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為常見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綜合征[1],常規治療方法為抗感染治療。熱毒寧注射液主要有效成份為青蒿、金銀花、梔子,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之功效。本項目通過調查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的病例資料,旨在研究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標準 (1)診斷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急性細菌性腸炎的相關標準[2];(2) 患兒年齡為3個月至2歲;(3)腹瀉次數≥2次/d,伴或不伴嘔吐、水樣或黏液樣便;(4)入院前未予以其他藥物治療;(5)大便常規檢查提示有或無紅細胞、膿細胞,每高倍視野白細胞計數≥10個;(6)獲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1)納入本項研究前3d內曾使用過抗菌藥物或止瀉藥治療者;(2)由于伴嘔吐癥狀或病情危重不能口服給藥者者;(3)依從性差,本研究期間自行服用其它抗菌藥物治療者;(4)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5)合并壞死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或傷寒者。
1.3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齡為3個月至2歲,平均(7.46±5.22)個月;病程為1~4 d,平均(2.73±0.85)d;根據患兒臨床表現,53例大便次數>2次/d,16例伴發熱,17例伴哭鬧,33例C-反應蛋白(CRP)升高。將患兒按隨機數字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兒在性別組成、年齡、病程、臨床表現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4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予以頭孢克肟顆粒(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5~3.0 mg(/kg·d),分2次服用,連服用藥5d.并結合患兒脫水、嘔吐情況適當的給予補水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兒大便常規恢復情況、血常規、尿常規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源藥業有限公司)0.6 mL/kg+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治療,1次/d.連續靜脈滴注5 d后觀察臨床療效。
1.5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大便常規檢查、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療效標準[3]顯效:治療3 d內患兒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療3 d患兒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大便次數及性狀有所好轉;無效:治療3 d后患兒臨床癥狀、大便次數及性狀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
1.7統計學方法 數據收集及統計采用SPSS 17.0數據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n(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后大便常規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第3 d、第5 d大便常規轉陰率分別為65.6%、96.9%,對照組分別為56.3%、75.0%.兩組患兒治療第3 d大便常規轉陰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第5 d大便常規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脫水糾正時間、大便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主要不良反應為皮疹、腹瀉、嘔吐、白細胞減少。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對照組為12.5%.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5)
3討 論
急性細菌性腸炎以夏、秋季節多發、常見,是兒科感染性腹瀉,小腸、結腸為主要受累部位,常見致病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主要包括大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耶爾森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沙門菌等[4],是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小兒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腸道內菌群平衡容易被打破,導致細菌的大量繁殖而引起患兒腹瀉,嚴重時還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甚至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因此,本病的治療應從抗感染、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及對癥支持治療3個方面著手。頭孢克肟屬于第3代頭孢菌素,主要作用于細菌細胞壁,阻礙細胞壁的合成,對β-內酰胺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是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常用藥物[5~6].但近年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濫用現象嚴重,細菌耐藥率不斷增加[7],抗菌藥物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臨床療效受到限制。
從中醫學理論的角度出發,小兒細菌性腸炎是由濕熱蘊結下注大腸、暑濕熱毒侵犯腸胃,進而導致氣血損傷而出現腹瀉。因此,清熱解毒是治療的關鍵。熱毒寧注射液主要成份為青蒿、金銀花、梔子,具有解熱、抗炎作用。青蒿為菊科植物,具有退熱、解暑、截瘧、涼血等功效;綠原酸、異綠原酸為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成分,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化痰解痙、疏風散結、宣透郁熱的功效,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較強抑制作用;研究表明[8],梔子對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卡他球菌、人型結合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中等強度抗菌作用。青蒿、金銀花、梔子3味中藥制成的熱毒寧注射液具有清熱、疏風、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力之功效[9~12],臨床主要用于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
由表2可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提示熱毒寧注射液可提高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治療的臨床療效。由表3及表4可知,治療組治療第5d大便常規檢查結果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脫水糾正時間、大便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表明熱毒寧注射液可迅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由表5可知,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西醫常規配合熱毒寧注射液用于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時,可明顯提高疾病治療的臨床療效、迅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較少。
參考文獻
[1] 陶林輝,葉金花,章哲,等。中藥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兒科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5):1051-1052.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67,1298.
[3] 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4] 卞秋翔。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3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5(6):523-525.
[5] 韓兆香。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療,2012(11):124.
[6] 顧利琴。頭孢克肟治療小兒細菌性腹瀉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