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 料
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純紅再障 PRC),其特征為骨髓紅系祖細胞選擇性增生減低,網織紅細胞顯著減少或缺如,而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正常,純紅障礙可以是獲得性或先天性的,臨床只表現為貧血。純紅再障屬中醫學“虛勞血虛”范疇,晚期伴有血色病時,則相當于“血瘀、消渴”范疇。
1.1 臨床特點:病因學分類:純紅再障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a 急性:感染或藥物,兒童一過性原始紅細胞缺乏癥。b 慢性:胸腺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淋巴瘤。
體液免疫介導性純紅再障:紅系造血受抑是由于固定補體的免疫球蛋白 IgG 對骨髓幼稚紅細胞有選擇性細胞毒作用;極少數患者有抗紅細胞生成素抗體。T 淋巴細胞介導性純紅再障為 T 淋巴細胞介導的紅系祖細胞(BUF-Es)免疫缺損,見于胸腺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藥物相關性純紅再障:相關藥物對 BUF-Es 及 CFU-Es 的直接毒性作用。
病毒誘發性純紅再障:絕大多數一過性純紅再障是由于微小病毒 B19感染所致。免疫功能缺陷及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可并發持久性微小病毒 B19感染,導致慢性純紅再障。
1.2 臨床表現
先天性純紅再障:新生兒到 2 歲內發生貧血,進行性加重,不伴出血癥狀和黃疸?;純荷L發育遲緩,少數有先天性指(趾)畸形,40%有肝脾腫大。
化驗檢查患者骨髓紅系祖細胞不但數量減少,且質量異常;網織紅細胞明顯減少;Coombs 試驗陰性。血清、尿中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不降低。
急性獲得性純紅再障:在慢性溶血性貧血的病程中遇到病毒感染,特別是微小病毒 B19感染,可選擇性抑制紅系祖細胞,又稱溶血性貧血的再障危象。某些在病毒感染后全血細胞減少。骨髓中出現巨原紅細胞,稱急性造血停滯。
慢性獲得性純紅再障:本病可繼發于胸腺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腫瘤等。
臨床表現:貧血為主,無出血,無發熱,無肝、脾腫大。
血象:血紅蛋白及網織紅細胞減少,而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正常,紅細胞及血小板形態正常。
骨髓象:紅細胞系統各階段明顯減少甚至缺如,粒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正常,無病態造血、Ham 試驗、Coombs 試驗、尿 Rous 試驗陰性。
慢性純紅再障起病隱襲,隨著貧血的日漸加重,患者才出現面色蒼白、頭暈、心慌、食欲不振等癥狀。因外周血象僅顯示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下降,不能引起足夠重視而失治誤治,導致紅系造血功能衰竭狀態而得不到及時控制,病情發展,重要臟器發生缺血性損傷;急性純紅再障多有明顯病因和誘發因素,如感染、藥物等,雖起病急,貧血迅速,但積極治療后癥狀及血液學改變大多可以完全恢復,預后良好,亦有部分患者治療后始終達不到完全緩解而轉為慢性純紅再障,這與骨髓紅系造血功能受到不可逆性損傷有關。
2 辨證分型 治療思路
純紅再障屬于“虛勞血虛”范疇,因此在辨證治療上與普通型再障存在著一定的共性?!疤搫凇笔怯啥喾N原因所致的,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衰弱癥候的總稱。
中醫認為“虛勞”是因外邪或內傷損及骨髓而致,精血日漸耗損,腎主骨藏精而生髓,“血之源在乎腎”,“精為血之本”,腎臟功能的盛衰直接影響骨髓與血的虛實。純紅再障亦以腎虛為本,科分為腎陽虛型、腎陰虛型、腎陰陽俱虛型,但有別于普通型再障的是純紅再障患者出血及發熱癥候少見,臨床多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畏寒肢冷、舌質淡、舌體胖嫩或有齒印、舌苔薄白、脈沉細等腎陽虛之證,但陽損日久累及于陰,“陽生于陰”、“陰陽互根”,隨著病程進展漸表現出心悸易涼、少寐多夢、低熱盜汗、舌質薄白或少苔、脈細數等腎陰虛之證。因此,應該根據純紅再障不同階段辨證用藥,不斷調整腎之陰陽。在腎陰虛為主的階段,患者病情較危重,若急于溫補,則易燥膩傷陰礙脾,欲速則不達,此階段治療應以滋陰補腎、益氣活血為主;在腎陰陽俱虛階段則陰陽雙補,待病情相對穩定,陽虛證占主導后,治療上可加大溫補腎陽力度,穩中求勝。
由于營血的生成還源于后天脾胃的榮養,脾胃虛弱不能運行五谷為津液入骨成髓,另“氣為血之帥”、“氣之根在腎”、“脾為生氣之源”,且“久病必瘀”,髓海瘀阻,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純紅再障患者常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肌膚甲錯,合并胸腺瘤,及肝脾腫大等瘀血證候,故而確立了補腎健脾、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原則。方藥:生地黃 18g、麥冬 12g、當歸 12g、黃芪 12g、白術 12g、黃精 15g、雞血藤 12g、阿膠 11g(烊化),女貞子 12g、旱蓮草 12g、葛根12g、連翹 12g、陳皮 6g、甘草 6g。
3 治療體會
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對病情急,貧血迅速加重的患者,應重用滋補腎陰及涼血解毒之品,以緩解病情,加寬治療時域,待病情控制后治以溫補腎陽為主,緩中補虛。切忌見虛即投以大量溫燥滋膩藥物,反使脾胃更虛,虛不受補,應注重調理脾胃,適當配伍振奮脾氣之品,以利化生陰血,促進精髓復生。
目前西醫治療純紅再障多采用免疫抑制劑、rhepo、胸腺切除等療法。慢性、繼發性患者約 25%獲得緩解,約三分之一在診斷后 6個月內死亡,其余則遷延不愈。在疾病終末階段只能靠輸血維持生命,死亡原因有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皮質激素引起的出血、感染、霉菌性敗血癥等。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純紅再障方面有一定優勢,通過辨證用藥,可較全面地治療純紅再障各個發病環節,平衡腎之陰陽,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狀態,延長患者緩解期,逐步解除對激素和輸血的依賴,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骨髓粒系、巨核系和淋巴系的正常增生,使部分患者得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