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BronchialAsthma\\)是以反復發作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喉中哮鳴氣促為主要表現的呼吸道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研究表明哮喘的發病與患兒體質、環境污染、感染,甚至藥物均有重要的關系。小兒哮喘發病率在我國高達1%~5%,嚴重地威脅了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緩解期是指哮喘患兒喘息癥狀未發達三個月以上,肺功能恢復到發作以前的水平。此時患兒往往存在肺脾腎三臟虛損,是最佳的調理時期。
張驃教授系南京中醫藥大學兒科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市名中醫,從醫30余載,長期從事著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醫術精湛,經驗豐富,尤其擅長于在冬令季節運用膏方調理哮喘患兒,余有幸侍診案側,常聆聽教誨,受益匪淺,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1 究病因病機,不外三臟虧虛,伏痰內蘊,稟賦強弱乃為關鍵
小兒哮喘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調所致,緩解期病變主要與肺、脾、腎三臟虧虛,伏痰內蘊有關?!端幾C直訣》指出:“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泵鞔鷥嚎漆t家萬全提出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腎常不足”,張師認為,哮喘患兒因反復咳嗽,痰鳴,喘息,鼻塞噴嚏,加之稟賦不耐、外界環境刺激等原因,長期反復發作更易損傷正氣,導致肺脾腎三臟虧虛,伏痰內蘊,致腎不能助肺納氣,脾虛聚濕生痰,內伏于肺,病程纏綿,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2 論遣方用藥,注重滋腎健脾,益肺固衛,不同患兒因人制宜
膏方是中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醫學“治未病”思想指導下產生的。故對于體弱易感的小兒,可在冬令時節從整體出發進行治療和調攝。
元代醫家朱丹溪提出了哮喘治法“未發以扶正為主,既發以攻邪”的理論。哮喘患兒因為反復的咳喘,即使在穩定期,也往往存在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
中國傳統醫學有“天人合一”的學說,《素問》提出“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氣調神論》曰:“冬三月,此為閉藏……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睘楹笫蓝钸M補提供了理論基礎。冬季是滋補的好季節,是人體吸收營養,貯存精華,增進健康的最佳時間,張師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對每個患兒進行辨證論治,做到一人一方,采用肺脾腎三臟同調,達到調理臟腑功能,補充氣血津液不足,平衡陰陽,驅逐患兒體內宿痰伏飲的作用,提高患兒御邪能力,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以減輕和減少哮喘的發作,臨床取得顯效。
擬滋腎健脾益肺固衛膏方為主加減。主要藥物為:
生熟地各600g,炒白術600g,炙黃芪600g,山藥600g,炒白芍600g,制黃精600g,制女貞子600g,制何首烏360g,當歸600g,陳皮360g,茯苓600g,炒枳殼600g,生山楂360g,炙五味子360g,浙麥冬360g,烏梅360g,靈芝600g,百合360g,阿膠600g,蓮子600g,炙甘草300g。張師認為哮喘病在肺,源在脾,根在腎。肺脾腎氣虛之體更易發哮喘,故冬令調補以調理三臟為主。方以生熟地滋腎填精益髓,制黃精益腎潤肺、補脾益氣,炙黃芪甘溫,內補肺脾之氣,外固營衛表虛,四藥共為君藥并奏滋腎健脾、益肺固衛之功;炒白術益氣健脾和胃,制女貞子滋補肝腎,制首烏補益精血,當歸補血調血,共助滋腎納氣平喘之功,蓮子益腎固精、補脾養心,靈芝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炒白芍酸甘斂陰,與炙黃芪同用酸甘化陰,合營固衛,浙麥冬、百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安神,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炙五味子、烏梅益氣斂肺止咳止汗、補腎寧心,諸藥共用,益肺固衛、和營養心斂汗;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茯苓滲濕健脾寧心,炒枳殼行氣除脹,三藥共用行氣健脾,配合山楂行氣消食化積,使伏痰去,脾胃健,宿根除,炙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輔以冰糖或蜂蜜收膏,進一步固本培元。
全方標本兼顧,理虛培元,承制有度,臨床隨癥化裁施用,屢獲效驗。
藥物加減:患兒痰多者加制半夏等;兼有氣滯、脾胃運化不足加云木香、炒青皮、炒二芽、炙雞內金、白扁豆等行氣運脾、消食和胃;氣血不足,面色少華加紅棗、黨參、太子參、雞血藤補益氣血;面色\ue40a白,自汗乏力,脾腎不足者,可酌加補骨脂、仙靈脾、仙茅等補益脾腎,肺氣虛弱,易于感受外邪者加防風益衛固表;有過敏性鼻炎且反復發作者加辛夷花、白芷宣通鼻竅;內熱重,大便干者加炒黃芩、連翹、郁李仁、玄參、柏子仁等泄熱潤腸;潮熱盜汗者加知母、浮小麥、柏子仁、煅龍骨、煅牡蠣斂肺止汗;病程日久加桃仁、丹參等活血化瘀,促進炎癥的吸收;夜寐不安加合歡皮、酸棗仁、益智仁等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上藥由本院制劑室將中藥飲片反復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濃縮,加蜂蜜或冰糖收膏,并灌注于玻璃容器中,患兒一次服用一調羹\\(約15ml\\),早晚各服1次,服時微波加熱或開水烊化,服藥期間患兒出現高熱、腹瀉等急性病時暫停服用。
同時,張師認為,因哮喘發作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易發,夏季緩解,根據“天人相應”、“春夏養陽”的原理,在病情緩解,榮衛通達,便于藥物吸收的夏季三伏天,采用中藥穴位敷貼可起到減少哮喘發作次數或減輕發作時的癥狀,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目的。哮喘患兒能在夏季行敷貼療法,配合膏方調治,效果更能得到鞏固。
3 病案舉例
高某,男,7歲。2012年12月29日初診?;純河邢∈?年,每遇外感或氣候轉變之際發作,發時以劇烈咳嗽,喉間痰鳴,兩肺滿布哮鳴音,病程持續3~5天,三聯霧化吸入及配合靜滴氨茶堿方能緩解。平素吸入“舒力迭”控制,近三月哮喘未發,一般情況尚可,平時喜揉眼鼻,晨起噴嚏時作,偶有咳嗽,動則汗多,納呆偏食,大便1~2日一行,干稀不調,小便可,睡眠尚安,舌淡苔薄白,脈虛緩,患兒身材較同齡兒矮小,體瘦面色稍黃。對“塵螨”過敏,幼時有濕疹史及蕁麻疹史,其父有過敏性鼻炎史。擬方益肺固衛滋腎健脾膏方調理。處方:生地300g,炒白術300g,炙黃芪300g,山藥300g,太子參300g,制黃精300g,茯苓300g,制女貞子300g,當歸300g,陳皮180g,炒青皮180g,炒枳殼180g,云木香180g,炙雞內金180g,生山楂180g,炙五味子180g,烏梅180g,玉竹180g,靈芝300g,蓮子300g,炙甘草150g。輔料入冰糖,煎制成一個月量,每日早晚各1匙\\(約15ml\\)溫服。囑如遇感冒、發熱、腹瀉時暫停服用。服藥期忌食蝦蟹魚腥等發物及生冷油膩辛辣食物,忌飲茶,防止聞吸異味塵煙。2013年2月8日復診:服膏方后無感冒,哮喘未發,自汗盜汗明顯減輕,納食漸佳,挑食偏食現象減輕,苔薄白,脈稍滑。上方加熟地300g,知母180g,阿膠300g,郁金300g繼續服用一月。2013年3月15日復診:訴經過調理,患兒諸癥見善,哮喘未發,漸停吸入“舒力迭”。囑入伏予敷貼療法鞏固治療。2013年7月28日復診,行冬病夏治敷貼療法,訴期間哮喘發作一次,但服藥后迅速得到控制,且程度較輕,未出現嚴重的喘憋現象,療效顯著。
中藥膏方在防治小兒哮喘上有其獨到的功效,根據不同患兒辨證調治,可綜合發揮益肺、健脾、補腎、化痰之功,只要對癥施治,效果不遜于“藥專力猛”的水藥,且是一種具有明顯中醫特色及顯著療效的治法,因其口味較好,使用方便,患兒和家長均容易接受,可行性極佳。
參考文獻
[1]李敏,彭云.溫振英教授論治小兒哮喘經驗介紹[J].新中醫,2009,41\\(1\\):15~16.
[2]柯新橋,巴元明.支氣管哮喘[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12.
[3]李華,王霞芳.王霞芳治療小兒哮喘經驗[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09,01\\(0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