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縮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搏.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因心慌胸悶就診的患者趨向年輕化,這與精神壓力、過量煙、酒、咖啡不無相關。自2012~2014年運用穩心顆粒內服配合穴位貼敷治療非器質性室性早搏56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收集56例患者均為本科門診或住院病人,均符合非器質性室性早搏診斷,中醫辯證屬心脾兩虛證的心悸患者,女性17人,男性39人,年齡最小為21歲,最大為56歲;病程最長為3年,最短為1周。
1.2方法
56例患者均采用口服穩心顆粒聯合穴位貼敷療法,15天為1療程。穩心顆粒用法:開水沖服,每次1袋,每天3次。穴位貼敷療法:取雙側心俞、巨闕、神門、脾俞、足三里,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1.3判斷標準
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顯效:癥狀和體征減輕;無效:癥狀和體征未見明顯改善或加重。
2結果
痊愈20例,顯效36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3討論
病案舉例:患者,男,31歲。2013年11月初診,該患者工作壓力較大,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于1月前開始出現心慌胸悶,遇勞加重,發作次數逐漸增加,曾于當地診所口服中藥湯劑治療,效果不顯遂求治于本科,查心臟彩超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頻發室早,舌質暗淡,苔薄,脈細;中醫診斷:心悸;中醫證候:心脾兩虛;西醫診斷: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予口服穩心顆粒,每日3次,每次1袋,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取雙側心俞、巨闕、神門、脾俞、足三里,每次3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治療5天后癥狀明顯緩解,15天后患者自覺心慌胸悶癥狀消失,又行1療程鞏固治療后,癥狀未反復,查24h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變異指數正常。
期前收縮的發生可能是由神經反射引起,特別是通過胃腸道的感受器所激發的神經反射更為常見。過多的茶、煙、咖啡或腹內脹氣、便秘、過度疲勞、緊張或憂慮等精神刺激或情緒波動也常常是發生期前收縮的誘因,這與當今過快的生活節奏,過重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中醫觀點認為本病屬"心悸"范疇,該患者憂思過慮,勞傷心脾,氣血虧損,不能上奉,而發本病,故調理心脾為治療大法,通過內服穩心顆粒以通脈養心健脾,配以穴位貼敷心脾兩經穴位加強調理心脾功效。穩心顆粒組方中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之功,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功效補氣健脾,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大腸經,功效通脈行瘀,甘松味辛甘,性溫,歸脾、胃經,功效醒脾健胃,琥珀鎮靜安神。由于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脾,貼敷兩經穴位可通調心脾經氣,選心經原穴神門以寧心安神,心俞配心之募穴巨闕,俞募互配,補益心氣,調理氣機,脾俞配足三里以健運脾氣,心脾相合,可加強內服療效。研究結果表明運用內服外用相結合的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心脾兩虛型室性早搏相得益彰,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97.
[2]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