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是清代醫家黃庭鏡于 1741 - 1774 年撰寫,由其后人于 1817 年刊行的眼科名著,在中醫眼科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臨床價值,其學術成就不僅體現在中醫眼科有所突破和創新,同時還發現黃庭鏡對仲景學說十分推崇,書中提及仲景之名達 16 次之多,運用仲景方約 30余首,體現了把眼科辨治理論與內科辨治理論緊密結合。
1 將六經辨證理論體系引入眼科疾病的診治
《目經大成》對中醫眼科學術的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其中就眼科病因提出的“十二因說”體現了黃庭鏡的獨到見解。受柯琴“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的影響,他提出“傷寒百病之祖,不獨專責在目。讀仲景先生書得其綱領,治亦無難?!秉S庭鏡將六經辨證理論體系引入《目經大成》指導眼科疾病的診治。他認為傷寒為百病之祖,前人的眼科著作忽視傷寒而不加論述,而專論傷寒的學者又未落到實處,這都是存在弊端的。
他認識到寒邪外犯,多循六經逐漸深入,??蓚δ烤?,邪氣或入于陰成為寒證,或入于陽成為熱證,臨證治療以《傷寒論》六經證治為其綱領,并統領在陰陽這一總綱之下,加以細化與《傷寒論》相對應,同時也體現了靈活變通運用仲景方的思想理念。
他認為: “太陽經,表之表也,行身之背。邪入皮毛則先傷之,便有惡寒惡風,頭痛脊痛之癥。脈浮緊無汗為傷寒,以麻黃湯發之,得汗為解。浮緩有汗為傷風,桂枝湯,邪散汗止為解。身熱者,邪閉元府,內氣不能泄而生,非風寒之所變也。陽明經,表之里也,行身之前。發熱惡寒,脈微大而長,鼻干不眠,用葛根湯以解肌。少陽經,半表半里也,行乎兩脅之旁。耳聾,脅痛,口苦,寒熱往來,脈弦而數,小柴胡湯和之。過此為邪入腑,若其脈沉而有力,不惡風寒,而反惡熱,譫語大渴,六七日不大便,明其熱入腸胃,所謂正陽明病也。
輕者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大便通而愈矣?!彼麑⑷柌∽C各自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的治療方藥合理、恰當。并進一步強調三陰證是邪氣深入,俱入內臟,屬里證、寒證,當以辛溫之藥治療,不可涼散?!叭舫跗鸨銗汉?,手足厥冷,或戰栗,倦臥不渴,兼之腹痛吐瀉,或口出涎沫,面如刀刮,不發熱,而脈沉遲無力,此為陰癥,不從陽經傳來,輕則附子理中湯、四逆湯,重則九轉丹、回陽飲以溫之,不宜少緩?!贝硕握撌鲶w現他對急重之陰寒虛證,以四逆湯一類方藥急救的思想。
他又云: “有假陰假陽,如太陽癥,頭痛發熱,脈當浮而反沉,又似少陰矣,故用麻黃附子細辛。少陰癥,脈沉,應無熱而反發熱,又似太陽矣,須用甘草附子干姜。陰癥四肢厥冷,而陽癥間亦或然,此四逆湯、四逆散不同也。陰證下利,而陽癥亦有漏底,此理中湯與黃龍湯不同也。又有真陰真陽虛損發熱,亦與傷寒無異,如惡寒自汗,胸膈飽悶,則用補中益氣湯而愈。面赤口渴煩躁,與六味地黃湯亦得。再下部惡寒足冷,或欲飲而反吐,即于前方加肉桂、附子、五味,下咽隨安?!秉S庭鏡還針對假陰假陽、陰證四逆、陽證四逆、陽證下利、陰證下利以及真陰真陽虛損證提出各病癥特點、鑒別與方治,充分體現了他運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應對復雜病證的嫻熟功底。
“總之傷寒者,蓋冬時嚴寒,感冒即病之名。先由皮毛經絡而入腑入臟。始雖惡寒發熱,而終為熱癥,其人必素有火者。中寒者,直入臟腑,始終惡寒,而并無發熱等癥,其人必無火者。經曰: 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寒傷形,熱傷氣。一則發表攻里,一則溫中散寒,兩門判然明白,那得存騎墻之見,而與素有內傷者,陰陽真假,同證混治耶?!贝硕握撌鲠槍牟∫虿C和傳變以及兼夾內傷病情加以總結,層次分明,井然有序,且助后學者執簡馭繁。
黃庭鏡論述的六經病證雖并未直接呈現具體眼科病證的表現,然就其提出“傷寒百病之祖”的觀點,已不可避免地與眼科病證產生了密切的聯系,而且在《傷寒雜病論》中論述的是外感或內傷所致的內科病證及誤治產生的變證,約有 40多個條文出現了多種眼部癥狀,如直視、目瞑、頭眩、目眩、目赤、目中不了了、睛不和、面目及身黃、時時自冒、目正圓、目赤如鳩眼、目四眥黑、面目青、兩目黯黑、目如脫狀、頭目瞤、目泣、癲眩、眩冒、眩悸、面目手足浮腫、目睛暈黃、產后郁冒等,而這些眼部癥狀是各病證的重要表現,各病證的診斷多數還需結合其他脈癥表現而判定,病機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以及五臟、氣血津液之別,絕大多數病證有相應的方治。
涉及的方劑有真武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五苓散、小柴胡湯、大承氣湯、茵陳蒿湯、赤小豆當歸散、大黃 蟲丸等??梢哉f,仲景這些涉及到到眼部癥狀的證治對黃庭鏡眼科疾病的診治應當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2 黃庭鏡在《目經大成》大量引用仲景方治療眼科疾病
在用方上,黃庭鏡推崇仲景方,他認為“仲景為醫方宗匠,良有特識?!弊鳛椤胺綍妗钡摹秱s病論》,其中多個方劑被黃庭鏡引用,主要集中在該書卷三眼科方劑八陣之中。補陣有八味腎氣丸、加減八味丸、金匱腎氣丸; 和陣有小柴胡湯、黃連湯; 寒陣有人參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熱陣有理中湯、白通湯、真武湯、人參復脈湯、小建中湯、大建中湯、吳茱萸湯、四逆湯; 攻陣有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十棗湯、抵當湯、梔子豉湯、蜜膽導法; 散陣有桂枝湯、麻黃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 因陣有五苓散等。結合它處用到的葛根湯、白虎湯、姜附湯、烏梅丸、甘草附子干姜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散、附子理中湯、瓜蒂散等,包括比較相近的仲景衍生方統計在內,約有 37 方之多。
黃庭鏡不僅較多地收錄仲景方劑,在《目經大成》卷二部分眼科病證及附錄的黃氏醫案中同樣可以看到他對仲景方的廣泛運用。如在“凝脂翳變”所附醫案,前醫投以補中、四物、六味地黃等湯,病情加重,黃庭鏡放膽投以大承氣湯攻下,并下三黃丸清降火熱而獲效。在“氣翳”所附醫案中,風熱赤腫,經醫治病瘥,而雙睛又得氣翳,狀如死人,黃庭鏡認為是醫藥過甚,邪雖去,臟氣大損,投以附子理中湯加當歸、黃芪,并與左歸飲、右歸飲合用獲愈。蟹睛愈后一年,因聲色縱游,忽見惡心發熱案,前醫投以四逆湯加黃連,患者冷于冰,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則目焮腫如覆杯,病實形羸,彌留欲絕,黃庭鏡以瓜蒂散探吐,后行通利開導法,再徐以養陰清燥,越月而愈。其他一些眼科病證的治療,黃氏也有用經方應對,如天行氣運,據病情選用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等方; 瞼黡屬于肺脾虛弱,水邪上犯,選用真武湯、大建中湯、小建中湯等方; 二便秘結或大便干燥,小便赤澀的大小雷頭風,選用大承氣湯通腑泄熱; 氣滯血瘀有熱的瘀血灌睛選用抵當湯破瘀瀉熱。
由上可見,黃庭鏡在《目經大成》中如此推崇仲景學說和運用仲景方治療眼科疾病,在古代眼科醫籍中,可謂首見。
但需要說明的是,黃庭鏡對仲景學說也并非一味盲從,如在經方的用量上,他則持有自己的見解,他在《目經大成》中說:“湯液之升、合、銖、兩雖有定式,亦當因時治宜,不必泥古。仲景為醫方宗匠,錄其方而銖兩不載,蓋猛重太過,恐我無彼見,病非昔比,不敢妄用治人。他方亦爾者,示人以活法耳?!?/p>
黃庭鏡主張用藥劑量上,不必拘泥于一概重用,當視具體病情而靈活變通使用。
3 結語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為治療內科病證的仲景方能夠廣泛運用于眼科病證的事實和典范,足以印證柯琴“六經為百病立法”學術觀點的正確性。同時也體現出中醫能夠從整體觀角度認識局部疾病,從臟腑病證聯系眼科疾病,又從眼科疾病聯系臟腑病證,將眼科疾病融入全身整體辨證之中,說明中醫辨證論治思想對中醫臨床各科指導的普遍性,可以看到,《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及仲景方在眼科疾病治療中同樣能夠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黃庭鏡. 目經大成[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1 -335.
[2]柯琴. 傷寒來蘇集[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