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報告2012》,我國將近2.9億的心血管患者中,有2.66億左右為高血壓患者,90%患者為中輕度高血壓,并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超過半數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相關性,包括心力衰竭、腦卒中、冠心病等。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顯示,中輕度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每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就能下降1倍。
臨床醫師可以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結合患者本身的靶器官損傷情況、臨床疾患、飲食吸煙等危險因素綜合評估,進行降壓治療,以期通過降低血壓而達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風險的目的。臨床藥物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β受體阻斷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Ⅱ受體阻斷劑及中藥制劑等。在此,我們以臨床常用的ACEI類藥物卡托普利及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作為代表藥物,通過臨床試驗數據及分析,得到天麻鉤藤顆粒聯合卡托普利片劑對血壓降壓速度、降壓幅度及血壓穩定性的結果,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診室血壓:數周多次測量后,血壓均在159mmHg>收縮壓≥140mmHg或99mmHg>舒張壓≥90mmHg范圍內,若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不同等級的話,以較高級別為準;(2)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數量不多于3個,且無靶器官損傷或者臨床并發癥;(3)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陰虛陽亢證及肝火亢盛證的診斷標準。(4)尚未服用任何抗高血壓藥物或者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
1.2 排除標準 (1)常伴有休克、心動過緩、低血壓或心律失常以及束支傳導阻滯患者;(2)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免疫系統異常者。(3)孕婦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經門診確診,年滿18周歲的高血壓1級患者180例。經知情同意后,按隨機單盲法平均分為3組,分別為片劑組、緩釋組及治療組,每組60例。3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1.4 治療方法 起始劑量:片劑組口服卡托普利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3次/d,12.5 mg/次,早午晚餐前1h服用;緩釋組口服卡托普利緩釋片(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次/d,37.5 mg/次,早餐前1 h服用;治療組在片劑組基礎上,開水沖服天麻鉤藤顆粒(成都九芝堂金鼎藥業有限公司),3次/d,10 g/次,并且在臨床試驗期間不進行天麻鉤藤顆粒劑量增減。最終劑量:根據患者血壓變化情況,酌量增減藥物劑量至可穩定控制血壓水平為止。治療周期為60 d。
1.5 觀察指標 (1)診室血壓測定:入組前及開始服藥后每天隨訪診室血壓1次,測量前患者應未服用當天降血壓藥、至少安靜休息時間5 min,并且半小時內無吸煙或含咖啡因飲品。取坐位,使用統一的立式標準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患者同側血壓。(2)不良反應:包括但不局限于低血壓、心律失常、高血鉀、頭痛、刺激性干咳、蛋白尿、粒細胞減少等。評定臨床不良反應及化驗結果異常與試驗藥物之間的關系標準分為5級,分別為“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無關”及“無法肯定”。其中“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為藥品不良反應,用以統計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3)卡托普利使用劑量:經對比治療后,觀察3組患者最終卡托普利劑量差異。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結果采用t檢驗、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血壓變化情況 經治療后,3組患者血壓均明顯下降,治療前后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收縮壓下降幅度大于20 mmHg,舒張壓下降幅度大于10 mmHg或將至正常水平。但3組之間降壓效果比較,雖然緩釋組及治療組下降幅度均優于片劑組,但緩釋組與片劑組間數據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片劑組及緩釋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表3)另外,從表2、3數據中可以看出,第6天后,血壓下降幅度變小,并于第10天后逐步趨于相對穩定。同時,治療組初始血壓下降速度較緩釋片快,與片劑組相似,均能達到較快地降壓作用。治療后期,3組血壓趨于穩定時,緩釋組、治療組的血壓波動程度均小于片劑組壓力波動。結果表明,天麻鉤藤顆粒能夠穩定卡托普利片劑的降壓作用,起到與緩釋制劑類似的療效,同時不影響片劑起始釋放藥物速率。合用后,起到速效、緩釋、穩壓作用?!颈?-3】
2.2 3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緩釋組及治療組不良反應率均低于普通片劑組,但經統計學分析發現,緩釋組與片劑組不良反應率比較,P=0.45>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組與片劑組、緩釋組比較,P<0.05,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加用天麻鉤藤顆粒后,能夠有效減少卡托普利帶來的不良反應,增加治療安全性?!颈?】
2.3 卡托普利使用情況比較 緩釋組及治療組最終用藥劑量均低于普通片劑組,P<0.05,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由于卡托普利緩釋片劑本身劑量即為37.5 mg,部分患者治療后期出現劑量不足的狀況,需增加至2-3片,導致患者間用藥劑量差異較大。天麻鉤藤顆粒使用后,則能有效地提高卡托普利片劑生物利用度,減少劑量增加幅度。(見表3)
3 討 論
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2012年度就已經高達24%。長期高血壓導致心臟超負荷工作,引起心臟功能受損及心血管正常形態的改變,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性變化,導致各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若未能及時控制治療,最終將會導致患者致殘或死亡。由于高血壓至今尚無完全治愈方法,臨床上多以防治結合為主??刂骑嬍持械闹?、鈉鹽以及吸煙等危險因素,加以藥物治療,以期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颊叨酁榻K生用藥。
卡托普利,ACEI藥物,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減少血管緊張素生成及緩激肽水解,減少水鈉潴留,增加NO和PGI2生成,從而舒張血管,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雖-SH基團存在條件下體外抑制ACE效率高,但體內情況卻有所差異。在肝酶作用下,受首過效應影響,其生物利用度只有75%。本實驗中顯示,卡托普利緩釋片由于在藥物釋放過程中處于相對平緩狀態,其對患者血壓改變速度適中,能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藥物-SH基團引起的不良反應率較普通片劑低25%以上,有效地提高患者依從性。但由于其單一劑型中,劑量較大,不利于精細調整用藥劑量,導致最后數據中雖最終用藥劑量均數較小,但標準差卻遠大于片劑組及治療組。高血壓屬于中醫“頭痛”、“眩暈”等病證范疇。
《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為此,在臨床應用中,引入具有平肝熄風、安神清熱的天麻鉤藤顆粒,聯合傳統卡托普利片劑進行降壓治療,具有較好療效。方中天麻、鉤藤并為君藥,平肝熄風、定眩暈;臣以牛膝引血下行;石決明平肝潛陽;佐以黃芩、梔子清肝瀉火;合用益母草多種中藥,以君臣佐使的組合,達到降壓目的。李鳴放聯合天麻鉤藤飲與氨氯地平,對120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90%,并且有效地降低患者因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心悸失眠、口苦咽干等癥狀。本研究中,聯合應用天麻鉤藤顆粒后,能夠有效地降低卡托普利引起的皮疹、瘙癢、眩暈、口干等一系列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足普通片劑組的20%,且比緩釋組效果更優。此外,天麻鉤藤顆粒則能夠降低并改善高血壓患者伴發的血脂異常、改善左心室肥厚狀況,預防因血脂導致血管堵塞、血流不暢而引起的血管血壓飆升,保護心血管系統,降低因高血壓導致的損傷。
綜上所述,天麻鉤藤顆粒聯合卡托普利普通片劑,能夠有效地增強療效,降低治療用藥劑量,降低卡托普利引起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相對穩定的血壓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S].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6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第3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 汪琳.老年高血壓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重構和冠狀動脈病變的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246-247
[5] 吳育龍,肖家軍.卡托普利片舌下含服降壓效果的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1\\):62
[6] 李鳴放.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12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