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和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應用回顧性分析法分析在 2014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來我院進行困難甲狀腺手術的患者 120 例,將他們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60 例。其中男性 96 例,女性 24 例;他們的年齡在 25 - 80 歲之間,平均年齡是(54. 6 ±4. 2)歲;甲狀旁腺腫瘤是 50 例,胸骨后結節性甲狀腺腫是 45 例,巨大結節性甲狀腺腫大 25 例。本次研究之前對于接受研究的患者進行檢查沒有發現聲嘶等其他并發癥[1].
1. 2 方法
其中觀察組未運用喉返神經解剖術進行困難甲狀腺手術;對照組采用喉返神經解剖方法治療困難甲狀腺手術,這種方法可以對甲狀旁腺腫瘤、胸骨后結節性甲狀腺腫、巨大結節性甲狀腺腫大等進行解剖分析,進而及時了解甲狀腺病癥的根源,以及喉返神經的基本情況,但是又不會讓喉返神經受損。主要方法是對患者運用全身麻醉,按照順序將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以及頸闊肌,運用固有包膜探測分離甲狀腺,先緊貼甲狀腺腺體將懸韌帶切斷,將甲狀腺腺體上動脈結扎后切開,分離腺體外緣,結扎切斷甲狀腺靜脈部分,進而將甲狀腺的下部分分離,從而將甲狀腺動靜脈結扎后,在食管溝尋找喉返神經的存在,如果發現白色條索形態的結構時,再向上就可以看到喉返神經,就可以完整的解剖,等到完整的將喉返神經解剖完畢后,就可以檢查患者甲狀腺中的病灶,對于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在切口處向淋巴結轉移側乳突部位延伸做 L 狀切口,然后再行淋巴結清掃術[2].
1. 3 統計學處理
對所有數據利用 SPSS19. 0 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對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檢測,P <0. 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對照組中只有 5 例患者由于甲狀旁腺腫瘤導致喉返神經壞死,最終切除,另外的 55 例患者喉返神經解剖手術成功,順利發現甲狀腺病灶,手術成功率為 91. 67%.其中 3 例患者由于甲狀腺喉返神經解剖術導致術后出現聲嘶情況,但是經過 1 個月的治療恢復健康;2 例患者在經過喉返神經解剖后出現無聲嘶情況,這些患者并沒有出現相關的并發癥。
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中,喉返神經解剖成功的患者是 31 例,其中未成功解剖的患者是 29 例,成功率僅為 51. 67%.有 23 例患者出現無聲嘶的并發癥,22 例出現輕微聲嘶情況。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的手術成功率之間,X2= 24. 632,P =0. 021(P <0. 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現在甲狀腺手術,尤其是在困難甲狀腺手術中出現喉返神經損傷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困難甲狀腺手術中出現喉返神經損傷的主要因素是手術人員操作不規范,其損傷的程度會隨著手術難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這就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上的痛苦,而且這在一定意義上也不利于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癌癥的及時高效的發現,進而使得患者的壽命和質量降低,因此對于困難甲狀腺手術中如何有效的避免喉返神經的損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尤其是在臨床上及時有效的規避手術中的問題具有一定實踐指導作用。
經過以上的研究發現,運用喉返神經解剖方式可以對一些疑難的甲狀腺病癥得以及時有效的診治,而且也可以減少喉返神經組織的損傷,另外,對于及時有效的清除甲狀腺病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困難甲狀腺手術的安全性得以進一步提升的同時還可以使得接受手術患者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逐步減輕,而且還可以讓醫患之間的關系趨于穩定和和諧[3].
參考文獻:
[1] 趙詣深 . 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損傷機制及神經監測技術的應用研究[D]. 吉林大學,2014.
[2] 陳文龍。 困難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解剖的臨床應用研究[D]. 安徽醫科大學,2014.
[3] 陳文龍,劉業海,吳開樂,等 . 困難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解剖的研究[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05) :318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