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期最常見疾病,90%以上的患者為病毒感染,除給予一般治療外,還可抗病毒治療。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應用炎琥寧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60例,并與利巴韋林組對照其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情況
選擇我科明確診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共12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3個月~12歲;對照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5個月~12歲。兩組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
\\(1\\)起病急,病程2~3d左右,臨床表現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癥狀,即發熱、鼻塞、流涕、干咳、咽痛等;\\(2\\)查體發現咽部輕-中度充血、扁桃體Ⅰ-Ⅱ腫大外,余未見明確異常體征;\\(3\\)血常規示白細胞正?;蚱?淋巴細胞比率增高;\\(4\\)胸部X線片未見明確異常。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20,χ2=0.978,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應用炎琥寧注射劑\\(哈藥集團三精加濱藥業有限公司\\)8mg/\\(kg·d\\),靜脈滴注,每日2次;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10~15mg/\\(kg·d\\),靜脈滴注,每日2次。兩組同時給予5%葡萄糖、維生素C、維生素B6等維持液,必要時給予口服退熱藥、抗過敏藥、止咳化痰藥等。
1.3 觀察指標
\\(1\\)體溫及熱程:測腋溫每日6次,37.3℃以上為發熱,24h波動在37.3℃以下并持續2~3d以上為體溫平穩。\\(2\\)臨床表現: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3\\)查體:咽部、扁桃體、心、肺、腹情況。\\(4\\)實驗室檢查:治療3d后復查血常規情況。\\(5\\)不良反應: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皮疹、腹瀉、休克等情況。
1.4 療效判定
顯效:用藥2~3d體溫下降并平穩,臨床癥狀消失,咽部充血及扁桃體腫大均消失,查體未見明確異常,血常規正常,有或無不良反應。
有效:用藥3~5d體溫下降并平穩,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咽部充血消失或減輕,扁桃體腫大消失或縮小,余查體未見明確異常,血常規正常,有或無不良反應。無效:用藥5d以上仍有發熱,臨床癥狀無改善,查體仍有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心肺腹有或無異常體征,血常規有或無異常,有或無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 結果
1.6.1 療效
治療組中顯效35例\\(58.3%\\),有效20例\\(33.3%\\),無效5例\\(8.3%\\),總有效55例\\(91.7%\\)。對照組中顯效25例\\(41.7%\\),有效20例\\(33.3%\\),無效15例\\(25.0%\\),總有效45例\\(75.0%\\)。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P<0.01\\)。
1.6.2 不良反應
治療組給藥首日出現皮疹1例,治療3d后復查血常規無異常;對照組給藥首日出現腹瀉1例、皮疹1例,治療3d后復查血常規出現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3例。
2 討論
利巴韋林作為傳統抗病毒藥物,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有一定療效,但其作用單一、不良反應多,如皮疹、腹瀉、胃腸道出血、潛在致畸等,尤其是對血液系統影響較大,嚴重者可導致溶血性貧血,若存在心臟疾病會使其惡化。炎琥寧\\(化學名稱為14-脫羥-11,12-二脫氫穿心蓮內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鉀鈉鹽\\)系穿心蓮提取物經酯化、脫水、成鹽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屬天然純中藥制劑,現代工藝已使其純度極高。穿心蓮內酯作用廣泛,病毒滅活實驗表明其對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有滅活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穿心蓮內酯具有明顯抗炎、解毒、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能抑制內毒素引起的發熱,對抗化學刺激物及組織胺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解熱、消炎、鎮靜作用顯著。另外,炎琥寧不良反應報道少,偶見皮疹等過敏反應,動物實驗未見明確毒副反應。本治療組60例中僅出現輕微不良反應1例,其安全性相對可靠。綜上所述,炎琥寧在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有抗病毒、解熱、抗炎等多種作用,療效滿意,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1.。
[2]胡祥英,石霖.炎琥寧與復方丹參注射液合用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J].兒科藥學雜志,2002,8\\(1\\):56-57.
[3]魏璐雪.兒科抗病毒中藥的選用[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1,16\\(8\\):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