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新生兒及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其營養成分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替代的,對嬰兒生長發育及疾病狀況產生重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在嬰兒最初 6 個月內給予純母乳喂養。為了解深圳市城中村區域 0 ~6 個月嬰兒母乳喂養狀況,我們利用產后訪視時間對深圳市沙井街道城中村居住的 2013 年8-10 月的產婦進行了問卷調查及產后 4 個月和 6 個月的 2 次電話隨訪,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 1 調查對象 選取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城中村區域居住的 2013 年 8-10 月社區婦幼醫師進行產后訪視的 325 名產婦為調查對象。入選標準: 20 ~35 歲分娩單胎足月兒的產婦。排除標準: 雙胎、早產、不能回答問題者及有精神障礙或者智力殘廢者。
1. 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及電話隨訪法。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經過預調查然后修訂形成,主要內容包括: 產婦基本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嬰兒在 1 個月、4 個月及 6 個月的喂養情況等。問卷調查由產后訪視人員對產婦一對一調查完成,嬰兒喂養 4 個月及 6 個月的情況電話隨訪完成。
1. 3 統計學方法 用 SPSS 13. 0 軟件統計學分析,采用 χ2檢驗,以 α =0. 05 為檢驗水準,其中多組的兩兩比較以調整后 α =0. 017 為檢驗水準。
1. 4 喂養方式定義 純母乳喂養: 只喂母乳,幾乎不加水和其他食物; 混合喂養: 母乳之外,補充其他代乳品; 人工喂養: 無母乳,完全由代乳品喂養。
2 結 果
2. 1 產婦一般情況對嬰兒 1 個月純母乳喂養的影響 調查對象中產婦年齡最小的 20 歲,最大的 35 歲,平均年齡( 26. 7 ±3. 1) 歲,將產婦年齡分為 25 歲以下和 25 歲以上 2 組,純母乳喂養率分別是 82. 9% 和88. 9%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家庭收入低和產婦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母乳喂養率高,順產比剖宮產的人群母乳喂養率高,此結果與李云芳和陳蓉等調查結果相符合[1-2],比較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見表 1.【1】
2. 2 嬰兒在 1、4、6 個月不同時期的母乳喂養情況電話隨訪在嬰兒4 個月時有30 例失訪,失訪率9. 2%,6 個月時,又增加了 11 例失訪,失訪率 12. 6% .調查中發現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在 1 個月、4 個月和 6 個月 3個階段隨嬰兒月齡的增長呈快速下降的趨勢,由87. 4% 降到 33. 5% .混合喂養率在嬰兒 4 個月時明顯上升,人工喂養率在嬰兒 6 個月時由 9. 8% 快速上升到 33. 8%.純母乳喂養率在 3 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進一步統計分析,1 個月與 4 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17) ,1 個月與 6 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7) ,4 個月與 6 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7) ,見表 2.【2】
2. 3 嬰兒 6 個月內不能堅持純母乳喂養的主要原因 調查發現在嬰兒出生 1 個月內進行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的 41 人中,主要原因是產婦和新生兒有其他疾病不宜哺乳和缺乳。嬰兒 4 個月時,影響純母乳喂養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奶水不足過早添加輔食和上班工作不方便哺乳。6 個月時導致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率上升主要因素是: 上班不方便哺乳和奶水不足。另外有少部分原因是家庭支持力度不夠、擔心奶水營養差無法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等。具體情況見表3.【3】
3 討 論
3. 1 加強對城中村區域人群的母乳喂養宣教工作調查中發現城中村區域人群產婦的母乳喂養愿望非常強烈,可能與我國嬰兒奶粉安全問題、家庭經濟收入低人工喂養成本高有一定的關系。嬰兒在 1 個月時純母乳喂養率達到 87. 4%,高于以往一些報道[3-5],但是要做到堅持純母乳喂養,不僅要有愿望還要學習相關知識,城中村區域的婦女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81. 8% ,普遍文化程度低,自覺接受母乳喂養知識意識不強,在喂養之初遇到很多困難,乳頭凹陷、乳頭皸裂疼痛、哺喂姿勢和銜接不當、產婦和新生兒某些疾病阻礙了母乳喂養、擔心母乳不足維持嬰兒的需要等等,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有報道我國部分地區產婦母乳喂養知識來源于醫務人員的僅占 26. 3%,而美國的調查結果,護士對 87% 的產婦提供過母乳喂養知識,比較而言,我國護理人員的宣教工作明顯不足[6].應加強對城中村區域人群的母乳喂養宣教工作,可由經過培訓的母乳喂養咨詢員( 護士) 向初為人母的產婦宣傳和培訓母乳喂養知識、發放母乳喂養知識宣傳小畫冊,向出院后的產婦提供母乳喂養咨詢熱線電話等,傳授母乳喂養知識,提高母乳喂養率。
3. 2 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在 4 個月后呈快速下降的趨勢值得關注 1990 年世界兒童首腦會議要求 4 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提高到 8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 2001-2010 年) 提出了“嬰兒母乳喂養率以?。?自治區、直轄市) 為單位達到 85%,6 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 50%”的目標,本次調查顯示純母乳喂養率由嬰兒 1 個月時的 87. 4%下降到 4 個月時的 59. 7%,再下降到 6 個月時的 33. 5%,雖然高出國內某些地區的調查[7-9],但是離世界兒童首腦會議要求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確定的目標相差甚遠,值得全社會的關注。應查找與分析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在 4 個月后呈快速下降趨勢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3. 3 影響純母乳喂養的因素及對策 ①剖宮產因開奶時間遲、傷口疼痛影響哺喂姿勢和頻率導致缺乳和乳汁分泌少,于海靜等報道產后 1 周內發生缺乳者占77%[10],應該鼓勵產婦早開奶和指導產婦正確的哺喂姿勢。②產婦感冒服藥、乳腺炎、乳頭凹陷、乳頭皸裂疼痛等原因停止了母乳喂養,這些都是因為缺乏母乳喂養知識而導致了嬰兒母乳喂養率下降,應由醫務人員給予產婦相關幫助,傳授母乳喂養知識,增加產婦信心,疾病期間人工排空乳房防止乳汁脹斷。③新生兒因疾病住院與母親分開停止母乳喂養,應鼓勵產婦堅持用吸奶器或手法擠奶將母乳送到新生兒病房喂養患兒,拒絕用代乳品和橡膠奶嘴喂養患兒。④奶水不足過早添加輔食,奶水不足的原因很多,產婦的飲食、休息、哺喂頻率、對及時排空過度腫脹的乳房技巧掌握不好等等都會導致乳汁分泌不足,社區醫療機構應該提供可持續支持母乳喂養的咨詢服務,例如在最后一次產后訪視時留下母乳喂養咨詢熱線電話,告知產婦純母乳喂養至少堅持 6 個月,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到社區醫療機構或電話咨詢。⑤上班工作不方便哺乳,職業婦女產假結束后到單位上班,由于沒有進行母乳喂養、擠奶和存放母奶的充分時間或地點,許多母親在回到工作崗位后就完全或者部分放棄了母乳喂養,有一部分人選擇白天用代乳品、晚上母乳喂養的混合喂養。
還有一部分人本身就乳汁不足,干脆斷奶改為人工喂養了。缺乏哺乳時間和場地而使嬰兒母乳喂養率下降。建議所有單位設立一個在工作地點或者近處有一個安全、清潔并且私密的地方繼續進行母乳喂養。
3. 4 全社會關注,提供連續性母乳喂養支持 提高母乳喂養率是個大工程,醫療機構要設立母乳喂養小組,對所有產婦提供母乳喂養知識,在產婦出院后的產后訪視工作和嬰兒預防接種的工作中詳細詢問母乳喂養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幫助,建立母乳喂養咨詢熱線電話,提供可持續支持母乳喂養的咨詢服務; 家庭成員尤其是嬰兒外婆和奶奶的哺乳經驗和鼓勵態度是產婦成功堅持母乳喂養最有力的心理支持,職業婦女產假結束后上班,帶孩子的家人能夠把嬰兒送到母親的單位哺乳,也是對母乳喂養的支持,遺憾的是很大一部分人嫌麻煩寧可選用代乳品喂養嬰兒; 用工單位對母乳喂養的幫助就是在工作上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延長帶薪產假、兼職工作、建設就地育嬰堂、用以進行擠奶和存放母奶的設施以及工間給予哺乳時間等等。提高母乳喂養率,需要加大母乳喂養的宣傳,需要媽媽們克服困難,需要醫療機構、用人單位、家庭成員等多方面的持續性支持,出院后的母乳喂養支持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11],需要全社會關注,實現《深圳市兒童發展規劃( 2011-2020 年) 》0 ~6 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50% 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李云芳,馮瑜。 產婦母乳喂養的現狀及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 12) : 152-153.
[2] 陳蓉,張燕,吳方銀,等?!?. 12”汶川地震極重災區農村純母乳喂養現狀及對策[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9( 5) : 56-59.
[3] 戴玉伶,朱秀,盧潔。 初產婦產褥期母乳喂養行為及意向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 8) : 2051-2053.
[4] 鄒育清,陳柳清。 產后訪視中母乳喂養的調查[J]. 海南醫學,2012,23( 1) : 96-97.
[5] 楊曉玲,劉靜。 母乳喂養現狀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7) : 55-56.
[6] 趙艷秋,孫美農。 孕婦對母乳喂養認知情況的調查[J]. 中國病案,2012,13( 7) : 72-74.
[7] 許穎。 影響母乳喂養因素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 2) :169.
[8] 劉萍,王艷,于萍,等。 母乳喂養健康材料對 6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5( 3) : 366-367.
[9] 江朋。4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及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2011,14( 9) : 305-306.
[10] 于海靜,羅陽,劉兵。 國內外母乳喂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15) : 37-39.
[11] 張士瓊,李俊。 產后門診支持對 4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 護理學報,2012,19( 6A) :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