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生對骨折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所使用的內固定材料更是不斷增加、翻新,但是傳統的內固定材料如克氏針鋼絲等,在某些骨折和韌帶損傷的治療中仍然發揮者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克氏針和鋼絲聯合應用所組成的張力帶鋼絲技術在某些骨折韌帶損傷中的運用,更是其他內固定材料所無法比擬的。2011 年以來我科對適合應用張力帶鋼絲技術進行內固定治療的骨折、韌帶損傷患者都采取了這項技術,均達到了臨床預期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筆者所治療的骨折、韌帶損傷中:①單純鎖骨骨折 18 例,男 13 例,女 5 例,年齡 20 ~ 56 歲;均為橫型或螺旋型骨折,以中、外側段骨折為多數;單純尺骨鷹嘴骨折 15 例,男 11 例,女 4 例,年齡25 ~ 49 歲;單純髕骨骨折 17 例,男 13 例,女 4 例,年齡 18 ~52 歲;單純內、外踝骨折 30 例,男 18 例,女12 例;年齡 22 ~ 46 歲;肩鎖關節Ⅲ型脫位 8 例,男 6例,女 2 例,年齡 20 ~ 38 歲;單純肩峰 I 區骨折 2例,均為男性;單純肱骨外科頸骨折 9 例,男 7 例,女2 例,年齡 50 ~ 67 歲;⑧髕韌帶近終末端開放性斷裂 2例,均為男性;大部分為外傷引起,直接外力引起的占總數的 2/3,其余為間接外力所致。
1. 2 治療方法:治療所有的骨折韌帶損傷患者時均嚴格掌握適應證。鎖骨骨折:沿 Langer’s 皮紋切開皮膚,逐層分離暴露骨折斷端,復位后經肩峰沿鎖骨上表面穿入 2 枚克氏針,用 18 號鋼絲穿過內側鎖骨上的鉆孔,環形繞過克氏針針尾,打結擰緊,針尾彎曲 180°轉向下方后埋入肩峰。尺骨鷹嘴骨折:沿肘關節后方正中縱行切口,逐層分離暴露骨折,在距尺骨中軸線偏背側部位鉆孔,復位后 2 枚克氏針平行由背側近端向前方遠端植入,鋼絲穿孔后“8”字型環繞克氏針,在針尾處打結擰緊,克氏針向后上彎曲 90°緊貼骨質。
髕骨骨折:橫弧形或縱行切口,逐層分離暴露骨折,以骨折面垂直方向分別穿入 2 枚克氏針鋼絲“0”或“8”型環繞克氏針,針尾向深層彎曲。內外踝骨折,骨折塊較小,無法用螺釘等材料固定:常規取內外踝處縱切口,先在外踝外上方、內踝內上方處鉆孔,自踝尖順內外踝方向穿入1 或2 枚克氏針,不能穿破皮質進入踝關節,鋼絲穿孔后環繞針尾打結擰緊,針尾彎曲向踝關節方向。肩鎖關節Ⅲ型脫位:在肩鎖關節處橫行切口,暴露創口,在鎖骨遠端垂直鎖骨鉆孔,自肩峰順鎖骨方向穿入1 或2 枚克氏針,鋼絲穿孔后環繞針尾打結擰緊。單純肩峰Ⅰ區骨折:自肩峰外上向內下方穿入 1或2 枚克氏針,并過對側皮質2 ~3 mm,鋼絲繞對側針尖后“8”字型環繞克氏針,在針尾處打結擰緊。單純肱骨外科頸骨折:取肩關節外側入路,暴露骨折后在骨折遠端鉆孔,復位后自肱骨近端外上方向遠端穿入 1 或2 枚克氏針過骨折處,鋼絲穿孔后“8”字型環繞克氏針,在針尾處打結擰緊,克氏針向后上彎曲 90°緊貼骨質。
髕韌帶近終末端開放性斷裂:常規清創后,自脛骨結節下垂直穿入1 枚克氏針過對側皮質,髕韌帶修補后細鋼絲縫合兩斷端并環繞克氏針。
2、 結果
101 例患者均固定牢靠,術后恢復良好,無斷絲、斷針等并發癥,1 例出現針尾穿破皮膚,經積極換藥處理未出現感染等。
3、 討論
克氏針、鋼絲是非常傳統的內固定材料,兩者結合所組成的張力帶鋼絲技術在治療某些骨折方面仍具有強大的優勢,因此 AO/ASIF 協會也特別推薦使用。
然而在臨床工作中有許多骨科醫生不愿意使用,常用價格昂貴的鎖定鋼板、可吸收螺釘等材料,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不見得對骨折的愈合有多大幫助,當然筆者并不否定對新材料的使用。希望在今后的骨折治療中,在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條件下,能有更多的張力帶鋼絲技術得到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永進. 克氏針和鎖骨 S 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中段粉碎骨折對比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156.
[2] 解云川,李常德. 治療髕骨骨折的不同內固定材料、方法的比較及進展[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 5806.
[3] 張英澤. 潘達社. 臨床創傷骨科學[M]. 石家莊:河北科技出版社,2004:595,607.
[4] 邱貴興,主編. 骨科學高級教程[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