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發疹性傳染病。此病患者多為嬰幼兒,發病季節多為夏秋季節。臨床研究發現,手足口病雖然是一種可以自愈的疾病,但此病患兒在發病后,會出現體溫升高、皮疹、口腔潰瘍等癥狀,并容易合并肝腎功能損傷等并發癥。這些癥狀和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甚至對其生命造成威脅。進行抗病毒和營養心肌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不過,該療法的效果一般,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有研究發現,在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抗病毒和營養心肌治療的基礎上,給其聯合使用痰熱清注射液和蒲地藍口服液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證實此聯合用藥方法的效果,我們對2012 年 2 月~2013 年 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 108 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 2012 年 2 月~2013 年 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 108 例手足口病患兒。我們將這 108 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 54 例患兒。在觀察組的 54 例患兒中,有男孩性患兒 28 例,女性患兒 26 例。他們的年齡在 7 個月~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3.1 士 1.7 歲。在對照組的 54 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9 例,女性患兒 25 例。他們的年齡在 6 個月~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4.7 士 2.4 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們給對照組患兒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和三磷酸腺苷進行抗病毒和營養心肌治療,給觀察組患兒在使用上述藥物(用法與對照組患兒相同)進行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痰熱清注射液和蒲地藍口服液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使用的痰熱清注射液和蒲地藍口服液均由上海凱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痰熱清注射液的用法為:
按照每次每公斤體重注射 0.3~0.5ml 的劑量使用,每日注射 1 次,每日的最大用量不能超過 20ml。蒲地藍口服液的用法為:每日口服 3 次,1 歲以下的患兒每次服 3ml,1~2 歲的患兒每次服 5ml,2~4歲的患兒每次服 8ml,4 歲以上的患兒每次服 10ml。兩組患兒均為連續治療 5 天為 1 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痊愈:患兒經過 2 天的治療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全部消退,口腔潰瘍癥狀得到明顯好轉并可以正常進食,而且未出現并發癥。
②好轉:患兒經過 3~4 天的治療體溫基本恢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口腔潰瘍的癥狀有所好轉、可以適當地進食。③患兒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病情無變化或在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 SPSS17.0 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采用χ2檢驗,用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和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98.1%,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 87%。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兒中有 5 例患兒出現了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中有 13 例患兒出現了不良反應。觀察組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 1。
3.討論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此病不僅傳染性強,而且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痰熱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黃芬、熊膽粉、山羊角、金銀花和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蒲地藍口服液的主要成分為蒲公英、地丁、板藍根和黃芩,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將這兩種藥物聯合使用,不僅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還能有效地降低患兒因使用抗病毒藥物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
總之,用痰熱清注射液聯合蒲地藍口服液治療手足口病療效確切,可有效地減少患兒臨床癥狀持續的時間,縮短其治療的時間。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群,劉小兵,張義翠,陳玉琴.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5\\(05\\):2578-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