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60歲以上人群中,其發病率高達80%以上,女性較男性多見。其特征為:關節較易發生退行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改變,臨床上以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屈伸不利為特征,多采用非手術治療。
2012年1月至12月,我們采用中醫中藥內服配合復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7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齡40-72歲,中位數58歲,其中單膝55例,雙膝15例,病程7d-15年,中位數3年,均符合膝關節骨關節炎診斷標準。
2 方法
2.1 中醫癥侯分型及辯證施治
\\(1\\)風寒濕痹證:以肢體關節酸楚疼痛,痛處固定,舌質淡,苔白膩,脈緊或濡,治以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方藥:防己黃芪湯\\(出自《金匾要略》\\),合防風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加減。防風、防己、黃芪、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風濕熱痹證: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痛不可觸,得冷則舒為特征,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疏風,除濕止痛。方藥:大秦艽湯加減。秦艽、當歸、甘草、羌活、防風、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獨活、黃芩、生地、白術、細辛等。
\\(3\\)淤血閉阻證:肢體關節刺痛,痛處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質紫暗,苔白而干,脈澀。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藥:身痛逐淤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五靈脂、地龍、川芎、沒藥、香附、羌活、秦艽、牛膝、甘草。
\\(4\\)肝腎虧虛證:關節隱隱作痛,腰膝酸軟無力,酸困疼痛,遇勞更甚,舌質紅,少苔,脈沉細無力。治以滋補肝腎,強壯筋骨。方藥:益腎蠲痹丸\\(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加減。熟地黃、淫羊藿、骨碎補、土茯苓、川牛膝、炒萊菔子、秦艽、白芍、雞血藤、鹿銜草、全蝎、蜈蚣、土鱉蟲\\(鱉\\)。
煎服法:將藥物納入罐中,以溫水500ml,浸 泡20min,武火煮沸15min,頭煎取汁250ml,二煎取汁250ml,兩煎相混,分三次溫服,日煎一劑,半月為一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
2.2 復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復方骨肽注射液規格2ml:
30mg/支\\(常州方圓制藥有限公司\\);取穴:雙膝眼、陽陵泉、陰陵泉、阿是穴;用法用量:2-4毫升,每穴注射1毫升,每周兩次,15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3 結果。
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中位數9個月。所有患者膝關節疼痛、腫脹、功能活動均有改善。參照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中膝關節骨關節炎標準評定療效,本組痊愈15例,顯效40例,有效10例,無效5例。
4 討論。
膝關節骨關節炎屬于中醫“痹癥”、“骨痹”范疇,如《素問、長刺節論》“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其病因病機是“本虛標實”、“本痿標痹”,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風寒濕邪入侵,痰濁內蘊,淤血阻滯經絡為標。正如《證治準繩》所云:“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背2捎脗鹘y中醫中藥,從內驅除病邪,強筋健骨;而復方骨肽注射液是在骨肽注射液基礎上添加全蝎提取物,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制成的復方肽類制劑,其有效成分為:骨多肽和全蝎多肽,對骨科常見的創傷、類風濕性關節炎\\(RA\\)、骨關節炎\\(OA\\)等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消腫作用,用其做穴位注射直達病所,以抗炎鎮痛消腫,配合中醫中藥內服,二者配合,標本兼治,能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消除腫脹,改善關節功能活動。
本組患者治療結果顯示,中醫中藥配合復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月龍,衛曉恩,莊志杰等,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液透明質酸含量變化及關節功能狀態的觀察[J],中醫正骨,2008,20\\(9\\):7-8。
[2]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中膝關節骨關節炎診斷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6:130。
[3]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中膝關節骨關節炎療效評價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