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謙教授為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專家,從事兒科教學、臨床、科研工作 40 余年,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善用炒三芽治療兒科多種疾病,用藥獨具特色。炒麥芽、炒稻芽、炒谷芽被稱為炒三芽。明代著明兒科學家萬密齋在《育嬰家秘》指出: “兒之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而未已?!狈浅P蜗蠖普娴卣撌隽诵鹤猿跎脸赡甑纳L發育特征。這3 種作物的嫩芽,體現了兩種特質,一是可以滋養胃氣和胃陰的中藥正品;二是具有一種內在活力和潛力。炒用的炮制方法緩和了藥性,也減少了對胃部的刺激,可以在吸收的同時,減少對小兒嬌小胃部的傷害。因此,徐老認為,炒三芽是兒科的常用藥物。
1 治療疾病,可防金石之品傷胃礙氣
徐榮謙老師將鎮肝熄風湯應用在小兒癲癇和抽動穢語綜合征上,在應用大量的赭石、生龍骨、煅牡蠣、珍珠母、煅磁石等金石之品之后,常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的炒三芽,在治療中起到相成的作用,以防止藥病格拒。
2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及小兒厭食
《靈樞·脈度》載: “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敝赋隽嗽摬〉牟∥辉谄⑽?,由于喂養不當、他病傷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調,日久脾胃功能失健,納化不和,造成厭食。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炒三芽,可以促進小兒胃腸的蠕動,可以增強機體內部蠕動的原動力。因此,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及小兒厭食時,徐老常應用炒三芽合香砂增食湯治療,發揮其升發之氣及醒脾運脾的作用。
3 治療疳病及小兒佝僂病
《小兒藥證直訣·脈證治法》指出: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泵鞔_闡明了疳證的病機。概括而言“疳證是由于積滯,厭食,久吐、久瀉等疾病久治未愈; 或長期過用苦寒攻伐、峻下之品,日久損傷了脾胃之陰,而形成疳證?!背慈?,可以促進胃氣和胃陰的來復,恢復元氣,理脾散熱。同時具有消積化濕的作用。
4 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
徐老認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屬風痰證,抽動為風盛之象,痰熱內生,擾動心神,痰濁困滯中焦,則納食呆滯,徐老運用柴芩溫膽湯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清熱平肝; 配炒三芽以助中焦運化,遂收熱清、痰化、神寧之功。
5 討論
炒谷芽性甘、平,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多用于不饑食少者。炒麥芽性甘、平,歸脾、胃經,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之效。炒稻芽消食和中,作用和緩,助消化而不傷胃氣,常與麥芽相須為用,以提高療效。稻芽、麥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類食滯證及脾虛食少等。但麥芽消食健胃力較強; 而稻芽力較弱,故稻芽更宜于輕證,或病后脾虛者?!侗窘浄暝贰肮妊?,啟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不似麥芽之克削也?!薄侗静菔觥贰肮?、麥二芽俱能開發胃氣,宣五谷味。第\\( 麥芽\\) 微咸能行上焦滯血,使營和而衛益暢,更能腐化水谷,且脾主濕,血和而濕行,濕行而脾運,尤非谷芽所可幾也”?!秲冉洝分^: “心病者,宜吃麥”,心病者一方面指的是臟腑上的心病,另一方面指的是精神上的心病。遵此意,仲景創制了“甘麥大棗湯”治療婦女臟燥證。徐老臨床也善于用麥芽,謂之能舒肝柔肝,安神助眠,常用于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緊張狀態等精神神經疾病?!捌⒔〔辉谘a貴在運”,運脾法旨在運轉脾氣,舒展脾胃,以恢復脾運為目的。七味白術散加味則是健脾助運法的代表方,方中太子參、茯神、炒白術、炙甘草為四君子湯,具有健脾益氣之功共為君; 葛根、石斛生津止渴為臣; 藿香葉、木香芳香理氣,使其補而不膩。加香稻芽開胃進食,麥芽、谷芽消食導滯。全方共奏健脾強胃,生津消疳之效。炒三芽在此方中醒脾養胃,促進小兒胃腸蠕動,滋養胃陰,發揮其升發之氣,增強機體內部蠕動的原動力,促進胃氣與胃陰的來復,恢復元氣,理脾散熱,同時具有消積化濕的作用,并可以促進小兒的生長發育。
吳鞠通《解兒難》曰: “古稱難者,莫如小兒?!毙褐y治,主要在于其體質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等生理、病理特點與成人有著明顯差別。對于不同的患兒,應該有不同的治法,細辨寒熱虛實表里,慎寒溫補瀉,用藥頗為講究。徐老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要在治療上關注其原動力,同時要防止脾胃傷害,不論是原有疾病的病因病機,還是在組方配伍中遣方用藥、佐治反佐,炒三芽都可以幫助恢復胃氣,減少金石之品對胃腸的刺激; 對于病愈后期的患兒在用藥時配合稻芽、麥芽、谷芽以消食健脾,充后天之本。在應用寒涼藥物時,治療痤瘡、風熱感冒時要在清火疏風的同時,加入炒三芽,功用是為了在治療的同時,減少苦寒傷胃的治療,為佐治之藥物。
參考文獻:
[1]劉弼臣. 論小兒體稟少陽[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 1\\) : 3-5.
[2]常麗娜. 香砂增食湯治療小兒脾虛夾積型厭食的臨床觀察[D]. 哈爾濱: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2.
[3]孫學銳,徐榮謙. 溫膽湯加味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 24例[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 6\\) : 82.
[4]高學敏. 中藥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272-274.
[5]王茂泓. 張小萍教授脾胃氣化學說的學術思想及臨床應用的傳承研究[D]. 南京: 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
[6]錢旭武.《醫學心悟·內、婦科》相關方劑用藥特點與配伍研究[D]. 哈爾濱: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