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皮膚以及手部軟組織的缺損常見于外科疾病中,多由于手外傷、手部傷口感染、腫瘤切除、瘢痕修復術等,是目前修復手外科的難題之一。而手部損傷則是常見的臨床疾病,這種損傷誘因十分多,患者損傷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將會出現潰瘍、皮膚硬化、黏膜損害等,嚴重患者將會造成昏迷、脫水甚至會留有疤痕,影響手部的美觀[1],損傷嚴重者手部畸形,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2].臨床上對于損傷還沒有理想的修復方法,傳統方法雖然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手部外觀,但是修復后并發癥較多,嚴重患者還會造成手部殘疾。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在手部損傷修復中使用較多[3].為了探討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在手部損傷修復中的臨床效果。對在我院自 2013 年12 月至 2014 年 2 月接受手術的 60 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我院自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2月接受手部損傷修復手術的 60 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0 例。60 例患者中,男性 37 例,女性 23 例,患者年齡 39 ~ 84 歲,平均年齡 48. 4±1. 5歲。60 例手部損傷情況,左手 33 例,右手 27 例。其中,左手掌側 2 例,手背 3 例,左手拇指 3 例,食指 5例,中指 4 例,環指 6 例,小指 10 例; 右手掌側 13 例,手背 5 例,拇指 5 例,食指 4 例。創傷患者皮膚缺損最大面積約 5. 5cm×4. 5cm,最小面積約 3cm×2cm,均有不同程度的肌鍵缺失,見表 1.
1. 2 修復方法
1. 2. 1 對照組修復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修復,具體如下: 首先對患者手部損傷進行清創,并對含有生機的神經、肌腱等進行修復。修復時,要根據清創患者手部損傷的大小,在腹股溝部位去皮瓣,形狀設計為“球拍樣”,皮瓣大小可比損傷面略大處一些,有文獻報道適當大出損傷面 10%[4].設計皮瓣時,應注意其中軸要位于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斜向外上方。手術中要求確保切開皮瓣后可要保證皮瓣包含旋髂淺血管。在腹外斜肌腱膜表面掀起皮瓣,觀察皮瓣血液循環良好,將皮瓣轉移到手部創面,應用 0 號或 1 號線進行縫合。
1. 2. 2 實驗組修復方法: 實驗組采用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修復,具體方法如下: ①清創: 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患者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并且要注意對患者創傷面進行清理止血; 并采用鹽水紗布包裹進行保護,并測出患者皮膚損傷面的大小。②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隨意皮瓣大小、形狀的設計: 測定完患者損傷面大小之后,醫護人員開始對皮瓣進行設計,設計時要根據患者手部損傷創面的形狀、大小等進行權衡[5],并且設計時皮瓣的大小要大于損傷面10% .當在患者深筋膜以上層面掀起皮瓣后,采用 1號絲線縫合固定皮瓣翻轉牽開,然后用小剪刀修剪皮下脂肪,盡量保留一層薄的脂肪組織[6],皮瓣蒂部脂肪組織可適當多保留一些,待斷蒂后再進行修整; 然后將修剪好的皮瓣包繞手部創面,覆蓋創面有暴露處配合換藥擴創植皮術。
1. 3 療效標準: 參照英國醫學研究會( BMRC) 提出的感覺功能恢復分級評價標準[7],將感覺功能恢復劃分為 6 個等級,分級標準: S0-神經單一分布區域感覺完全喪失,評分為 0 分; S1-深部感覺恢復,評分為 1 分;S2-淺表痛覺和觸覺有部分恢復,評分為 2 分; S3-淺表痛覺、觸覺都有恢復,且感覺過敏消失,評分為 3 分;S3+-除具有 S3恢復外,還有兩點辨別覺部分恢復,評分為 4 分; S4-感覺功能完全恢復,評分為 5 分。
1. 4 統計學處理方法: 數據全部采用 SPSS13 軟件進行分析,后采用 t 方法進行檢驗,結果采用( x±s) 表示。
2 結 果
實驗組 12 例感覺功能恢復評分為 5 分,患者感覺功能完全恢復,6 例患者評分為 4 分,修復總有效率為90% ( 27 /30) 高于對照組( 83. 3% ) ,見表 2.
實驗組修復時間多于對照組; 實驗組修復過程中的出血量為( 20. 6±5. 2) mL、患者修復后住院時間為( 2. 6±0. 4) d 低于對照組( P<0. 05) ; 修復后實驗組 1例出現并發癥低于對照組( P<0. 05) ,見表 3.
3 討 論
手部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損傷,這種損傷誘因復雜,且每一個患者的損傷均缺乏共性,某些損傷表面看似嚴重患者其深部組織一般損傷卻不一定嚴重。臨床上對于手部損傷沒有理想的修復方法,傳統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患者痛苦比較大[8],并且損傷面愈合較慢,給患者和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
傳統植皮方法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當患者手部損傷后,人的手掌之間會存在一種掌腱膜,它會保護人體的手掌,當患者接受游離植皮后這些組織的血管可能會在患者損傷時已經隨同皮膚撕脫。
手部損傷患者采用游離植皮的辦法效果不好,多數患者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故臨床上探討新的修復方法顯得至關重要[9].國外相關文獻報道[9],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最大優點是皮瓣薄,外觀美觀,修復后手的功能比較好,斷蒂時間短,一般 7 ~14d 斷蒂,而傳統腹部帶蒂皮瓣斷蒂時間為 3 周。彭福仁等[10]對 43 例手部損傷患者進行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修復,實驗結果顯示: 手部損傷修復中患者采用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能夠減輕患者痛苦,且所有的患者皮瓣均成活[10].實驗中對患者進行6 個月到2年的隨訪,隨訪結果顯示: 所有患者轉移皮膚質地、顏色與手部原來皮膚基本上相差無幾,并且患者的形態恢復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患者都比較滿意,但是,在修復過程中部分患者對感覺功能不是很滿意。提示腹部帶蒂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比起傳統的袋裝皮瓣具有很多優點,如它在質地、外觀方面都比較好,無需修薄,并且關節功能恢復較好,裸露部分比較容易于接觸愈合,并且可以部分恢復皮膚痛覺和溫覺等。實驗中,實驗組 12 例感覺功能恢復評分為 5 分,患者感覺功能完全恢復,6 例患者評分為 4 分,修復總有效率為 90%( 27/30) 高于對照組( 83. 3%) 和本次實驗結果基本相似。
臨床上,對手部損傷修復患者采用腹部帶蒂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修復效果較好,患者植皮后的皮瓣處血液循環情況比較好,患者的植皮成功率也比較高,這種方法要優于傳統植皮治療方法。采用腹部帶蒂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修復時要注意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植皮時要幫助患者清除壞死組織,然后對患者進行消毒; 患者植皮后醫護人員還要注意保存好活力比較強的肌腱及骨組織; 要保證蒂部和皮膚有連接,并且在肉眼下能夠明顯的發現其周圍有動脈血滲出。
患者在采用腹部帶蒂含真皮下血管網超薄皮瓣在手部損傷修復時最好聯合放大鏡或顯微鏡使用,這樣能夠防止皮瓣的真皮下血管網或者皮瓣的主要血管損傷,且修除脂肪范圍應約占皮瓣得 2/3 ~3/4.對于手部多損傷患者應該采用腹部皮瓣,由于人體腹部皮膚比較松弛,并且皮瓣靠近旋髂淺動脈和腹壁淺動脈,血液循環較好,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面積植皮。皮瓣厚度不可太厚,也不宜太薄,制作皮瓣時只要能夠透過皮膚脂肪層,并且醫護人員肉眼能夠看見少許小的鮮紅出血點即可。醫護人員在設計皮瓣時應相對寬松,一般情況下應創面 20% 左右,這不僅有利于動脈血供、回流靜脈血,而且還有利于減輕局部水腫。實驗中,實驗組修復時間為( 71. 9±12. 6min) 多于對照組( 41. 3±10. 3min) ; 實驗組修復過程中的出血量為( 20.6±5. 2mL) 、患者修復后住院時間為( 2. 6 ±0. 4d) 優于對照組( P<0. 05) ; 修復后實驗組有 1 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2. 5%) 低于對照組( P<0. 05) .
參考文獻:
[1] 錢云春,施申啟,汪安和,等。 前臂撓側逆行皮瓣修復虎口皮膚及軟組織缺損 1 例[J]. 中國修復重建雜志,2011,19( 9) :75.
[2] 劉偉,李文芳,付建華,等。 真皮下血管網胸三角薄皮瓣鼻再造術 6 例報告[J]. 中華醫學美容雜志,2007,5( 3) :165~ 166.
[3] 張高孟,顧玉東,張麗銀,等。 腹部“S”形皮瓣在手外科應用[J]. 中華手外科雜志,2012,8( 11)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