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熏洗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配中草藥煎湯、熏蒸、淋洗、浸浴患部皮膚以達到內病外治的一種療法,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在肛門疾病患者中較為常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混合痔患者200例,其中100例術后給予局部熏洗治療,以減輕術后并發癥,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混合痔患者20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試驗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20~68歲,平均42.3歲。對照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21~70歲,平均4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試驗組術后予祛毒湯熏洗肛周,方藥組成:防風12 g,蒼術15g,蒲公英 15 g,五倍子 15 g,芒硝 30g,苦參15 g,生地榆20 g,生側柏葉12g,黃柏12 g,赤芍12 g,花椒6 g,甘草12 g。上藥加水煎煮。每劑濃縮至2 000mL,肛周熏洗,2次/d,2周1療程。對照組術后常規生理鹽水和碘伏溶液沖洗后換藥,2次/d,2周1療程。兩組觀察時間均2個療程。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包括總體療效,術后創口疼痛、水腫消失時間和出血停止時間,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①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創口完全愈合;②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創口縮?。?/3;③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有改善,創口縮小1/3~2/3;④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總體療效:試驗組痊愈42例,顯效35例,有效 20 例,無效 3 例,總有效率97.0%;對照組痊愈36例,顯效27例,有效15例,無效22例,總有效率78.0%。試驗組總體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術后創口疼痛、水腫消失時間和出血停止時間:試驗組術后創口疼痛消失時間、水腫消失時間及出血停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討 論
坐浴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醫宗金鑒》記載,“洗有蕩滌之功,洗滌則氣血舒暢,其毒易于潰腐而無壅滯也。在下部者,浴之?!敝兴幯纯赏ㄟ^蒸汽和藥液對肛門部的熏洗和浸泡,松弛痙攣的肛門括約肌,刺激血管和神經,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起到疏通經絡、調節氣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祛風燥濕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局部水腫、減輕疼痛的目的。祛毒湯方中苦參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芒硝瀉熱導滯、潤燥軟堅;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防風祛風勝濕;甘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使濕從利從燥而解,使熱因清涼而消。使阻遏之氣機調達,使瘀滯之脈絡通暢。
現代藥理研究苦參有抗炎、抗變態反應和應激反應作用。其成分苦參總堿具有輕度的鎮痛作用,地榆有止血作用,芒硝有消腫作用。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有抗炎、抗過敏和抗變態反應、抗消化性潰瘍及解毒作用。
綜上所述,祛毒湯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消腫止痛止血之功效?;旌现绦g后應用祛毒湯熏洗肛周可提高總體療效,減少術后水腫、疼痛、出血,以促進創口愈合。
參考文獻
[1] 康群.中藥熏洗輔助治療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08,6\\(12\\):3136-313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3] 施杞,李儀奎.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19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