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退化性疾病是導致腰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髓核細胞的可替代表型細胞存活減少、代謝活性降低、基質產生減少和營養不良性鈣化可能成為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關鍵促進因素。
1、材料與方法
1. 1材料24 只 Wistar 大鼠 \\( 由濰坊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 雌雄不拘 , 體重在 \\(200±20\\)g 左右。所有大鼠隨機分為實驗組、模型組、空白組 , 每組 8 只 , 模型組和實驗組每只大鼠 L3~4, L4~5椎間盤行針刺手術 , 空白組不進行手術干預。
1. 2手術方法從大鼠的前外側入路開始 , 手術分離肌肉筋膜等 , 露出椎間盤視野 , 將 16 號針頭刺破椎間盤纖維環 ,針頭穿刺的深度為 5 mm, 針頭停留的時間在 5 s 左右 , 使椎間盤纖維環受到損傷而不使髓核損傷 , 讓損傷隨著時間進行緩慢的退行性變化。實驗組動物在完成椎間盤退變建模后直接于同一切口通過側后方入路顯露 L3~4, L4~5椎間盤 ,并行椎間盤內注射丹參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 \\)。第 4、6、8、12 周時 , 分別處死各組大鼠制備椎間盤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法測定 TGF-β1的表達 , 彩色圖像分析軟件測量平均光密度值 \\( 平均光密度及陽性細胞比值 \\), 進行統計學分析。
1. 3統計學方法實驗數據均采用 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組織學觀察實驗組與空白組髓核細胞分布比較均勻 ,細胞核呈圓形沒有發現或僅發現有輕微的分離 , 成纖維細胞鏡下觀察為正常狀態 ;模型組髓核細胞數量明顯減少 , 少量殘留的髓核細胞呈聚集狀態 , 髓核細胞的胞核形狀發生不規則改變 , 纖維環與髓核的交界地區出現分離現象 , 纖維環出現破裂 , 并且破裂的纖維環向內擠壓髓核細胞。
2. 2TGF-β1表達結果模型組與空白組比較 , TGF-β1表達明顯減少 ;實驗組與模型組比較 , TGF-β1表達明顯增加 ,但實驗組與空白組比較 , TGF-β1表達較空白組減少 ,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病理學和統計學結果見表 1。
3、討論
椎間盤的每個椎骨連在一起具有承擔負荷功能 , 并且保持了脊柱的靈活性 , 健康人的椎間盤是由外圍纖維環和中央髓核細胞以及上方和下方的軟骨終板組成。髓核由髓核細胞構成 , 在椎間盤基質的退化和維持中扮演關鍵性角色。TGF-β1是轉化生長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員 , TGF-β1與骨組織的代謝聯系最為緊密。在骨組織疏松或發生骨折等疾病進程中 ,TGF-β1表達呈下降趨勢。TGF-β1作為骨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 其可使破骨細胞活動性能下降 , 成骨細胞作用增強 ,促進骨的形成。丹參具有消炎、止痛、改善病變局部微循環的作用, 椎間盤退變過程中發生局部缺氧和微循環灌注不足的現象 , 因此椎間盤內注射丹參注射液可改善椎間盤局部缺氧及循環灌注不足 , 并促進 TGF-β1表達增強 , 促進骨的再生 , 在臨床的應用中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