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發展探究
【第一章】10年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概述
【第二章】近十年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十年以來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時代特征
【第四章】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網絡小說制作成電視劇的問題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策略
4.1 采用外放性的美學手段
4.1.1 選擇角色力求貼近原著
由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本身就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且題材類型多以言情小說為主。無論是古裝還是現代言情小說,故事中人物形象多以俊男美女為標配。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內心的適合人物角色的人選,所以在選擇演員時更要力求符合原著。能不能既與原著的人物形象達到貌合神似,又能夠滿足書迷心目中的那個"他",這一直是網絡小說轉為電視劇要解決的視聽中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網絡小說被選定為改編作品,從一方面說是因為這部小說在網絡上擁有超高的人氣,但是人氣的背后便是關注度,所謂眾口難調,如果觀眾不買賬,就會影響到這部電視劇的口碑。比如在《會有天使替我愛你》這本書中,描寫的女主角有一頭軟軟的海藻式的頭發,而電視劇中選擇的女主角反而有一頭拉直過的頭發,并且男主角在書中是一個富家子弟,二人相遇時是因為男主角開著汽車差一點撞到女主角,而到了電視劇中卻是騎著自行車,與書中對男主角身份的描述嚴重不符。再比如在《泡沫之夏》中的人物是從高中時代開始,而這部電視劇卻選擇了何潤東、徐熙媛、黃曉明,這三位演員的年齡已經超出小說中描寫很多了,演起來有種違和感。這些電視劇對網絡小說的脫離,導致了觀眾們的不買帳和吐槽。
在人物選定要貼近原著,既包括演員本身的選擇,同時也包括對人物的包裝。本文以《杉杉來了》這部電視劇為例子做闡釋?!渡忌紒砹恕肥怯删W絡暢銷小說《杉杉來吃》改編而成的,小說寫的是霸道總裁封騰和職場小菜鳥薛杉杉之間的溫馨愛情故事。
封騰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總裁,所以在人物的包裝上一定要力求高大上,電視劇給了男演員張翰 20 萬的置裝費,而張翰自己又追加了 50 萬,據說他身上的穿戴都是國際一線品牌并且是正品,從這一點上可見電視劇制作方和演員對于角色的包裝塑造上下足了工夫,而這不僅體現在服裝上,為了突出封騰家世好,劇方選擇了上海一天租金非常高的上海老別墅,開的車也是高檔汽車,就連辦公室這一場景都是選擇了很有設計感的 SOHO.女主角薛杉杉因為是職場新人,并且家庭條件并不突出,所以她在穿著上則選擇了比較大眾化的衣服,符合這個年齡段以及她這個人物的地位,整部電視劇從人物設定上基本上尊重了原著。
網絡小說與電視劇這兩者之間很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想象力上,在網絡的世界里,讀者閱讀小說可以無盡地幻想自己所喜愛人物是什么樣的,雖然小說中多會對人物進行詳細地描繪,但是終將沒有具體化。電視劇就是將這些虛幻的人物幻化成具體的,由某個演員去扮演,雖然不能滿足于每個人的想象,但是在選擇演員上應該盡量貼近原著,太脫離原著形象的劇本勢必會引起潛在觀眾的反感,因為網絡小說的讀者是改編電視劇最大的受眾群。在人物包裝上也要多加注意,畢竟人靠衣裝,如果窮人的服裝過于華麗,富貴階層卻平民化,這樣就脫離實際了。
4.1.2 光影之間協作運用
電視劇在敘事上要重視光線與色彩的組合對畫面形式美感的作用。于正的電視劇就特別重視對色彩的應用,除了有效的搭配色彩外,他還注重對光線的調動,提升光影組合效果的層次感和藝術感,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場景也可以打造出一種視覺盛宴。
在靈活運用鏡頭上更多的體現在古裝電視劇的應用上,特寫或大寫鏡頭與推拉鏡頭的搭配能夠充分的表達角色情緒和心理的細小變化?!墩鐙謧鳌分凶詈笠粋€場景中,甄嬛走動中鏡頭運用特寫及慢鏡頭,來展現甄嬛雖然在宮斗中屬于勝利者,通過每一個特寫鏡頭又表現了她的另一種悲哀,身邊至親至愛的一個個失去,在深宮中孤獨的悲涼感從鏡頭中傳遞出來。
像男女主角初遇時多采用旋轉鏡頭來虛化突出主人公心理,同時采用調焦鏡頭虛化周邊環境,讓畫面呈現出一種時間停滯,兩人有種唯有彼此的浪漫境界。此外,剪輯中經常調整速度來提升和控制故事節奏,這在《宮》中多次使用。
敘事者依靠畫面作為橋梁,構建敘述符號和觀眾兩者之間的溝通,畫面是將電視劇制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內涵盡情表現出來的有效手段。每個鏡頭將畫面組合起來,營造氛環境氛圍,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一個好鏡頭可以更容易將觀眾帶入到劇情當中,一幅美麗的畫面能讓觀眾更加贊嘆。
由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要朝著精良化方向邁進,要像電影制作一樣更加細膩,完美的呈現小說中描寫的諸如白云藍天、冰雪原野、楓林村莊等唯美畫面。只有在鏡頭中完美的展現自然景物之美,讓觀眾的視覺體驗更加愉悅,才能提升電視劇的制作品質。當然,唯美的鏡頭畫面不僅會給觀眾美的享受,也能引起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好奇,從而吸引觀眾注意力,它也是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時重要的努力方向,以視覺技術呈現出文字的美,將想象變為實際。精致的電視劇畫面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快感,更能使人物的性格特質表現得更加明顯。據悉,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花千骨》為了呈現出仙俠題材的境界,而選擇了與全球領先的 3D 技術公司合作來制作特效,在畫面上精雕細琢,希望能夠將這部電視劇推開國外大門,走向國際市場。
4.1.3 美妙音樂,為畫面增光添彩
在如夢的影視世界里,一個鏡頭、一個情節甚至一個演員的表情我們有可能記住,但是如果再加上美妙的音樂,那么觀眾就會印象更為深刻,因為一個音符就能帶動一個情節的記憶。在光影的世界里,音符如同升華劑,制作方從視覺、聲覺全方位的調動觀眾的感覺,使電視劇更加美好起來。
音樂在影視劇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甚至貫穿了整個影視劇的始終,他對于營造影視劇的氛圍,豐富影視劇情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受到觀眾喜愛的網絡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對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逗髮m?甄嬛傳》的主題曲、插曲由著名音樂人劉歡操刀,其運用了大量的古代詩詞配以音樂,淋漓盡致地發揮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音樂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一種敘事手段,對于情節起承轉合也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渲染氣氛,更容易將人帶入到故事發展的情節當中。比如其中的《鳳凰于飛》,更像是在描寫甄嬛的一生,將其最初的天真浪漫到后來痛苦的成長,直到最后在后宮爭斗中取得最后勝利,卻又孤獨的心理表現得很到位。劇中,結局是甄嬛一邊走向床,一邊畫面交替著展現甄嬛從最初入宮到后來的種種經歷,配著《鳳凰于飛》的歌曲,最后也分不清是畫面在向觀眾傳遞雖然爭斗取得勝利,但是女主角那種孤獨寂寞的悲哀的情緒,還是由音樂來傳遞,總之,觀眾最后回味的時候也分不清到底是音樂在耳邊還是畫面在眼前了。
4.1.4 后現代語言轉換
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是是網絡小說品質優劣的衡量標準之一。受到后現代文化語境的影響,網絡小說語言也具有明顯的后現代特征。而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網絡小說的解構性,因為網絡小說的產生本源之一就是解構傳統文學觀念和秩序。另外,由于網絡小說產生于虛擬的網絡世界,因此在語言的運用方面也受到了網絡語言的影響,例如用"大蝦"代指"大俠"等;而在語言風格上網絡小說的消解味道非常濃郁,在自我解嘲式的語言背后,充滿了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拷問、對現實世界的思索和對發展夢想的追求。消解權威、傳統和崇高是網絡小說對文化消解的三個重要體現。在網絡世界里,人們的身份和地位都是隱秘的,在一定程度上,網友們都擁有平等的自由發言權,這讓網絡小說在消解了權威感的同時,彌漫著濃重的草根氣息,扎根在現實生活的泥土中;在創作中,網絡小說擺脫了傳統倫理道德的舒服,消解中心和秩序,作者采用自由而開放的片段式描寫手段反映現實生活和表達個體情感。網絡小說強調以"真我"為基礎,采用自由而開放的個性化描寫方式來降低歷史的沉重感。對于擁有強烈的后現代色彩的網絡小說而言,它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前所未有,而想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網絡小說就必須不斷消解傳統文化觀來掙脫舊秩序的壓制。帶有一絲叛逆感的語言也讓網絡文學帶有更為突出的個性特征。
電視劇擔負著主流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正面引導責任,因此在語言表達上雖然要符合時代特征來追求獨特新穎,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網絡小說語言。其原因除了是電視劇要符合其身份特征外,還由于網絡小說和電視劇傳播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般來說,電視劇的受眾比網絡小說的受眾更為龐大而復雜,電視劇的部分觀眾對網絡語言相對陌生,因此對于電視劇的語言必須滿足大眾需求,將其語言通俗化和生活化,要盡量讓大多數觀眾能夠聽懂。另外,網絡小說對于傳統文化的解構和消解,難免帶有一些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成分,或者含有一些不符合某些特殊人群觀看的內容,對于這些因素都要在改編電視劇時進行剔除或者修改。改編時既要滿足電視劇寓教于樂的特征,又要盡量保留原著語言的個性特征,是電視編劇必須要同時考慮的。
電視劇《步步驚心》中,創作者對若曦這一角色個性的描寫從開篇就展現了出來。
從臺詞上來看,電視劇的語言既符合人物個性特征,又與網絡語言的風格貼近。主人公若曦在穿越前是一名媒體工作者,她的個性是果斷利落、愛憎分明的,因此在發現男友變心后她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場,毫不猶豫的轉身離開。而在因為意外而穿越到清朝變成若曦后,為了突出當代知性女性張曉和清朝溫婉姑娘若曦之間的對比,提升劇情的觀賞度,創作者為若曦設計了與當時歷史背景格格不入的臺詞。例如在穿越后張曉醒來正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迷惑時,丫鬟巧慧說:"二小姐, 你才剛剛好, 我扶你上床休息。"正處于迷蒙階段的張曉一聽"二"字瞬間炸毛,說"你才二呢。"這個"二"字一語雙光,現代網絡社會中用"二"來表示人犯傻,而此時張曉自己也正處于"二"的狀態中。當巧慧告訴張曉此時正處于清朝時期的八貝勒府時,張曉驚呼"這是整人節目",并翻箱倒柜地詢問"攝像機在那里","你屬于那個欄目組的".作為媒體工作者的張曉,在現實生活中看多了這樣的節目,因此對于巧慧的回答首先想到的是哪個欄目組在搗鬼。此外,雖然后來張曉適應了清朝的生活,成為了"若曦",但是依然不時冒出一些流行的網絡詞語,例如"歐拉""不靠譜"和"憑毛啊"等等。
在古典味兒十足的《后宮?甄嬛傳》中,作者采用了文言文和白話文夾雜的方式,改編的電視劇也沒有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而是保留了原著的語言特色,不過為了提升藝術感染力,電視劇依然在語言的細節上進行了修飾。例如原著的第六章,甄嬛和眾奴才在碎玉軒中一起剪窗花守歲,甄嬛看了一圈說道"槿汐的果然剪得不錯,不愧是姑姑。"槿汐回答道" 哪里比得上貴人的'和合二仙',簡直栩栩如生。"這樣的語言太過書面化,用在電視劇中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看到的電視劇將對白改成了甄嬛說道:"槿汐, 讓我看看… … 槿沒這孔雀開屏栩栩如生, 真好看!"槿汐答道:"哪里比得上小主的和合二仙呢??炜?, 跟要活過來了一樣。"當佩兒告密說小允子剪了甄嬛的小像時,甄嬛稱贊小允子道:"果然精妙!小允子,你好一雙巧手。"而在電視劇中,則將這句話改成了:"甄嬛道:'小允子, 你手好巧??!'"與小說中的對白相比,電視劇中的語言更加通俗化,白話文占據了主要地位,而且為了渲染氣氛,臺詞也增加了奴才們一同回應的情節。在原著中描寫的鏡頭本來是為了表達甄嬛雖然入宮時間不短,卻依然能夠不計較身份的與奴才們打成一片,著力刻畫甄嬛天真、可愛和直率的性子,由于遠離宮廷是非紛爭紛爭,她依然保留著天真無邪的少女情懷。而電視劇中通俗化的語言表述也讓甄嬛這一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其場景刻畫也更能烘托出除夕的熱鬧氣氛。
4.2 突出兩者之間改編的互動性
在上文中有提到,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比起來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更為開放、互動性更強。因為自娛是大多數網絡小說創作者所首要的追求,但是與讀者的交叉互動性也是網絡小說的特質之一。網絡小說的藝術結構充滿了動態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全民參與到整部網絡小說的創作當中,網絡小說創作者將其作品放到網上進行連載寫作,讀者會隨時留言,讀到喜歡的地方會告訴作者,不滿意的地方也會直言不諱,作者會根據讀者的反饋進行適當的調整,有的時候一部網絡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協作的結晶。正是這種自由也給了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的可能性,將網絡小說以電視劇這種影像化形式表現出來,如果能把網絡小說的開放互動性特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是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未來創作的有效發展出路。
4.2.1 注重網絡小說和電視劇的雙向互動
以往根據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基本都是電視劇制作方從小說作者手中購買版權,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大多改得與原著相去甚遠,而造成與作者、讀者之間的不愉快。其實最熟悉小說的莫過于作者,作者在寫小說時也許心中就已經有原型了,所以在改編電視劇的時候,要與作者多溝通。比如,林心如在制作《傾世皇妃》的時候,她選擇了演員霍建華作為連城一角的扮演者,就是由同名小說作者慕容湮兒推薦的。
現在由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原創作者加入到電視劇的創作中,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比如,在《何以笙簫默》中就直接由小說作者顧漫操刀改編電視劇,這樣一些忠實讀者的心更容易被籠絡;《偏偏喜歡你》是由其作者桐華直接策劃立項的;《他來了,請閉眼》的作者也在微博上表示,為了保證所拍的電視劇不脫離小說原意,也會加入到電視劇改編過程中,把控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的質量。
事實上,要想讓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道路更加暢通無阻,提升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水準,不管是作者、改編者還是受眾都缺一不可。作家是網絡小說的創造者和所有者,在寫書時他們潛心耕耘、對作品呵護備至,而小說也寄托了他們的期望和情感;包含了導演、編劇等在內的改編者為了將網絡小說搬上熒幕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讀者或者觀眾組成的受眾群體,對一部作品的完成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只有作者、改編者和受眾地精誠協作,才能推動網絡小說影像化改編的蓬勃健康發展。
但是網絡小說的作者畢竟不是編劇,許多視聽語言手法并不能把握很好,所以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如何在互動中使其朝著良性狀態發展,還有待商榷。比如一直備受矚目的《何以笙蕭默》,雖然由小說原創者顧漫親自來操刀,但是電視劇整體出來之后節奏緩慢、回憶偏多、湊集數等種種原因,導致觀者對電視劇的評價出現兩極化的情況。在電視劇編劇和網絡小說創作者之間要相互做好溝通,以免在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中出現矛盾,要做到這一點,作家首先應該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是指,如果作者參編,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電影知識儲備,讓作品能夠在熒幕上完美地呈現出來;如果不能參編,也要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自己別人的改變方式。這種爭吵時而有之,而這樣的爭吵不僅大大地浪費了雙方的精力,甚至給藝術界帶來了不良影響。當然,改編并非個人的事,除了作者要寬容待人外,改編者也應該虛心受教。
改編只是將小說作品的形式從文字變成熒幕畫面,而不是瞎改亂改,因此盡量遵照原著是對改編者素質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電視劇的品質。同時在電影上映后,還應該積極地了解各方反應,取長補短,以進一步提升改編水平。而對于受眾來說,對比欣賞小說和電視劇是一種新的嘗試,不過,電視劇是針對受眾的視聽覺感官而設計的,更能吸引觀眾注意。不過,語言文本也有自己的獨特魅力,不會完全被影像替代。因此在改編時絕對不可能將網絡小說中的語言完全照搬到影像中去。
對著這種情況,有些讀者會存在不滿情緒,比如《何以笙簫默》的讀者就對電視劇的改編有諸多不滿。當然,這些觀點中不乏一些值得借鑒的可取之處,但是有很多也存在著吹毛求疵的嫌疑。因此觀眾也應該更理性地看待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這一行為,因為但凡改編都需要對原著進行"修改",不可能完全遵照原著,畢竟兩種表現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此外,要讓觀眾更好地看待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這一過程,還可以讓他們同時對比欣賞影像文本和小說文本,這不僅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也能夠讓觀眾了解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差別,也更有利于觀眾更理性的看待改變過程。
4.2.2 利用新媒體和觀眾互動
把網絡小說作為電視劇的改編文本,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小說本身作為暢銷小說擁有大批的讀者,然而這些讀者都是電視劇觀眾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未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增加與觀眾的互動性。
那么如何互動呢?新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既是一種很巧妙的營銷方式,又能調動觀眾參與的積極性。將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從某種程度上走得就是讀者效應,也可以稱之為粉絲經濟。比如《何以笙簫默》在網上有著超高的點擊率,該改編電視劇項目成立之初,就開通了官方微博,并關注了他們有意向的演員,立刻成為微博熱議話題,然后制作方又發起了票選男女主角的活動,主演鐘漢良便是由觀眾票選出來的。用這種辦法既炒熱了話題,帶動了收視率,同時又迎合了大部分的讀者。
新媒體的開放性、透明性,使得電視劇潛在觀眾參與度高,在電視劇播出之后減少了對演員選擇的吐槽不滿。
4.2.3 加強與網絡之間的聯系
網絡作為新興媒體正在迅猛發展,各大視頻網站也成為電視劇播出的重要平臺,所以以后電視劇的播出就不能單單只考慮電視這一大眾媒體了,以網絡為平臺宣傳和播出,成為繞不過去的渠道。
《杉杉來了》在播出前,就先在網上放上片花,片花中"你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片魚塘被你承包了"的對白,迅速傳播,并命名為"魚塘體",遭到眾人調侃,然而在播出之后,將這句對白置身于整個情境之中,則顯得合情合理,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網絡傳播的迅速,引起了熱議,更加增加了對電視劇的關注。
《何以笙簫默》自電視劇改編立項到拍攝再到播出,一直高居微博榜上熱門話題,宣傳方隔段時間就會發起一個新的話題,并在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上放片花,發布主題曲,每次的點擊率都能迅速破百萬,一直保持著持續的關注度。
如今,電視劇不再僅僅以電視平臺的收視率為衡量依據,網站點擊率也開始作為考衡。筆者發現,在電視劇每日播出后的第二天,宣傳方除了公布收視率之外,還會將在網絡上的點擊率以及熱搜程度也貼出來,這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4.3 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在網絡小說的類型中,歷史題材最受讀者歡迎,而將這類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也成為我國近年來電視劇發展的主要潮流。例如穿越電視劇《步步驚心》、宮廷劇《后宮甄嬛傳》、間諜劇《美人心計》等等,這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不僅畫面唯美,而且情節緊湊,懸念設置扣人心弦,人物命運起伏跌宕,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過由于這些電視劇描寫的歷史環境距今較遠,在很多細節上難以完全和歷史契合,不管是人物形象還時代背景,或者是道具服飾等都與歷史存在差距。但是不管如何,這種對過去歷史不斷探究的行為,不僅展現了當代人的創作和對文化底蘊傳承的態度,而且這種態度還對作品的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例如,集市是在唐朝出現的,那么對于此前的作品就應該注意不能出現此類場景。細節決定成敗,在電視劇的創作中也不例外。因此,在改編歷史題材的網絡小說時,僅僅讀懂原著是不夠的,還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小說描寫的歷史環境。事實上,真實再現歷史風貌不僅對古代小說改編有效,在描寫當代生活時,也應該注意民族和地區的差異,這也是尊重歷史的體現,而做到這一點對提升作品的文化內涵非常重要。
作為藝術創作的一份子,電視劇改編要想提升自我感染力,提升作品的審美境界,就必須以藝術創作規律為基礎,在考慮受眾審美心理的同時,促使內容和形式進行完美的融合,并以誠摯的態度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來關照其表現對象。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找出那些具有包容性、能夠展現人類共性和美好情感的因素。而在拍攝過程中,除了要革新拍攝手法外,還要走出國門多多學習先進的拍攝技術,以拍攝更多更美的畫面和提升電視劇的音響效果。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影視界都占據了一席之地的韓國就是借助制作精致的電視劇而成名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在內容上選擇了那些能夠引起人們共同興趣的題材,這些題材既充滿民族特色,又涉及到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解構問題,同時以人類不便的主體情感為主線,包含了世界文化的主流命題:愛情、道德、倫理和人性,將民族特色、現實生活和審美情感三者緊密的結合起來。對于國內電視劇的發展而言,也應該立足于民族發展,提煉民族特色,并以更開闊的眼光和更博大的胸懷來推動其發展,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文化品牌。
"文學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其價值在于用語言來描繪有意義的人生圖景以實現對人的生存及命運的關注和把握,人學意義是文學與生俱來的規定".新媒體時代下產生的網絡文學,其本質依舊在于文學,人文關懷、人道主義精神依舊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樣,新媒體時代下承接文化傳播責任的影視藝術,在內容豐富化、形式新穎化、手段科技化的同時,也必須以人文關懷為基點和重點,承擔起不僅僅是豐富大眾休閑娛樂生活,而且是為廣大老百姓提供精神享受和靈魂凈化媒介的重任。要想推動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存和互補缺一不可。
中國的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大聯姻",若想"蜜月期"更長久,就必須在各個方面達成有效和有益的協作,監管部門進一步嚴格網絡文學的改編機制和出版門檻,網絡文學和影視藝術雙方自覺完善自身建設,為彼此提供良好的合作環境。接受主體的消費大眾,在娛樂和休閑的同時應該意識到作品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如能在快節奏的消費時代,堅定堅守人文情懷和人道主義的責任,相信未來網絡文學與影視藝術的結合不僅會更緊密,而且它們的發展也會在彼此合作促進中越來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