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導師門診,一個病人拿著住院病歷來看病,出院病歷上寫著近十種疾?。?①高血壓 3 級極高危; ②高三酰甘油血癥; ③冠心??; ④慢性腎衰急性發作; ⑤痛風; ⑥慢性胃炎; ⑦肺部感染; ⑧腎囊腫伴鈣化; ⑨膽囊切除術后。見此情況筆者有點頭緒不清,等著老師診斷。病人未說話,查舌苔,其舌體胖大,歪斜舌,舌苔厚膩,舌下兩絡脈粗而迂曲,把脈沉滑細。這時病人自訴雙下肢凹陷性水腫,雙眼瞼浮腫,心悸,腹脹,食欲差,精神差,小便少,大便稀溏。查體: 劍突下壓痛。查尿示: 蛋白 + + + .老師做出診斷: 中醫診斷: 水腫,證型: 陽虛型、痰凝血瘀型。治療時運用了溫陽,化痰活血利小便的藥,如牡丹皮、澤瀉、木通、車前子、茯苓、麩炒白術、清半夏、白芥子等。
近年來,這種情況并不少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人體是一個整體,這些疾病會影響到人體其他系統,一個病人身上出現十余種病成為可能,這就給中醫大夫的診斷帶來新的思考,到底是按照癥狀或是按照西醫的病名挨個去給予診斷治療,還是按照中醫特有的診法辨證施治。
中醫診斷學是這樣定義的,它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從整體觀念出發,運用辨證的理論與方法以識別病證、推斷病情、給防治疾病提供依據的一門學科[1].
但在辨證、如何對癥狀及脈象和舌象進行從舍,對于學醫時間不久的我們,看醫案有時很讓人費解,我們的辨證和醫家的辨證完全不同,那么該抓住哪些癥狀予以辨證,如何辯?
《黃帝內經》說: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标庩柺歉?,而筆者認為太極是高于陰陽的,診病需從太極出發。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是一個哲學元素,它強調一個物質處于一個高度統一狀態,此時陰陽混元如一,沒有任何陰陽屬性或形態此時表達出來。太極說,同源太極一氣,將精力完全用于對立演化,演化出一對對陰陽偶對[2].太極說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儀,陽儀; 四象即陰象( 冬秋) ,陽象( 夏舂) ; 八卦即陰卦( 坤震坎艮) ,陽卦( 乾巽離兌 ) .西醫的眾多疾病,中醫通過四診收集資料,得到的眾多癥狀即是圍繞中醫的證( 太極) 而演化來的。陽型癥狀對應陽象、陽儀、陽卦,陰型癥狀對應陰象、陰儀、陰卦。
1 人體太極。
人身以太極也。靜而生陰,則為五臟; 動而生陽,則為五腑。一動一靜互為其根[3].吳奇,美籍華人,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著名中醫師,美洲中醫學院教授,他提出天地太極、人體太極、天人太極合一,用針灸天人太極合一治療老年難治性疾病,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他說人體的脊柱呈 S 型,遺傳物質DNA 也呈 S 型雙螺旋,4 個堿基,64 組遺傳密碼,與《周易》中的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對應。人體脈學的四季模式與太陽光直射點在一年四季中,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擺動所形成的 S 曲線是一致的。脈診的臟腑定位結構---左寸心、左關肝、左尺腎、右寸肺、右關脾、右尺腎,與天地太極的兩儀四象陰陽定位也是一致的[4].其實人體不僅充滿太極 S 型,而且在中醫上,臟腑的功能在維持生理功能時也充滿著太極思維。脾氣主升,胃氣主降,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體現了中焦氣機平衡的太極思想[5].此外,肝從左升,肺從右降,心火上炎,肺出氣腎納氣,肺的宣發肅降等理論都體現著太極思維。
2 疾病太極。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和《莊子·大宗師》。太極是宇宙---生命陰陽未分的終極狀態,太極學說用來闡明宇宙---生命從無極到太極到萬物的生成過程、演變規律。孫一奎在論述腎與命門的關系時,認為人身的“太極”是兩腎間的命門原氣,即動氣,原氣為太極之體,動氣為太極之用,兩腎是產生原氣的根本,認為人之所以生存,乃“賴此動氣為生生不息之根,有是動則生,無是動則呼吸絕而化矣”( 《赤水玄珠》)[5].腎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的水谷精微以補充先天之精,五臟在腎陰腎陽( 太極原氣) 的推動下發揮各自的功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從呱呱墜地到生病去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的人因為意外或是疾病活到四五十歲,而有的人則壽終正寢。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時每刻都與天地自然和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近些年來的大氣污染,蔬菜水果農藥殘留等等問題的出現,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致病因素與人在賽跑。人剛出生身體的各個器官完好無損,陰陽平和,隨著年齡的增加及與社會的接觸,在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面受到影響,腎精會被耗竭,出現陰陽差別,這種差別是以氣血為載體而體現出來的。
太極渾然如一,沒有陰陽差別。當人體陰陽差別達到質變時,疾病便產生了,有些人會同時被查出許多西醫所定義的疾病,而在中醫領域,病人或許會描述很多癥狀,而且不是用一個病名就能解釋的。此時,可以從中醫的證出發,追求疾病的根本( 太極陰陽 ) ,以證為太極。模型中醫學認為,宇宙任何物質系演化的總模型具有顯然的一般系統同構律: 任何相對獨立的物質系( 對應無極) ,以唯一的中心或中軸( 對應太極) ,以相互關聯對待的模型向兩個極端而演化( 對應陰陽) .太極是無極演化之源演化出的后演物質系中的唯一的演化坐標中心或中軸。圍繞中醫的證( 太極) ,向著陰陽兩個方向演化出眾多癥狀,即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診斷為陽虛證、陰虛證、氣虛證或血虛證,治療時方能對證( 太極) 治療。
吳奇教授的天人太極合一是一種比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更復雜的模式,為治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面對診療儀器的高端化,疾病譜的多樣化,在中醫疾病診斷方面,需要以中醫四診為基礎收集資料,從證( 太極) 出發辨病診病,這會使中醫診病簡單明了,不至于治療時見一個癥狀添加幾味藥,開出的處方都是大處方,給病人增加沉重的經濟負擔,也為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鄧鐵濤,陳群,郭振球。 中醫診斷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213.
[2] 王全年,李秀梅。 模型中醫學[M]. 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381-407.
[3] 周德生,陳新宇。 三指禪釋義[M]. 太原: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51-306.
[4] 吳奇。 難治性老年病與中醫天人太極合一共振扶正[J]. 天津中醫2002,19( 5) : 63-66.
[5] 李艷。 太極學說與脾胃病的治療[J].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22( 4) : 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