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應用價值。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一種常見的普外科急腹癥,具有起病快、病情重等特點,若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將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1].以往臨床多采用開腹穿孔修補術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進行治療,但其存在創傷大、恢復慢、并發癥多等問題[2].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傷小、并發癥少及恢復快的特點在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過程中得到應用[3].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5年 7月至 2016年 7月在沈丘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84例,排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抽簽順序分為兩組,各 42例。對照組男 36例,女 6例;年齡為25~61歲,平均(41\ue0109±13\ue0100)歲;穿孔到手術時間為 1~13h,平均(7\ue0107±3\ue0108)h.觀察組男 35例,女 7例;年齡為 26~63歲,平均(42\ue0101±13\ue0102)歲;穿孔到手術時間為 1~15h,平均(8\ue0101±4\ue0103)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ue01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對胃管進行常規放置,術中留置尿管。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患者取“人”字體位,實施氣管插管全麻,施術者于患者右側站定,并將扶鏡手放于雙腿間,于頭部放置監視設備。穿刺點選在臍下,將 10mm套管置入,實施人工氣腹建立,在腹腔鏡下,選取輔操作孔于右側腋前線肋緣下,并將 5mm套管置入,主操作孔選在右側鎖骨中線平臍處,將 10mm套管置入,需要時可選取輔助孔于左側鎖骨中線肋下緣,將 5mm套管置入。在腹腔鏡直視下,對腹腔進行查探,將腹腔內滲液吸凈,并對穿孔周圍膿液及滲液進行清理。采用活檢穿孔周圍組織的方法對胃潰瘍穿孔患者進行診斷,對病變性質進行判斷。選取 3-0可吸收線對穿孔部位縱行縫合,使用大網膜實施覆蓋。使用溫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反復沖洗,當沖洗液清亮后停止,之后吸凈沖洗液。將經右側輔助操作孔的引流管于肝下放置,將經右側主操作孔的引流管于盆底放置。對照組實施開腹胃十二指腸穿孔修復術,做切口于右上腹經腹直肌,之后操作和觀察組相同。兩組患者術后均行禁止飲食、抑酸、抗感染、持續胃腸減壓等治療,并進行 3個月隨訪。
1.3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觀察指標,并統計患者術后切口感染、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ue01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定量資料以(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ue01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指標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第 1、3天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ue01005)。見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