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好發于 2 歲以下小兒 , 尤以 6 個月以內嬰兒多見.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1、2、3 型、腸道病毒及支原體等病原引起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病原[1].但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所致的毛細支氣管炎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 且肺炎支原體毛細支氣管炎病程長, 肺外并發癥多, 如不及早診斷、治療,可引發患兒多系統功能障礙 , 甚至威脅患兒生命 , 已引起兒科同仁們的高度重視.現將本院兒科 2013 年 8 月 ~2014 年7 月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毛細支氣管炎患兒 56 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 , 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對 2013 年 8 月 ~2014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198 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用被動凝集法測定其血清 MP-IgM 抗體 , 其中 56 例血清 MP-IgM 抗體檢測陽性 , 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毛細支氣管炎.56 例患兒中 , 男 31 例 , 女 25 例 ;年齡最小 58 d, 最大 18 個月 , 平均年齡 7.3 個月 , 其中 58d~6 個月 33 例 \\(58.93%\\), 7 個月 ~1 歲 15 例 \\(26.79%\\), 1 歲以上 8 例 \\(14.29%\\) ;平均住院時間 10.2 d.所有患兒均有咳嗽、氣喘 , 其中 28 例有喘憋 ,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發熱28 例 , 其中 <38℃ 10 例 , 38~39℃ 12 例 , 39℃以上 6 例 ;肺部均可聞及喘鳴音 , 有 36 例聞及濕啰音.患兒血清 MP-IgM抗體均陽性 , 其中 1:80\\(+\\)24 例 , 1:160\\(+\\)29 例 , 1:320\\(+\\)3 例.X線胸片呈斑片狀陰影38例, 其中表現有局限性肺氣腫3例,肺紋理增多、紊亂 10 例 , 肺門影增濃、模糊 8 例.肺外表現:腹瀉 11 例 , 肝大 5 例 , 轉氨酶升高 8 例 , 心肌損害 6 例 , 粒細胞減少 2 例 , 皮疹 3 例 , 心力衰竭 4 例 , 中毒性腦病 1 例.
1. 2診斷標準 毛細支氣管炎診斷符合《實用兒科學》\\( 第7 版 \\) 的診斷標準[2].
1. 3納入標準 ①符合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 ;②年齡為 2 歲以下嬰幼兒 ;③血清 MP-IgM 抗體檢測陽性 ;④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 4排除標準 ① 支氣管異物 ;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者.
1. 5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后根據病情常規給予抗炎、平喘、鎮靜、吸氧、霧化等綜合治療.對確診有肺炎支原體感染者 ,即予紅霉素 20~30 mg/kg, 加入 5% 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 ,2 次 /d , 靜脈滴注 5~7 d 后改口服阿奇霉素 10 mg/kg, 1 次 /d,服 3 d, 停 4 d, 7 d 為 1 個療程 , 連用 2 個療程.14 例喘憋較重者加用激素 , 甲基強的松龍 2~5 mg 靜脈滴注 , 5 例病情嚴重者予靜脈用丙種球蛋白 1 g/kg, 連用 2 d.有肺外并發癥者給予相應治療.出院患兒門診隨訪.
1. 6觀察指標 21 d 后評價臨床療效 :發熱持續時間、咳喘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 , 不良反應等情況.
1. 7療效判定標準 ①治愈 :7~10 d 體溫恢復正常 , 咳嗽、氣喘 , 肺部啰音消失或基本消失.②好轉 :7~10 d 體溫恢復正常 , 咳嗽、氣喘明顯減輕 , 肺部啰音明顯減少或基本消失.③無效 :咳嗽、氣喘 , 肺部啰音無明顯變化.
2結果
治愈 48 例 , 好轉 8 例.治療期間有 5 例患兒靜脈滴注紅霉素時出現胃腸道反應 , 如惡心、嘔吐等 , 停藥后癥狀消失.
3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大多由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 , 近幾年隨著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深入研究 , 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的毛細支氣管炎報道越來越多[3-5], 肺炎支原體已成為引起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病原體之一 , 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本文通過對本科收治的 56 例肺炎支原體毛細支氣管炎回顧性的分析研究顯示 , 6 個月以內嬰兒是好發年齡 , 其臨床表現與非 MP 毛細支氣管炎相似 , 但病程長且肺外并發癥多 ,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好.靜脈滴注紅霉素時個別患兒有胃腸道反應 , 如惡心、嘔吐等 , 停藥后癥狀消失.MP 是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一種微生物 , 無細胞壁 , 體內含有 DNA和 RNA, 可通過飛沫傳播 , 侵入呼吸道后可致氣道黏膜損傷 ,纖毛破壞 , 纖毛運動減弱而表現出呼吸道癥狀.有研究表明MP 感染后可產生機體自身免疫反應 , 產生相應組織的自身抗體 , 并形成免疫復合物 , 激活補體引起靶器官的異常免疫反應 , 導致肺內或肺外損害的表現[6, 7].MP-IgM 抗體陽性為主要診斷依據 , 因此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應常規做 MP-IgM 抗體測定 , 以便早診斷 , 早治療.一經確診 , 立即予紅霉素、阿奇霉素治療 , 紅霉素血藥濃度高 , 但胃腸道反應重 , 而阿奇霉素組織濃度高 , 抗炎作用強而持久且胃腸道副作用小.由于病程早期往往有支原體血癥 , 故首選紅霉素靜脈滴注 , 5~7 d后可改阿奇霉素口服 , 療程至少 2~3 周.重癥患兒可加用激素 , 靜脈丙種球蛋白 , 以使患兒盡快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薛東升 . 毛細支氣管炎與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 臨床醫學 , 2012, 32\\(8\\):77-78.
[2] 胡亞美 , 江載芳 , 諸福棠 . 實用兒科學 . 第 7 版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02:1199-1201.
[3] 崔曉明 , 錢紅萍 , 方玉紅 , 等 . 支原體肺炎與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 .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 2008, 16\\(8\\):21-23.
[4] 白玉霞 . 肺炎支原體感染致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特征 . 中外醫療 , 2011, 30\\(36\\):76-78.
[5] 夏建鋒 , 沈莉 , 王正軍 . 肺炎支原體與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 . 臨床肺科雜志 , 2011:16\\(10\\):134-135.
[6] 程燕 . 肺炎支原體感染免疫反應與臨床 .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06, 13\\(4\\):387-388.
[7] 董宗祈 .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致病機制與治療的關系 .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 2007, 22\\(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