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及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造成人體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關節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屬中醫“傷筋”范疇,病因病機主要是外傷致局部氣血阻滯,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筆者于 2012年 8 月-2013 年 6 月間運用本院自治中藥熏洗加穴位按摩治療四肢軟組織傷 134 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 134 例中男性 85 例,女性 49 例,年齡最小的 8 歲,最大的 84 歲;病程最短 3 天,最長 2 年;肱骨髁上骨折術后活動受限者 25 例,肘關節軟組織損傷 15 例,腕關節軟組織損傷 24 例,網球肘 5 例,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5 例,左或右膝創傷性滑膜炎 16 例,小腿軟組織損傷 12 例,踝關節扭傷 32例,均為閉合性損傷,且經過 X 線拍片檢查排除骨折。
2 治療方法
2.1 藥物組成
紅花 30g,川芎 30g,雞血藤 30g,蘇木 30g,牛膝 20g,透骨草 20g,伸筋草 20g,防風 15g,艾葉 25g,細辛 10g,三棱 15g,莪術 15g,烏梅 20g,五加皮 20g,局部紅腫熱痛者加用土茯苓 20g,大黃 20g,公英 20g,陳舊性扭傷者重用三棱、莪術。
2.2 使用方法
將上述藥物加冷水 3000mL,煎開約 20min 后將藥液濾入盆內,熏洗時,先以熱氣熏患處,然后用毛巾蘸藥液趁熱洗患處或熱敷患處,可反復進行。若藥液溫度下降可加溫再洗,洗時溫度要適中,過燙會灼傷皮膚,溫度偏低則達不到應有效果。
每次約 30min~1h,2~3 次/d。熏洗完畢后,用毛巾擦干藥液避風寒注意保暖,兒童應在家長陪伴下進行。一般熏洗 1~2劑后就有明顯效果,3 劑為 1 療程。
2.3 穴位按摩
上肢損傷取穴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肩髃、臂臑、手五里等穴位,手法:推摩、揉、分、搖腕、屈伸等方法。下肢損傷取穴:陽陵泉、大杼、環跳、承扶、足三里、豐隆、懸鐘、昆侖等穴位,手法:輕摩、推、揉、旋轉、屈伸等。
3 治療結果
經治療軟組織傷痛 134 例結果:治療 1 個療程痊愈(患者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118 例,經治療 2 個療程顯效(患處腫脹消失,輕微疼痛,關節活動能基本正常)14例,無效 2 例。
4 討 論
人體運動皆有筋來維系,筋有賴于氣血濡養,傷筋必然導致氣血的異常變化,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筋脈痹阻,氣滯血瘀,而中藥熏洗療法是利用物理熱量與中藥結合產生大量的藥物蒸汽作用于肌膚,使皮膚毛孔開放,加速血液循環,促進骨內伸張機制的活化,有利于減輕關節囊韌帶退變過程,激素神經肌肉功能恢復,以達到溫經通絡、疏通腠理、活血止痛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加之中藥透骨草、伸筋草舒筋活絡祛風濕止痛,川芎、雞血藤、蘇木、牛夕活血行氣祛濕消腫止痛,三棱、莪術、紅花破血祛濕通經止痛,五加皮祛風濕,活血化瘀,防風、細辛祛風散寒勝濕止痛,公英、土茯苓清熱解毒除濕利關節,大黃活血祛濕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可使君臣佐使,各司其職,達到活血祛瘀、消腫止痛、舒筋散結、祛風除濕之效。穴位按摩操作時應局部與遠端取穴相結合,以拇指或食指點穴使之得氣(酸、麻、脹、痛),配合其他手法達到疏通經絡、祛瘀止痛作用,施術中,手法力度適中,以病人能耐受為宜。一般新傷應使用輕柔手法,施術時間可適當短些,陳舊性傷則應較重手法,施術時間可適當延長些。再者,可適當擴大施術部分,以緩解受傷部位受累組織。通過實踐證明,中藥熏洗配合點穴按摩,不但可提高療效,達到治痛之目的,而且還能縮短療程,具有操作簡便、療效快、病者容易接受的特點。
參考文獻.
[1]王強.綜合治療陳舊性軟組織損傷 82 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2\\):90
[2]許艷花.中醫熏洗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 50 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6,15\\(5\\):29.
[3]陳莉.中藥熏洗治療慢性軟組織挫傷100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5\\):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