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擇期行單側膝關節手術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超聲引導下腰叢一坐骨神經阻滯對老年患者膝關節鏡手術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擇期行單側膝關節手術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的ASA分級均為I一II級田。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腰叢一坐骨神經阻滯組\\(A組\\)和連續硬膜外麻醉組\\(B組\\)兩組,每組25例。A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66-78歲,平均年齡為\\(72.1±10.2\\)歲二身高154-175cm,平均身高為\\(164.5±10.6\\) cm;體質量48-74kg,平均體質量為\\(61.3±10.1\\)kgo B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為\\(74.3±10.0\\)歲二身高156一178cm,平均身高為\\(166.2±10.4\\) cm;體質量47-76kg,平均體質量為\\(63.0±10.5\\) kg。兩組患者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無創血壓\\(NBP\\)、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進行監測。讓患者吸氧,將上肢靜脈開放,將6-8mL/kg的乳酸鈉林格液輸入。給予兩組患者緩慢靜脈滴注0.5一1 ug/kg的芬太尼+1-3mg的咪達哩侖,使患者一定的鎮靜鎮痛程度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
運用0.4%的羅呱卡因作為兩組患者的局麻藥。在對A組患者進行麻醉時,運用Seduois512型超聲儀對本組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腰叢一坐骨神經阻滯,頻率為10-14MHz。腰大肌間隙入路對患者進行腰叢阻滯,讓患者取側臥位,組織側肢體在上,曲膝和髓,超聲掃描點為阻滯側旁背部正中線和兩側骼晴最高點連線中點4-Scm處。后入路對患者進行坐骨神經阻滯,讓患者取側臥位,超聲掃描點為與股骨大轉子與骼后上棘連線中點垂直的線上4-5cm處。運用超聲探頭進行掃描定位,反復多次,回抽穿刺針尾端接的注射器沒有血液后將SmL的局麻藥試驗劑量注入,注藥后進行3 min的觀察,超聲下顯示沒有動靜脈血流出現在穿刺針旁,確認沒有不良反應發生之后將剩余藥液注入。腰叢阻滯和坐骨神經阻滯分別共運用23 -26mL和16-18mL的局麻藥二在對B組患者進行麻醉時,成功穿刺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尾側,將5 mLO. 4%的羅呱卡因推注其中,進行Smin的觀察,沒有異常反應后繼續用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給予硬膜外腔推注15一17mL的局麻藥口。
1.3療效評定標準:如果患者術中安靜無痛,沒有顯著不適,則評定為優二如果患者術中疼痛輕度,出現不適,需要服用少量鎮痛劑等,則評定為良二如果患者術中缺乏完善的神經阻滯,或手術需要無法在麻醉平面下得到有效的滿足,患者難以忍受疼痛,需要服用大量鎮痛藥等,或需要改為全麻,則評定為差。
1.4監測指標:以穿刺前鎮靜后的時間、穿刺注完藥后5 min . 15 min . 30min . 45 min . 60min分別為T0. T1.T2.T3. T4. T5, 將麻醉期間TO - TS時刻的BP. HR.510,詳細記錄下來,同時將麻醉期間感覺、運動神經組織起效時間和維持時間及術后2d麻醉不良反應等詳細記錄下來。
1.5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X'檢驗。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檢驗水準= 0.05 。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阻滯效果比較,見表1。
滯技術能夠促進定位準確性的顯著提升,使臨床醫師對穿刺部位的神經、血管位置等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從而對穿刺針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到達準確位置,最終促進并發癥發生率的顯著降低。同時,其還能夠對患肢進行單獨的阻滯,沒有交感阻滯作用,不會對患者的循環造成不良影響,且極少會影響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而腰硬聯合麻醉下患者具有較快的起效速度、較少的麻醉用藥量、較低的中毒發生率、較為舒適的術后感受等,因此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但是臨床很難有效控制其腰麻上界阻滯平面,患者的血管極易在麻醉后擴張,患者具有較大的血流動力學變化,且極易發生術后并發癥。本研究結果中,表1表明,A組患者中阻滯效果優23例,良1例,優良率為96%\\(24/25\\);B組患者中阻滯效果優18例,良2例,優良率為80% \\(20/25\\) - A組患者的阻滯效果明顯比B組好\\(P<0.05\\) ;表2表明,組內比較,A組患者TO和T1-TS時的SBP. DBP. HR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
05\\),B組患者T2 -T5時的SBP.DBP均明顯比TO時低\\(P<0.05\\) ;組間比較,兩組患者TO-TS時的HR之lei的差異、TO時SBP.DBP之lei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 , A組患者T2-T5時的SBP.DBP均明顯比B組高\\(P 參考文獻: [1]王新華.聯合神經阻滯與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膝關節鏡手術的比較[J}.武警醫學院報,2009 ,18 \\( 9\\) : 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