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n 骨折是脛骨遠端的關節內骨折 , 涉及關節面的破損。臨床上的 Pilon 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端骨折以及皮膚和軟組織的損傷。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 , 車禍等導致的 Pilon 骨折越來越多。因此為了保證術后恢復的效果 , 對 Pilon 骨折的準確治療尤為重要 , 本研究中選取了 64 例 Pilon 骨折患者 , 對其進行治療 , 并對其恢復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 取得不錯效果 ,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 2011 年 2 月 ~2013 年 2 月來本院治療的 Pilon 骨折患者 64 例 ,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 每組 32例 , 實驗組中男 18 例 , 女 14 例 , 年齡 16~66 歲 , 平均年齡\\(44.3±5.4\\) 歲 , 受傷原因 :車禍 18 例 , 墜落 9 例 , 受重物壓傷 5 例 ;對照組中男 20 例 , 女 12 例 , 年齡 20~64 歲 , 平均年齡 \\(42.3±5.3\\) 歲 , 受傷原因 :車禍 20 例 , 墜落 6 例 , 受重物壓傷 6 例。兩組患者的骨折類型均為 Pilon 骨折 ,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手術方法采用椎骨內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 使患者采用仰臥位。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消毒處理, 鋪上毛巾, 驅血,并使大腿氣壓止血帶維持在 350 mm Hg\\(1 mm Hg=0.133 kPa\\) 。
在小腿后側入路 , 沿跟腱外側取長縱型切口 , 切開皮膚以及皮下組織 , 注意不要碰上小隱靜脈和腓腸神經。將小腿深筋膜切開 , 對骨膜進行剝離 , 探查脛骨骨折的損傷程度 , 將骨折部位復位。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克氏針將骨折部位固定 ;而實驗組患者的骨折復位則采用鎖定支撐鋼板進行固定。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經過手術治療后 , 實驗組的平均愈合時間 \\(10.3±4.6\\)周和完全負重時間 \\(12.1±3.5\\) 周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平均愈合時間 \\(13.2±4.4\\) 周和完全負重時間 \\(15.1±3.8\\) 周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2.577, 3.285,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切口感染 4 例 , 積血和膿腫 4 例;而實驗組則僅出現切口感染 2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經對癥治療后 , 均恢復正常。
3、討論
在骨科疾病中 , Pilon 骨折是一種由于高能量爆發導致的患者脛骨骨折 , 對骨折部位的復位以及下肢力線恢復的情況均會影響后期的恢復情況。如今臨床上對于治療 Pilon 骨折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固定 , 在骨折處采用小切口方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固定。固定采用的器械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克氏針等器具。最近 , 有專家提出以后側入路采用支撐鋼板固定骨折處 , 其臨床效果理想。根據有關資料使用該方法 , 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 并且并發癥減少 , 對患者及早恢復肢體功能以及關節面復位有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 ,兩組 Pilon 骨折患者經各自的手術治療后 , 實驗組的平均愈合時間和完全負重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 并且實驗組的并發癥較對照組的少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 采用支撐鋼板固定 Pilon 骨折患者的效果明顯強于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的患者 , 并且具有并發癥少、愈合時間短、負重時間短、治療效果明顯等特點 ,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