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相關性眼病\\(thyroid - associated - ophthal-mopathy,TAO\\) 是甲狀腺疾病的常見并發癥,發病率較高,約占眼眶病的 20%,且近幾年在我國有增高趨勢。一般男女都可以發生,有甲減突眼,甲亢突眼等,可以發生于單側,也可以發生于雙側,與甲狀腺有關,故稱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為: 眼球突出; 眼瞼增厚; 眼裂增寬; 瞬目減少;球結膜充血水腫; 眼脹、羞明、怕光、流淚、復視、視力下降,額紋變淺、閉目露睛。根據突眼度大小以及有無球結膜充血、水腫、瞼肌增厚等可分為良性突眼\\(非浸潤型突眼\\) 和惡性突眼\\(浸潤型突眼\\) 。從中醫而論,“輪硬而不能轉側,此為鶻眼凝睛”\\(《世醫得效方》\\) 。
“狀如魚脬、氣脹、白睛浮壅”\\(《證治準繩·雜病》\\) 。
目前西醫對于本病的眼部癥狀和體征,現代醫學對TAO 在治療上尚缺乏有確切療效的藥物和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生長抑素類似物、球后放療以及手術等,但這些療法不但療效欠佳而且不良反應較多難以長期應用。中醫藥在治療 TAO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在劉教授多年臨床經驗的總結中,從其發生病因、病性、病位出發,提出分型、分期,只用中醫中藥,完全不用西藥干預的治療手段,一般 1 個月起效,3 個月效果明顯,1 ~2 年緩解。
1、 良性突眼
又稱單純型突眼或非浸潤型突眼,較常見,甲亢患者 40% ~90%均有此種改變,一般屬對稱性,常規檢查無明顯變化,預后較良好,常隨甲亢被控制而好轉。其突眼度 < 18 mm,在眼球內,主要因瞼肌痙攣引起。
眼球突出,眼脹,無瞼肌增厚和球結膜水腫,表現為二目炯炯有神,眼裂偏寬,瞬目減少。辨證: 屬肝陰不足,肝火上炎。治療: 擬用一貫煎加潛陽藥及養肝明目藥物。藥物: 桑葉、菊花、夏枯草、天麻、白芍、女貞子、枸杞子、石斛。
案1 李某,女,26 歲,2013 年1 月22 日初診?;颊哂屑卓?4 年,自述眼脹怕光,遇風流淚,眼睛壓迫感,伴心煩,急躁易怒,輕微心悸心慌,時而乏力,體重穩定,大便 2 ~3 次每日,月經量少,經來腹痛,有血塊,色黯,面有濁氣,球結膜充血不明顯,手顫陰性,甲狀腺Ⅱ度,按之有壓迫感,眼睛 B 超未見明顯異常。舌質偏嫩,苔滑,脈弦細數,甲功正常。辨證: 屬肝郁氣滯,肝火上炎,日久傷陰。藥用: 柴胡 6 g,炒白芍 15 g,當歸12 g,炒枳殼 10 g,女貞子 15 g,炒白術 15 g,枸杞子 12g,菊花 12 g,夏枯草 15 g,鉤藤 15 g,后下上 7 劑,每日1 劑,水煎 2 次分服。
按 初診患者甲亢日久,眼脹、壓迫感、易怒,屬甲亢肝氣郁滯、肝火旺盛證,肝火上沖二目,日久傷陰,陰虛不能滋養二目,見怕光、遇風流淚等。以四逆散疏肝理氣為主,兼以菊花、夏枯草、鉤藤清熱平肝,佐以女貞子、枸杞子滋養肝陰。二診患者雙目流淚及壓迫感減輕,繼按肝陰不足,肝火偏亢論治,以女貞子、枸杞子滋養肝陰,入炒白芍柔肝緩急。三診照按上法論治,四診患者諸癥緩解,心悸心慌不明顯,輕微心煩,按心肝陰虛,火熱偏亢論治,以太子參、麥冬、生地黃、女貞子、百合滋養心肝之陰,佐以丹皮、知母清熱,炒棗仁、蓮子心安神。五診諸證基本消失,只有在熬夜時輕微不適,夜怕強光,已如常人。
2、 惡性突眼
又稱浸潤型突眼,可以發生在甲亢之前,或者甲亢治愈后,或與甲亢同時出現或無甲亢伴隨其他甲狀腺疾病而發,如: 橋本病、甲狀腺瘤、甲狀腺癌等。其特征為: 其突眼度 > 20 mm; 瞼肌增厚; 球結膜充血、水腫;閉目露睛; 重者可伴有視力下降。球結膜充血、水腫多由于球后眼瞼分泌致突眼物質增多,導致糖蛋白、黏蛋白等各種蛋白在眼球和眼瞼增多,滲出、壓迫等引起。
表現為: 二目畏光,羞明,遇風流淚,視力減弱,二目不能閉合或閉目露睛; CT 檢查可見瞼肌增厚,球后異常組織增生; 磁共振可見眼外肌增粗,呈梭形。常規治療療效較差,常常有甲亢癥狀好轉,而突眼癥不緩解,甚至加重。劉教授根據惡性突眼發生情況與甲狀腺相關疾病的關系主要分為突眼合并甲亢證治; 無甲亢突眼或發生于甲亢之后證治; 甲亢后期突眼證治三型。
2. 1 突眼合并甲亢證治 “鶻眼凝睛”,二目炯炯有神,目如脫狀,如金魚狀,二目脹痛,球結膜充血,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數。辨證: 屬肝膽火盛,火熱上沖二目。治以: 清瀉肝火。方藥: 龍膽瀉肝湯加減。重用車前子,勿忘祛濕。病變部位: 肝脾; 病性: 開始屬實,日久為虛。
2. 2 無甲亢突眼或發生于甲亢之后證治 患者以球結膜水腫、滲出為主,眼瞼腫脹,并見倦怠乏力,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濡或緩等。辨證: 屬脾不健運,濕濁聚于二目。治以: 補氣健脾祛濕。方藥: 二妙丸或五苓散;用藥: 黃芪、蒼術、車前子、薏苡仁、茯苓、豬苓、白術、澤瀉、車前子等。
2. 3 甲亢后期突眼證治 證見眼干、眼脹,眼澀,流淚、怕光,羞明,目突、復視、視物不清,甚則失明,體瘦,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辨證: 屬肝腎陰虛,不能濡養二目。治以: 滋養肝腎。方藥: 杞菊地黃丸,桑葉,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子,女貞子,石斛,白芍等。
案2 胡某,女,61 歲。2013 年5 月8 日初診?;颊哂屑谞钕傧嚓P眼病 1 年半。于武警總醫院手術\\(眶減壓術、上眼皮拉長術\\) 現眼裂增寬,瞬目減少,右眼充血,術后流淚不顯,閉合不全,眼壓不高,怕光無流淚,反復測查甲功正常,曾服潑尼松龍半年已停藥 25d,二便調,飲食不慎便溏,球結膜明顯水腫,CT 示瞼肌增厚,舌體瘦紅,苔薄白,脈弦細。辨證: 屬肝腎不足,不能滋養二目,兼水濕停聚。藥用: 生地 15g,熟地 15g,山萸肉 10 g,生山藥 15 g,女貞子 15 g,石斛 15 g,車前子 15 g,包煎桑葉 12 g,菊花10 g,防風6 g,上7 劑,每日 1 劑,水煎 2 次分服。
按 初診患者突眼 1 年半。眼裂增寬,瞬目減少,右眼充血,屬肝火偏旺,日久傷陰,見右眼閉合不全,怕光,球結膜水腫為濕濁停聚于二目之象,瞼肌增厚是痰瘀凝結于眼瞼。以六味地黃丸中三補加女貞子、石斛滋養肝腎之陰,佐以桑葉、菊花,清肝平肝,兼以防風疏散風邪,內風外風兼治,車前子祛濕濁。二診患者諸證無明顯變化,仍按上法治療。三診右眼球結膜充血減輕,仍畏光,伴右眼澀痛、眼脹,屬肝腎陰虛,不能滋養二目。以炒白芍、女貞子、枸杞子、石斛滋陰,以白蒺藜、防風疏散外邪,佐菊花、鉤藤清熱平肝,車前子利濕濁。四診患者右目澀痛已減輕,仍畏光,眼瞼腫脹,以上眼瞼為甚,右眼已能閉合,球結膜水腫消失,舌淡體瘦,苔根部薄白微膩,脈弦細弱。屬氣虛夾濕,肝陰不足,以生黃芪補氣為君,臣以五苓散加車前子健脾祛濕,佐以當歸、石斛、菊花、枸杞子養血、滋陰、清肝治目。五診患者右眼可閉合,眼球充血不明顯,眼球轉動較前靈活,諸證好轉,以脾虛濕盛兼肝火后期調理。繼服 1 個月后,諸癥緩解,無復發。
總結: 良性突眼易愈,但惡性突眼難療,現代醫學尚無較好的治療藥物及方法。劉教授認為惡性突眼的病變臟腑主要在肝、脾,開始以肝為主,屬實,以肝火為主,日久以脾為主,兼傷肝腎之陰,屬虛證。提出: \\(1\\)“目為肝之竅,淚為肝之熱”\\(《醫宗必讀》\\) ,發病初期內因肝郁化火,肝膽火熱上沖于二目,外可兼挾風熱上擾二目,著重從肝火、肝陽、肝風論治。多用菊花,《神農本草經》載: “菊花,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蹦坑摶蚍Q目如脫狀正是突眼中較重征象; \\(2\\)“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球結膜水腫,眼瞼腫脹,瞼肌增厚等屬脾虛濕濁內聚于二目,需從脾濕內聚考慮。
車前子效顯,《藥性論》載車前子能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沖眼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去心胸煩熱?!侗静菥V目》曰“車前子,療目赤腫痛,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鉆眼,赤痛眼濁,頭痛,流淚”; \\(3\\) “肝腎同源”,眼干、眼澀、羞明、怕光、視物不清屬日久傷陰致肝腎陰虛,陰液不能上濡,目精失養,勿忘養陰以治目。廖世煌認為其病變臟腑主要與肝、脾、腎密切相關。治療同時,兼證的用藥亦不容忽視,風傷陽竅,日久不愈,多兼外邪上擾空竅,易致眼癢、迎風流淚等,內風外風合邪牽引目系而見目如脫狀,目睛斜視等,灼加風藥,如防風、白蒺藜、蟬蛻、薄荷等; 瞼肌痙攣較重者可稍加白芍斂肝緩急; 對于有二目灼熱較重者可加用鉤藤、清解肝熱; 以脹痛為主或見目珠夜痛者可重用夏枯草; 眼瞼增厚者需軟堅化痰散結可加入浙貝母、夏枯草、連翹等。
參考文獻:
[1] 湯瑋,石勇銓. 甲狀腺相關眼病及新進展[J]. Modern PracticalMedicine,2012,24,\\(8\\) : 844 - 856.
[2] 趙澤飛,趙詠桔. 甲狀腺相關眼病的治療進展[J]. 國際內科學雜志,2009,36,\\(4\\) : 211.
[3] 謝娟,李莎,廖世煌. 廖世煌教授臟腑辨證治甲亢突眼經驗擷要[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10\\(1\\) : 28 -29.
[4] 王雷,陳曉雯,張進軍,等. 固本消癭湯治療甲亢合并浸潤性突眼30 例臨床觀察[J]. 四川中醫,2012,30,\\(2\\) : 72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