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發展探究
【第一章】10年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概述
【第二章】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十年以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時代特征
【第四章】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網絡小說制作成電視劇的問題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時代特征
3.1 崇尚多元價值觀
對于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尤其是近幾年來對于人物的塑造不再停留在臉譜化,而是更加立體化,對于傳統小說的改編是非觀念比較強烈。比如《水滸傳》的改編中,梁山好漢多以俠義之士形象展現,而以高俅為首的朝廷官員則是貪婪、誤國誤民的形象。
傳統小說非常注重是否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其主要為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服務,因此傳統小說在改編電視劇時也更重視其正面的教育意義。為了反映其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傳統小說的改編基調一面盡量忠實于原著,充分表現原著所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和正面引導責任,另一方面則采用"意象化"的方式來處理一些難以規避的不良影響。例如在《水滸傳》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中,原著的描寫是:" 石秀樓上跳將下來 , 手舉鋼刀 , 殺人似砍瓜切菜 , 走不迭的 ,殺翻十數個; 一只手拖住盧俊義投南便走。"但是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鏡頭卻變成了:石秀前往營救盧俊義,背景鏡頭則是"殺人似砍瓜切菜",其血腥而殘忍的打斗場景則以雨中的鮮紅的血水來展現。
傳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這種處理方式取決于其自身的責任,作為主流文化的宣傳媒介,傳統小說遵從于社會現實,受到社會主流思想的約束和限制。傳統小說的作者大多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他們主導著中國文學的發展進程。而網絡小說作者教育水平良莠不齊,語言表達整體水平也比傳統小說作家要低很多。傳統小說主體的精英意識讓他們對社會、人生的理解更為深刻,但同時也要求他們以更符合人類發展的主流文化來服務于人類。
除了作家的因素外,傳統小說發表的途徑是國家新聞總署管理下的各類出版社。
由于文學刊物的容量相對較小,導致了它只能選擇最優秀的作品發表。一些質量稍次的作品只能被無情的淘汰。而所謂的優秀作品除了必須擁有較高的語言操縱能力和敘事能力外,還必須符合國家倡導的主流思想。例如近年來國家提出的關愛失獨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問題等等,很多此類小說紛紛出臺,這些小說關注弱勢群體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反映這些群體艱難的生活現狀,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呼吁人們提高對這些群體的關注,從而引起社會的深思,并使他們的弱勢地位得到改善。
正是由于傳統小說原著的這些特性所致,在對這類小說進行改編時,改編者也受到了種種限制。改編者不僅不能改編原著作品的故事結構,還必須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其作品所體現的主流價值觀。例如在改編《紅樓夢》時,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理解,展現在觀眾眼前的作品也各有千秋。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表現方式,改編者對于作品原有人物的性格和整體情節的發展是不允許改變的。對于該文所包含的作者對宮廷和官場黑暗的抨擊,以及封建貴族階層的腐朽和沒落等等價值觀也必須和原著保持一致。
如果將這樣一部宏大的電視劇改編成一部唯美的愛情片,相信會導致巨大的負面效應。
除了情節反映的思想必須符合主流文化外,在畫面的呈現上和語言的使用規范上也必須有所甄別。傳統小說中并非沒有血腥暴力等違規畫面,只不過文字的表達力量就在于他能夠用短短的幾個字表達出無盡的意味來,究竟是渲染還是弱化這些描寫,就是改編者需要把握的了。以前面《水滸傳》中描寫石秀殺人用的是"砍瓜切菜"這樣的詞語,讀者仔細一品就會覺得驚心動魄,把人當成西瓜和蔬菜一般切碎,如果用畫面完全展現出來,必然對人的審美愉悅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電視劇進行了弱化處理,避重就輕的用血水這一意象來表達戰況的激烈。作為一部文學經典巨著,改編者必須考慮到他的受眾范圍,除了成年人外還有老人和孩子,尤其對正處于發展時期的青少年而言,非常有必要避免讓這些暴力血腥鏡頭對他們造成的負面影響。
為了發揚和保護傳統文化,廣電總局也頻繁發布禁令,要求對于經典名著和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改編必須嚴肅認真,不能任意的杜撰和修改情節,以避免經典文化的流失。在這一新規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它所反映的思想永遠和社會潮流相關,其目的是為了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倡導正能量,以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展。所以傳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不論是在畫面還是語言上都必須符合規范,在思想內涵上更是以積極的正能量引導為主。
而作為網絡小說的刊登媒介互聯網,其環境相對較為寬松,小說中的主人公也不再是以傳統意義上的正面形象示人,因此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再以教育為主要目的了,而是趨于多元價值的取向,在人物的呈現上多以立體化為主。比如《杉杉來了》中的女二號麗舒,美麗、有才華,堪稱完美,與男主角封騰青梅竹馬,她深愛著封騰。在故事的發展中也曾做過一些破壞男女主角的事,但是這部電視劇并不是按之前把女配角寫成一味破壞者,而是更加豐滿的展現這個人物。麗舒是封騰家保姆的女兒,受門第觀念的影響,不敢向他表達愛意,然而封騰卻喜歡同樣出身清貧家庭的杉杉,讓她很是不理解封騰。她中間有過掙扎、難過,也欺騙過杉杉,破壞兩人感情,但是并不是一壞到底,后來醒悟過來,愛上一直默默守候她的另一個男生。
再如《蝸居》里的宋思明雖是一個貪官,卻是一個有魅力的中年大叔,受到了眾多女性觀眾的喜歡;《后宮·甄嬛傳》中的華妃雖然張揚跋扈,但是她深深愛著雍正,卻遭到最愛的人的背叛和傷害,也讓觀眾對華妃再也恨不起來,因此華妃成為了整部劇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美人心計》中的呂后一改歷史中毒婦、愛權勢的形象,而設計為一個愛自己的兒子、有智慧的人物,讓她更加有血有肉了。
這些的改變都是緣于觀眾的價值觀更加多元化,對事件的看待不再片面化;其次,在網絡空間里,對于教育受眾這一職責也逐漸弱化,對于網絡小說的創作要求相對降低,里面的價值觀也就不再是單一的積極向上。
3.2 樹立女性主義權威
伴隨著具有嶄新審美文化的網絡電視劇走上熒屏,并獲得很好的收視率后,國內網絡小說的改編之旅發展得如火如荼。例如 2012 年播放的改編自流瀲紫的網絡言情劇《后宮·甄嬛傳》、2011 年播放的改編自桐華的《步步驚心》、2010 播放的改編自匪我思存的《來不及說我愛你》等等。有趣的是,這些熱播的網絡電視劇不管是原著作者還是編劇都是女性,而且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其追捧者也大多是女性觀眾。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電視劇都是從女性的角度闡釋生活,其中的女主角與女性觀眾或多或少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在某些方面又實現了女性觀眾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完成的夢想。這些網絡電視劇不再以男性為中心,而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敘述故事,不僅著力于張揚女性的個性,同時不斷探究女性個性異化的根本原因??梢哉f網絡電視劇賦予了女性角度更多的話語權,這也導致了觀眾可以通過了解和觀察其話語權就能夠了解各類社會人群的地位和秩序。這類電視劇徹底的改變了"男強女弱"的男權中心話語體系,將女性角色從第二位提升至第一位,采用重新改編、定義和闡釋的方式來張揚女性意識,以期走出過去男性"話語霸權"和"文化霸權"的時代,構建女性意識占主導地位的敘事方式。
眾所周知,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用來,男性幾乎就主導著整個歷史進程,在這樣的時代,女性只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毫無話語權可言。網絡電視劇則試圖改變這一狀態,因此其敘事主體大多為女性,不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所表現的都是女性的故事。近兩年備受追捧的古裝網絡電視宮廷劇《步步驚心》和《后宮·甄嬛傳》雖然與正史關系不大,而且分屬穿越劇和歷史劇,但是均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敘述女性在朝代更迭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例如《步步驚心》不再著力于詳細地描繪男性在九龍奪嫡中的你爭我奪,而側重于描寫女主角若曦如何用智慧在舉步維艱的男權中心周轉生存,以突出若曦這一小女子在皇位爭奪中不可小視的巨大作用?!逗髮m·甄嬛傳》則將女性敘事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男性對皇權的爭奪淪為背景,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側面因素,而女主角甄嬛主導著整個故事的發展,其生活經歷占據了電視劇的絕大部分內容。同屬于宮廷劇的《美人心計》則以劉恒奶娘的女兒竇漪房為主角,描寫西漢劉恒爭奪皇位的故事,在這部電視劇中,女性的作用非常突出,誠如歌德所言"偉大之女性,引領我們前行。"同樣,在《來不及說我愛你》這部影視劇中也同樣采用了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方式。在網絡言情劇中,女性角色不再遵從男性,他們在追求親情、友情、愛情的同時,也積極地思考自己的未來和人生,就像埃萊娜·西蘇所說的:
"在創作中一定要將女性自己寫進去,就像通過自身的奮斗嵌入世界和歷史一樣。"傳統電視劇和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最大的差別就來自于對女性角色的詮釋上,前者描寫的女性多是"失真的鏡子",是男性眼中女性形象的呈現,他們或者是純潔善良、毫無自我可言的"小白兔",要么是壞事做絕的"妖孽";后者則完全改變了這一狀況,從女性的經驗出發來塑造有血有肉有自我思想的女性角色,讓女性成為話語中心。傳統電視劇講究讓女性從一而終,這是男權思想的反映。而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徹底打破了這種思想束縛,讓女性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選擇,例如《步步驚心》中若曦與雍正和八王爺的愛恨糾纏,《后宮·甄嬛傳》中描寫了甄嬛和雍正、果郡王的癡恨怨念,在這些電視劇中,女性既有著善的一面,也同時有著惡的一面,女性角色呈現出更加復雜更加鮮活的形象特征。例如為了保護姐姐,本來鐘情八王爺的若曦走到了四王爺身邊,在這一過程中,若曦的選擇是冷靜理性而自持的;甄嬛在雍正那里得不到真愛,面對危難時果郡王的屢屢維護,這種雪中送炭的感情尤為可貴,所以她終究拋棄了舊愛,選擇了新歡,當雍正設計謀害了果郡王時,她不惜弒君為其報仇。這些熒屏角色擺脫了過去逆來順受的女性形象,讓其變得更加真實而生動。她們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她們隨心而走,隨性而去,對自己未來作出的選擇更符合人物個性的發展,而以往那種對異性毫無自我可言的無私奉獻與真實人性是完全相悖的。以反面角色而言,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中的反面女性角色不再僅僅是"人之初性本惡"的壞人,而是充滿了生命和血肉的女性形象。這些形象不再一味地沉默和屈從,悄無聲息的扮演著男性附屬品的角色,而是讓她們站出來,為自己吶喊。
由此看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并不僅僅塑造了一群與傳統形象相區別的女性角色,如果只是在這一點上下功夫,那么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女性角色就只改變了表象,而沒有涉及女性的內在變化。女性的性格特征復雜而多變,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遵循這一特征,深入的探究女性由善而惡、再從惡走回善的原因所在,分析女性生惡并不是本性所致,而是在男性激烈的權力爭奪中,女性往往被當做犧牲品,為了能夠生活下去她們不得不選擇讓自己"近墨者黑",因此,當一切爭斗落幕,女性意識到自己在這些爭斗中扮演的悲涼角色時,她們瞬間大徹大悟,回歸到真我的本性,她們不僅自救,而且也推己及人的救贖別人,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逗髮m·甄嬛傳》中的安陵容就具有這一典型特征。作為該片中最大的反派之一,安陵容為了爭寵,不惜設計陷害了對自己最好的姐妹,然而追根溯源,安陵容之所以從善良走向邪惡,是因為現實所致。由于門楣太低,她剛進宮門就屢受歧視和暗算,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只能選擇依附于更大的反派皇后,讓自己成為皇后手中的一顆棋子,變成皇后爭寵奪權道路上的一把利刃。其實,原本溫柔善良的安陵容何嘗不想與甄嬛一般在后宮爭斗中保留本性,然后她既沒有甄嬛一般的才華和美貌,也沒有甄嬛一般的幫手和助力,因此她只能選擇清醒的沉淪,在這一路上,她顯然比任何人更痛苦。直到一切塵埃落定,她如釋重負的說自己終于可以做一回主了,而這所謂的"做主"卻是決定自己的生死。
在自殺之前,安陵容告訴了甄嬛純元皇后被殺的機密,最終讓甄嬛得以戰勝最大的反派皇后。安陵容最終從邪惡的沉淪中醒來,回歸到善良的本質。網絡言情劇中和安陵容相似的人物有很多,這些女性在男權社會的碾壓和踐踏下,只能不計一切的謀取生存的權力和實現心中的夢想。由此可見,網絡言情劇更關注女性的內心世界,并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她們的所作所為,對于她們的選擇,作者也沒設有片面的用現實的道德觀來作評價。就拿甄嬛這一女性形象來說,她既不是傳統影視劇中那些單純善良的女主角,也不是唯我獨尊的女性形象。她身上的"善"和"惡"同在,她待人寬厚真誠,但為了自身利益,她也能狠心殺人。甄嬛并不是傳統電視劇中道德崇高的女人,她利用好姐妹安陵容,她同時和雍正、果郡王糾纏不清,但是這樣的描寫卻讓甄嬛走入了廣大觀眾的內心,因為相比傳統電視劇中的女主角而言,甄嬛的形象可信度更高。
她才貌雙全,心比天高,無心進宮卻陰差陽錯入選;她渴望得到皇帝專一的愛情,哪知卻是皇帝心中的替代品;她以為寵愛可以長久的持續,轉眼間卻被皇帝無情的打入冷宮。于是,在屢屢受到傷害之后,她變得冷漠無情,為了保護自己和所愛,她從無心爭寵的純真女孩變成了滿腹心機的后宮之主。甄嬛這一形象很難簡單的用好壞來評判。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觀眾也沒有只是關注甄嬛變化,而是設身處地的考慮甄嬛做出種種選擇的原因,跟隨甄嬛個性發展的步伐來探究女性,同時剖析和審視自己的人生。
平等和諧的伴侶關系是網絡電視劇在看待兩性關系特別是婚姻關系時的突出表現。與"男強女弱"的傳統電視劇相反,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非常關注女性的個體發展,她們的個性更加復雜多變,既有著柔情的一面,也有著為了達到目的費盡心機的一面。她們在意識上更加獨立,追求真摯無垢的愛情,追求平等和諧的婚姻,追求更高的事業夢想,即便受到男權社會的壓制,她們的內心依然獨立而堅強,并且時刻準備著將主動權拿回手中。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中的女性追求的愛情猶如舒婷在《致橡樹》中的描述:不依附別人,而是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白首不相離".她們的自尊感很強,當另一半不再專情于自己時,她們會選擇驕傲而果斷地離開,而不是用委曲求全的妥協來挽回對方的心。
在根據網絡小說《錦繡緣》改編而成的《錦繡緣華麗冒險》中,錦繡父母被殺,她獨自一人來到上海尋找殺父仇人,孤苦無依,貧困生活。這時在上海頗有勢力的左震喜歡上了錦繡,表示只要錦繡能夠答應做他的女人,就可以保證她衣食無憂。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弱女子的錦繡并沒有迫于生活而出賣自己的感情,因為此時的錦繡并不喜歡左震,所以她不想依賴左震,為了不白白在左震安排的飯店食宿,她選擇了在這個飯店打工為生。當她被飯店的人趕出去之后,卻依然辛苦找工作,女性的自尊心讓她不想一味依附于一個不愛的男人身上,她更希望的是能夠以自己之力而立足在整個上海灘上。當她發現自己愛上了左震之后,便勇于直面內心,不顧危險與左震同甘共苦??梢?,女性在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中不再以柔弱形象示人,更多的是自強不息。
在《來不及說我愛你》中,四少為了保全城池而被迫答應和謹之結婚,為了取得謹之的信任,他不得不登報和靜琬斷絕關系。身懷六甲的靜琬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冷靜地確認消息,但是當發現四少想要將她金屋藏嬌時,她毅然轉身離開。當好朋友信之勸導她說四少會繼續保護她時,靜琬表示自己不愿意在四少的羽翼下偷偷摸摸地生活一輩子,自己的命運應該由自己掌握,而不是四少怎樣安排自己就應該怎樣活,更何況一輩子不能見光的活著,又怎么可以說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呢·從這里我們看到靜琬雖然是女性,卻依然是錚錚傲骨,失去了愛人并不可怕,身懷六甲被人恥笑也不可憐,女性可悲的是失去了自我,毫無尊嚴的活著。這樣的觀念在網絡言情劇中比比皆是:所謂的愛與被愛,都是建立在平等和獨立的基礎上的,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有被愛的資本。
以往影視片對于女性和男性的關系解讀,大多認為是女性應該順從依附于男性而生活,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應該遵從男性的意愿。魯迅曾經說過,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如果經濟上不能獨立自主,娜拉出走后就只能選擇墮落或者回家。愛情也是如此,如果缺少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獨自堅強的內心,女性就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而難以在愛情中獲得自信。靜琬的經歷對此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她利用自己的頭腦,大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即便在最艱苦而混亂的十年內戰中,她也憑借自己的雙手養活了母親和自己,同時資助戰爭孤兒,這樣的靜琬不僅活得自信,而且活得瀟灑,經濟的獨立自主讓她能夠挺起脊梁傲然的活著。男性中心敘事的影視片中,女性角色只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她們的一切都掌握在男性手中,這樣的女性形象缺乏自己的靈魂,即便她們無私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依然難以獲得男性的回顧,并最終成為男性身邊的附屬品。這類影片中常用的"英雄救美"情節就是如此,當嬌弱的女性遇到危急情況時,男主角英雄般的閃亮登場挽救了女性的生命,并隨之成為了女性命運的主宰。與之相反的,網絡言情劇則打破了這種性別歧視,女性不再是柔弱無力需要男性支撐的形象,而是充滿了智慧的所在,在網絡言情劇中"美女救英雄"的鏡頭比比皆是,在男性的危難時刻,女性才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關鍵性人物。例如《美人心計》中,劉恒爭奪皇位之所以能夠成功,竇漪房和雪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秮聿患罢f我愛你》中,建彰攜帶禁藥差點被殺,是靜琬多方周旋解救了丈夫的生命。由此可見,網絡言情劇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相比,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甚至更甚一籌。這些影視片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女性不僅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且還能夠操控男性的命運,她們不再是男權社會的附屬品,而是生活中的強者。
在中國當代電視劇中,網絡言情小說塑造的女性形象獨樹一幟,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審美感受。這些復雜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女性角色,也引起了觀眾對女性存在的意義思考。而且,網絡言情劇運用以女性為中心的敘事方式并獲得巨大成功,也給文學創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借鑒和研究領域。
3.3 鼓勵受眾參與性
與傳統小說的電視劇改編相比,網絡小說的改編更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傳統小說的改編是為了讓精英文化走向普通百姓,發揮其文化道德觀的引導功能,因此反映的思想以正能量為主,為了不降低小說的檔次,其改編過程對于受眾來說是封閉的,但是網絡小說的改編正好與之相反。
在改編傳統小說時,由于小說已經由出版社出版,因此小說的版權所有者非常明確,這也導致了其改編過程的靜態發展和空間封閉。讀者只是作者表達信息內容的被動接收者,與作者的創作是毫無關系的。在傳統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創作者和受眾的關系也是如此,導演或者編劇在電視劇中表達的是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和體會。能夠影響改編的局限在劇組內部,也就是說劇組在傳統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處于主宰地位。
例如王扶林在改編《紅樓夢》時,就只是與紅學研究成果結合,選取與自己觀點契合的內容來組建故事,不管是選擇演員還是場景道具,都是劇組對于《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的感悟,而受眾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傳統小說改編受到既定模式的影響,其創造性也相對小了很多。受眾在傳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另傳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受眾對傳統小說的審美情趣也發生了改變。尤其是經典作品中的改編中,過去符合人們口味的改編方式,在今天未必受用。所以很多傳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雖然很好,但是也迅速地退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是改編者沒有考慮受眾接受度造成的。不同時代人們對改編有不同的要求,即便選擇了同一部傳統小說文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要采取的改編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例如服飾的選擇、畫面的拍攝、情節的推動等等。而由于這類小說的改編沒有受眾的參與,劇組難以完全掌握受眾的需求,因此加大了改編失敗的可能性。
封閉式的改編方式缺少受眾的參與是其弱點,但是也并不表示就一定會帶來失敗。
傳統小說的改編能否成功最能考驗劇組的文化功底,如果劇組有誠意,認真地讀懂文本,讀透文本,深入研究當時社會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將文本中的場景得以完美的展現,那么就很有可能得到觀眾的認可。例如迄今為止已經重播了 3000 多遍的 86 版《西游記》,其拍攝時間歷時五年,當年劇組雖然極度缺乏資金,但是卻走遍了千山萬水,只為了尋找能夠和原著描寫契合的畫面場景,由于設備低等問題,劇組幾次差點遭遇解散,拍攝過程中演員們更是多次遭遇威脅生命的情況,但是劇組依然堅持不肯降低拍攝質量,經過重重困難,他們終于完成了拍攝,而他們的努力也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贊揚。時至今日,這部二十多年前拍攝的影片依然活躍在各大電視臺,成為老百姓最親睞的電視劇之一。1986 年以后,我國對《西游記》改編的版本不少,但是沒有哪一部能夠達到 86 版的高度。究其原因,是因為拍攝技術不行嗎·是因為資金缺少嗎·是因為設備不夠先進嗎·顯然都不是。其根由就在于 86 版的《西游記》在各方面都力求精湛,力求最真實的演繹小說,而劇組對原著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和完美闡釋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近年來,我國對傳統小說的改編越來越不盡人意,觀眾不買賬的另一原因就在于多元化價值觀下的眾口難調。伴隨時代的發展,觀眾的構成越來越復雜,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人們的審美情趣也越來越多元化。再加上接觸的片子越來越多,他們對電視劇的理解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改編滿足所有觀眾的口味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對于原著作品而言,讀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句話放在任何一部傳統小說中都是適用的。因此對于其改編而成的電視作品,觀眾的看法也會受到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和已有理解的影響,從而產生較大的差異性。此外傳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主導者們在進行改編時,憑借的是自己的知識儲備、人生經驗和劇組的整體理解來對作品進行的二次創作,觀眾的意愿只是作為參考因素來考慮,這也進一步導致了改編電視劇眾口難調的狀況。再加上,傳統小說的改編缺少開放式的平臺,劇組很難掌握觀眾的動向,因此對觀眾意愿的考量時,大多數改編者并不能做到有效化,因而削弱了作品的認同率。
其實,封閉性對于傳統小說改編電視劇并非全是缺點。這種特性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原著作品的完整性,有利于改編者堅持自我,用自己獨到的體悟來詮釋作品。如果太過于關注受眾的意見,也很有可能導致改編的電視劇出現"四不像"的情形。當然改編者對作品詮釋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電視作品的品質優劣。但是只要盡力而為,相信一定能夠帶給觀眾不一般的視覺享受。
與傳統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封閉性特征相反,網絡小說的結構更加開放,它可以多角度地進行延伸,其結構空白非常大,也給受眾提供了參與創作的空間,而且它的開放節點眾多,不論向哪個方向延伸均可以構建出新的相關文本。在交互式網絡的影響下,網絡小說的創作允許讀者的參與,讀者可以通過交互式媒體發表個人觀點,也可以向作者提出創作意見。例如流瀲紫在創作《如懿傳》時,開頭出現的人物包括了慈寧宮老佛爺、乾隆、永琪等,有網友指出應該再增加一個"容嬤嬤"的角色就可以組成《還珠格格》前傳了,為了滿足讀者的這一愿望,流瀲紫隨后真的增加了"容疾"這一女性角色,可以說是觀眾參與網絡小說創造的典型案例。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讀者更具有主人公意識,同時還能讓此后改編成電視劇積攢人氣。
網絡小說的交互特性讓受眾不僅可以影響作品的前期創作,還可以參與到小說改編電視劇的過程中,甚至對小說的改編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讓電視劇情節的發展與觀眾的所思所想保持一致。例如在《雙面膠》這部電視劇中,考慮到受眾的接受度和審美價值等問題,導演改變了原著中的"慘烈版"結尾,而以"溫和版"收場,雖然導演未雨綢繆的播放了兩種結局,但是觀眾卻不買賬,因為觀眾認為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這部電視劇的結局只能有一個。于是電視劇的制片公司不得不根據觀眾的意愿演繹了第三種結局方式。
以上表明,傳統小說的電視劇改編過程是靜態的封閉的,受眾完全不能影響改編過程;而網絡小說的電視劇改編過程則非常開放,受眾除了參與網絡小說的創作,還能夠對電視劇的改編產生影響。這種更為互動開放的改編方式,讓受眾對電視劇的興趣更為濃郁,讓電視劇的改編富有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同時對網絡小說走上熒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4 追求多元敘事方式
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比起來,自最原始之日時就顯得與其不同,題材范圍之廣、形式變化之多,這些都是網絡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很大的資本。目前網絡小說朝著多類型化的方向發展,每個類型化的小說都有基本固定的寫作模式,但是在類型化的小說下又細分出多個,就以網絡小說網站"紅袖添香"為例,該網站將小說作品分成經典、言情、幻俠、風尚閣、一品紅文小說,而在風尚閣的分類當中又細分出輕松、文藝、清新等類別,作為小說樣式的一種,類型小說的創作模式較為固定,除了要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外,還要考慮讀者的閱讀期待和審美情趣。近年來,我國的網絡小說類型愈來愈豐富,從早期較為單一的網絡小說,到現如今細分的玄幻、穿越、盜墓等,都有其代表作品問世。
題材多樣性和網絡小說的寫作群體有很大關系,網絡小說的受眾群體偏低齡化,此外,網絡小說的寫作群體本身也是網民,整體年齡層也不高,有的甚至是高中生,有時候這個寫作者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因此一些青少年所特有的叛逆特質在他們的作品上都有所體現,在虛擬的世界里構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王國,這個王國充滿了奇妙的新思維,尤如世外桃源一般。網絡小說的創作群體中也有以此為固定職業的,但是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們大部分的人也許是醫生,也許是老師、學生、軍人、農民,也許這些職業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多元復合型的身份也使得網絡小說的題材越來越復雜,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受到網絡開放性、交互性等因素的影響,網絡小說開闊的創作空間也給創作者更多自由表達的可能,更能迎合不同讀者的喜好。
傳統小說的作者相對來說比較固定職業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作家。電視劇在對傳統小說進行改編時,一般都是選擇比較經典的文學名著,這些名著從文字功底還是社會影響力都是網絡小說不可比擬的,但是這類小說題材相對單一,敘事結構也呈現出一元化的特征,因此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對于傳統小說而言,要想在改編上推陳出現,難度非常大??梢哉f,單一的敘事結構導致傳統小說的改編難以有較大的突破。以《紅樓夢》為例,導演在進行改編時雖然會選擇不同的節點推動情節的發生,但是其文本的敘事方式依然必須遵照小說而行。尤其廣電總局對名著改編相關政策的限定,更不容許對小說原著有太大的改動。1987 年,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的電視劇《紅樓夢》最受觀眾親睞,該片的開端采用空空道人遇見石鑿開端;2010 年李少紅執導的《紅樓夢》開端以空空道人遇見石偈開端,1996 年臺灣中華電視公司出品的《紅樓夢》雖然以交代木石前盟為開端,但是這些情節也是原著情節所有,只不過進行了提前而已。
對傳統小說進行大肆修改的作品不是沒有,但是大多很難贏得觀眾的認同。畢竟傳統作品所擁有的高度文學價值是公認的,在讀者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不管是故事情節還是語言,都是眾多讀者親睞這些名著的重要原因。對這些作品進行大肆改動的電視劇,大多都以失敗告終。最為突出的案例當屬由于正改編的《神雕俠侶》。這部出品于 2013 年的電視劇,改編自武俠泰斗人物金庸先生的同名小說。之前改編的版本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哪一部像于正導演的這部電視劇受到的負面評價如此之多。從觀眾對女主角的幻滅,到劇情的不合常理,再到道具和造型與原著的巨大出入,均讓觀眾表示難以接受。當然,在將傳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情節的變動并不是不可以,關鍵是看是否符合原著的思想,是否能夠提升電視作品的質量和品質,是否能夠滿足觀眾對作品的期待。在于正之前出品的眾多版本中,也并非全部按照原著鋪開情節,但是他們在改編時都盡力在這幾方面與原著契合,因此即便略有瑕疵,也不至于讓觀眾群起而攻之。
傳統小說改編電視劇除了在情節上難以有較大的突破外,在人物、背景、服裝等方面的修改也不能太過。例如《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的穿戴是"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頂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云緞窄褃襖······"在不是時代不同導演改變的電視劇中,呈現出的王熙鳳的這一出場著裝雖有差異,但是根本來說都是對這幾句話的理解所得。由此可見,傳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受到一元化敘事結構和題材類型較少的影響,導致其改編幅度較小,即便電視劇因為改編者理解的不同有些微差距,但是時間一長,改編數量一多,也難免讓觀眾失去新鮮感。
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電視劇題材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除了婚戀外,商戰、倫理、戰爭等均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為了搶占收視率,各衛視頻道更是挖空心思的購買播放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考慮是否擁有新穎的題材外,電視劇創作時還要考慮該種題材是否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符合觀眾口味。網絡小說類型化的特征正好與電視劇劇本開發的這兩大需要相契合。第一,從類型劃分上來看,網絡小說和電視劇契合度很高,言情、推理、宮廷等小說類型與電視劇劇本的藍本不謀而合,在進行改編時不會由于藝術表現方式和敘述結構不同帶來較大的困難。第二,各種新型題材的出現推動了網絡小說的蓬勃發展,這些題材也給傳統的電視劇增添了新的發展契機,緩解和改善觀眾的"審美疲勞",同時這些新題材也推動了電視劇題材的發展。例如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穿越小說,由于構思的巧妙和帶有神秘的魔幻色彩而走紅,一時成為網絡小說中風頭最勁的類型。與此同時,從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步步驚心》也迅速風靡全國,成為收視冠軍。此外,電視劇的走紅又進一步的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與之相關的書籍、服飾和游戲等。第三,電視劇的另一作用是文化的傳承和推廣,網絡小說題材廣,內容也相當豐富,這就為觀眾在觀賞時了解多方面知識提供了可能。
以戰爭小說《亮劍》為例,該小說中有很多關于武器知識和戰略技巧方面的描寫,符合了觀眾對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抖爬氂洝分?,完美的解讀了辦公室潛規則和職場發展策略,讓讀者和觀眾將其看做是職場發展攻略。在探究小說改編影視劇獲得成功的原因時,起點女生網的編輯表示,這是由于熱門的小說有其可取之處,而將其改編成影視作品也一定會受到觀眾的喜愛。他認為包括"宮廷""宅斗""情感"等小說題材都非常適合改編成電視劇,這些題材不僅備受現代人追捧,而且改編起來也非常容易,再加上其故事情節的沖突較為激烈,是優秀的電視劇本素材,因此這類小說備受影視制作方的親睞。而網絡小說在題材上的豐富多樣、類型上的變化多端以及優秀作品的不計其數,都足以讓它成為電視劇劇本開發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