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是腰椎間盤突出的高發人群〔1〕.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會伴有終板炎〔2〕.退變的腰椎間盤終板炎及終板下骨質磁共振成像( MRI) 信號的特征為 Modic 改變,是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有終板炎的診斷依據〔3〕.雖然理療、臥床休息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根治腰椎間盤突出尚需手術治療。傳統的方式是開放性腰椎間盤切除術( COLD) .但此種手術方式的損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往往較長〔4〕.經后路內鏡下髓核摘除術( MED) 被用于治療伴有 Modic 改變的腰椎間盤突出〔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不同手術方式對伴有 Modic改變的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老年患者 98 例,MED 組 46 例,COLD 組52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及病變部位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見表 1.均經臨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并經 MRI 確診伴有 Modic 改變; 無合并其他脊柱疾??; 無合并其他可能導致腰部及下肢疼痛的疾??; 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 2 治療方法及標準 COLD 組硬膜外麻醉下,于背部中線行縱形切口。分離椎旁肌肉至病變椎板間隙,行椎板切除術,切除突出的纖維環和髓核。術區放置引流管,術后第一日開始直腿抬高訓練。MED 組硬膜外麻醉下,X 線定位病變腰椎間盤節段,于病變側后正中線旁( 0. 5 ~ 1. 0) cm 處做縱行小切口。鈍性分離至椎間隙,置入后路腰椎間盤鏡系統。在內鏡下行髓核摘除術,放置引流。術后 1 d 開始行功能鍛煉。兩組患者術后均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脫水劑〔甘露醇+呋塞米( 速尿) 〕治療 3 d.臨床療效評估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礙評分( ODI) .疼痛程度的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 .
1. 3 觀察指標 圍術期臨床參數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住院時間; ODI 評分; 術后1 個月及12 個月時的腰部及腿部 VAS 評分?!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 0 軟件進行 t 檢驗和 χ2檢驗。
2 結 果
2. 1 兩組患者圍術期臨床參數的比較 MED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住院時間顯著少于 COLD 組( P<0. 05) .見表 2.【表2】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 ODI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612) ; 術后 1、12 個月,MED 組患者 ODI評分顯著低于 COLD 組( P<0. 001) .見表 3.【表3】
2. 3 兩組患者腰痛 VAS 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腰痛 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 713) ; 術后1、12 個月,MED 組腰痛 VAS 評分顯著低于 COLD 組( P<0. 001) .見表 4.【表4】
2. 4 兩組患者腿痛 VAS 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 1個月腿痛 VAS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 P>0. 05) ; 術后 12 個月,MED 組腿痛 VAS 評分顯著低于 COLD 組( P<0. 001) .見表 5.【表5】
3 討 論
腰椎的退變及反復損傷導致炎癥因子等通過終板累及椎體,產生終板炎及 Modic 改變〔6〕.而 Modic 的產生會進一步加重腰椎的退變程度,加重腰痛及腿痛,直至發展到需要手術治療。雖然大部分患者對手術治療的療效反應較佳,但也有些患者術后仍殘留不同程度的腰痛〔7〕.這可能是終板 Modic 改變所導致的,雖然傳統的腰椎間盤切除術已經成為經典術式,但其對伴有 Modic 的患者療效并不穩定〔8〕.雖然其具有手術視野開闊的優勢,但手術切口大,術中對組織的損傷程度重,這可能是導致術后疼痛復發率高的原因之一〔9,10〕.
本研究結果提示微創手術具有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的特點。ODI 是評價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療效的經典指標,研究結果提示內鏡手術可以達到與開放手術相同,甚至是更佳的手術療效。內鏡手術的術中損傷小,組織破壞程度輕,術后局部炎癥反應及粘連程度輕可能是導致這一療效差別的原因。伴有Modic 改變的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治療中,MED 術式具有術中損傷小、術后恢復快,近期及遠期療效佳等優勢。
參考文獻
1 王錦林 .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96 例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 14( 24) : 31,33.
2 Kaushal M,Sen R. Posterior endoscopic discectomy: results in 300 pa-tients〔J〕。 Indian J Orthop,2012; 46( 1) : 81-5.
3 Peltier E,Blondel B,Dufour H,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muscular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herniated disc: far lateral lumbardisc herniation: a clinical study. Applications for cervical and thoracicdisc herniation〔J〕。 J Neurosurg Sci,2013; 57( 2) : 123-7.
4 繆榮明,楊志剛,張林 . 手術治療老年人腰椎管狹窄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 14( 9) : 109-10.
5 Manchikanti L,Singh V,Falco FJ,et al. An updated review of automa-ted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lumbar discectomy for the contained hernia-ted lumbar disc〔J〕。 Pain Physician,2013; 16( 2Suppl) : 151-84.
6 高 忻 . 腰椎間盤突出癥 483 例手術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 15( 9) : 131-2.
7 Jeon CH,Chung NS,Son KH,et al. Massive lumbar disc herniationwith complete dural sac stenosis〔J〕。 Indian J Orthop,2013; 47 ( 3 ) :244-9.
8 Jain SK,Sundar IV,Sharma V,et al. Intradural disc herniation-a caserepor〔tJ〕。 Turk Neurosurg,2013; 23( 3) : 389-91.
9 Manchikanti L,Falco FJ,Benyamin RM,et al. An update of th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mechanical lumbar disc decompression with nucleo-plasty〔J〕。 Pain Physician,2013; 16( 2 Suppl) : 25-54.
10 余巧靈,壽 棘 . 康復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 9)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