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所導致的皮膚、黏膜、鞏膜等黃染。根據血清膽紅素水平及臨床癥狀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黃疸需及時查找病因并進行藥物治療,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帱S注射液是一種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苦參和大黃等的提取物,具有清熱利濕、疏肝退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我院通過對苦黃注射液聯合雙面藍光光療、口服酶誘導劑、堿化血液等常規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12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66例,女56例,日齡11-32 d,平均(19.3±6.1)d。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治療組62例。所有患兒均符合第7版《兒科學》中關于黃疸診斷標準(足月兒血清膽紅素超過220.6 μmol/L、早產兒超過257 μmol/L;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黃疸退而復得;黃疸持續時間>2周,早產兒>4周;血清結合膽紅素>34 μmol/L),可見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血清膽紅素>220.6 μmol/L,排除肝炎感染、膽管阻塞等其他合并疾病?;純杭覍倬炇鹬橥鈺?。
兩組患兒的日齡、性別、黃疸程度、治療前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收治入院后行常規檢查及測定黃疸(使用經皮膽紅素檢測儀測定皮膚組織內膽紅素水平,部位為胸前和前額兩眉心中間,取平均值) 和血清膽紅素水平。黃疸程度:黃疸累及四肢,皮膚明顯黃疸,血清膽紅素<220.6 μmol/L為輕度;黃疸累及四肢及軀干等全身,皮膚黃疸嚴重,血清膽紅素≥220.6 μmol/L為重度。兩組患兒均立即進行補液、堿化血液、抗感染、口服酶誘導劑及雙面藍光光療,藍光光療注意保護患兒眼睛及會陰部,采用間斷藍光照射治療,波長為440-470 nm,照射時間8-24 h/d。對照組僅采用上述常規治療。治療組在上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苦黃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1 mL/kg靜脈滴注,一般治療3-7 d。應用經皮測疸儀監測黃疸下降情況(每天測1次),記錄治療黃疸總有效率、黃疸平均消退時間、血清膽紅素下降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療效標準顯效:治療3 d后黃疸完全消失,血清膽紅素水平降至正常值(<102 μmol/L);有效:治療3 d后黃疸明顯好轉,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無效:治療3 d后黃疸未見好轉,血清膽紅素水平未見下降甚至升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3 d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8%,對照組為8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17,P<0.05)。(見表2)【表2】
2.2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及血清膽紅素下降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疸平均消失時間,兩組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3】
2.3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均有輕度不良反應發生,其中主要不良反應為皮疹、腹瀉、發熱和脫水。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對照組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表4】
3 討 論
新生兒出生后血清膽紅素逐漸升高,面頸部、軀干、鞏膜均可出現黃染,若僅出現黃疸而無其他癥狀,1-2周內消退稱為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生理性血清膽紅素水平不超過220.6 μmol/L(早產兒不超過255 μmol/L),如果血清膽紅素水平超過220.6μmol/L,則根據臨床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無法過濾血清中膽紅素等物質,因此對于病理性黃疸的患兒需積極進行預防治療,防止血清中高濃度的膽紅素腦對患兒大腦造成不可逆損害。如果新生兒發生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的聽力及智力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新生兒黃疸應該加強重視,防止病理性黃疸的漏診。
研究發現,膽紅素分子對波長在450-460 nm之間的藍光光線吸收性最強,因此臨床上用該波段的藍光對新生兒進行治療,通過藍光光線照射使間接膽紅素發生一系列轉型,最終轉變為水溶性異構體通過腎臟排出,最終達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的目的。雖然藍光對黃疸患兒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效,但治標與治本無法統一,皮膚好轉的情況下,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仍較高??帱S注射液是由苦參、大黃、茵陳、大青葉、柴胡組方制成的中藥復方注射劑。大黃具有促進排泄、利膽的作用;苦參具有燥濕作用;大青葉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保肝利膽作用??帱S注射液可以通過誘導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轉移酶的活性,通過影響基質硝基苯酚與膽紅素的反應,促進嬰兒體內膽紅素的結合反應,最終起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降低體內四氯化碳和硫代乙酰胺的水平,降低血清轉氨酶的水平,起到保肝作用。
本研究所有患兒均采用補液、堿化血液、抗感染、口服酶誘導劑及雙面藍光光療的常規基礎性治療,治療組加用苦黃注射液1mL/kg進行靜脈滴注,治療3d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8%,對照組為8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苦黃注射液佐治新生兒黃疸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提高常規療的有效率;治療3d后治療組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至(113.7±20.1)μmol/L,對照組下降至(168.5±18.4)μmol/L,治療組黃疸平均消失時間為(3.1±0.7)d,對照組為(4.6±0.8)d,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苦黃注射液佐治新生兒黃疸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對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發現,治療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而對照組為10.0%,提示中藥苦黃注射液佐治新生兒黃疸對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綜上所述,苦黃注射液配合常規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具有療程短、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Xie B,Da SO,Zaric G.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system -based approach for managing neonatal jaundiceand preventing kernicterus in Ontario[J]. Paediatr ChildHealth,2012,17\\(1\\):11-16.
[2] Ku MS,Sun HL,Sheu JN,et al. Neonatal jaundice isa risk factor for childhood asthma:a retrospective cohortstudy[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2,23\\(7\\):623-628.
[3] Lamola AA, Bhutani VK, Wong RJ, et al. The effectof hematocrit on the efficacy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jaundice[J]. Pediatr Res,2013,74\\(1\\):54-60.
[4] 牟金金,楊敏,唐堯.苦黃注射液對黃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黃降酶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1,22\\(32\\):3044-3047.
[5] 沈曉明,王衛平,常立文,等.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