕阻絡型關節炎能起到標本兼治、迅速緩解癥狀且副作用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