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不僅是臨床上的重要問題,也是公共健康的社會性課題,相關研究漸成熱點。CPSP 是指在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疼痛的前提下,發生在術后至少持續 2 個月以上的連續性或間段性疼痛[1].剖宮產 CPSP 的發生率約為 6% ~ 18%,它影響產后婦女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誘發產后抑郁,如何合理防治剖宮產CPSP 是亟待解決的臨床課題[2,3].目前預防剖宮產CPSP 主要采用圍術期藥物治療,但妊娠、哺乳的特殊性使得圍術期用藥必須權衡利弊,且圍術期藥物預防 CPSP 的療效也存在一定爭議[2].HANS 治療是一種針灸穴位療法與經皮神經電刺激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具有超前鎮痛、抑制炎癥反應、調節機體免疫、提升痛閾等作用,廣泛應用于急慢性疼痛治療,但 HANS 對剖宮產手術 CPSP 的防治效果尚未明確。本研究旨在觀察 HANS 干預剖宮產 CPSP的療效,探求防治剖宮產 CPSP 的有效措施。
方 法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3 年 3 ~ 8 月于本院行擇期剖宮產的足月、單胎初產婦 200 例,年齡 22 ~ 32 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1 ~ 2 級,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入 HANS 組(n=98)和對照組(n=102)。入選產婦的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因素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排除標準:椎管內阻滯禁忌癥,過度肥胖,妊娠期合并內科疾病,既往慢性疼痛病史,術前精神或情緒異常,術后傷口感染,術后鎮痛效果差(VAS≥5)。該研究方案已經過醫院倫理學術委員會的批準,患者術前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后實施。
2. 方法
兩組產婦未予術前用藥,入手術室后建立靜脈通路,監測無創血壓、心電圖、心率、呼吸和脈搏氧飽和度,L3/L4椎間隙穿刺行腰硬聯合麻醉,蛛網膜下腔注入 0.5 % 布比卡因 9 ~ 10 mg 原液,硬膜外導管向頭側置管 3 ~ 4 cm,麻醉阻滯平面控制T6~ S5.剖宮產術采用 Pfannenstiel 切口,按產科常規進行。術畢經硬膜外導管術后鎮痛 24 h,負荷劑量嗎啡 2 mg,鎮痛泵配方為 1 mg/ml 羅哌卡因 +0.08 mg/ml 嗎啡,背景輸注量 2 ml/h,單次按壓劑量 1.5 ml,鎖定時間 15 min.
(1)HANS 組:產婦連接 LH402 型 HANS 儀刺激“勞宮”、“合谷”和“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電刺激時間由術前 30 min 開始直至術畢,刺激參數采用 2/100 Hz 疏密波,電流強度8 ~ 12 mA.術后 3 天每天以同樣參數 HANS 電刺激,早晚各一次,每次 30 min.
(2)對照組:電極連接位置同 HANS 組,未予電刺激。
3. 觀察項目
產 婦 術 前 采 用 Zung 焦 慮 量 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 SAS) 和 Zung 抑 郁 量 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 SDS)評估產婦焦慮、抑郁程度。SAS ≥ 50 分為焦慮傾向,SDS ≥ 53 分為抑郁傾向。
術前、術后 24 h、72 h 抽取外周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 IL-6、IL-10 濃度(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術后 24 h、48 h、72 h 采用 VAS 評估疼痛程度,VAS:0 分為無痛,10 分為最劇烈的疼痛。術后 3 個月、6 個月電話追蹤 CPSP 情況,以“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個等級評估疼痛。
4. 統計學分析
使用 SPSS 16.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x±SD)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統計處理,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 < 0.05 認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