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唐五代詞體創作中民間歌曲的作用探析
【引言】古代民間歌曲對詞體的促進意義引言
【第一章】民間歌曲概述
【2.1】現存唐五代民間歌曲基本情況
【2.2】唐五代民間歌曲的時代特點
【2.3】唐五代民間歌曲與唐教坊、梨園關系
【第三章】唐五代民間歌曲對詞體的影響
【結語/參考文獻】唐五代民間歌曲對詞調形成的影響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2 章 唐五代民間歌曲
唐五代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發展的時期,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堅實的物質基礎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進而創作了異彩紛呈的文化。
2.1 現存唐五代民間歌曲基本情況
從《樂府詩集》《教坊記》《羯鼓錄》《碧雞漫志》《樂府雜錄》《舊唐書》《新唐書》等現存文獻資料考證,唐五代有一百二十九曲子涉及民間歌曲。這些民間歌曲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本身源于民間的曲子,一類是源于宮廷(包括上層文人創作)后傳至民間的曲子?,F將其整理歸納如下(按字母順序排列):
第一類:起源于民間
1.《阿也黃》:曲調出自《教坊記》,無辭傳世。任半塘考“阿也或為與曲中和聲有關?!雹佼敒槊耖g之曲。
2.《欸乃曲》:胡震亨《唐音癸簽》載:“欸音哀,乃如字讀。棹船相應聲。元次山有欸乃曲?!雹诠弧稑犯娂肪戆耸d元結詩序:“大歷初,結為道州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適于道路云?!雹埸S公紹在《古今韻會舉要》中寫到:“欸',嘆聲也,……乃,難辭,又繼事之辭?!穸诌B讀之,為棹船相應聲?!瓪G乃之聲,或為唐人歌唱和聲,所謂號頭者。蓋逆流而上,棹船勸力之聲也?!雹芸梢姶苏{來源當與行船相關。
3.《八拍蠻》: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稱南方少數民族為“蠻”.《教坊記》載此曲,當為八拍之蠻歌,為唐代南方民間小曲?!稓J定詞譜》卷一載“按,孫光憲詞,所詠俱越中事,或即八拍之蠻歌也”⑤.引孫光憲一首《八拍蠻》:“孔雀尾拖金線長。怕人飛起入丁香。越女沙頭爭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雹?br>
4.《拜新月》:曲名載于《教坊記》,“始為五言四句聲詩,起于民間有拜新月之風俗?!雹呤⑻评疃擞小栋菪略隆芬皇祝骸伴_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雨人不聞,北風吹裙帶?!雹?br>
5.《別趙十》:曲名見于《教坊記》,當為唐代戲曲?!秳e趙十》、《憶趙十》,還有一曲《哭趙十》,均為拍彈之聲?!耙謩e后乃憶,憶而復哭,為配合三段情節之三曲歟?……拍彈可能為一種歌舞劇體,三調可能為戲曲?!雹?br>
6.《撥棹子》:曲名見于《教坊記》,為民間棹歌?!啊度o黃圖》四:漢昆明池,武帝元狩四年穿?!刂杏旋埵状?。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之。注:棹歌,棹發歌也.又曰:棹歌,謳舟人歌也。棹發即撥棹發舟?!雹邸稑犯娂肪硭氖断嗪透柁o十五》中有兩首《棹歌行》,證明其確為棹歌不錯,引其一:“寫月涂黃罷,凌波拾翠通。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葉密舟難蕩,蓮疏浦易空。鳳媒羞自托,鴛翼恨難窮。秋帳燈花翠,倡樓粉色紅。相思別無曲,并在棹歌中”④.
7.《采蓮子》:見于《教坊記》,《樂府詩集》卷五十《清商曲辭七》中載有多首《采蓮曲》,并在卷二十六《相和歌辭一》中有《江南》(江南可采蓮)一首,都表明這是源于江南地區的民歌?!澳似哐运木鋷Ш吐曋曉?。六朝樂府先有《采蓮曲》、《采蓮童曲》、《江南可采蓮》等,非胡聲?!雹荨恫缮徸印樊敒榱瘶犯窀柩葑兌鴣?。
8.《采?!罚阂娪凇督谭挥洝?,與《采桑子》本意相同?!氨舅迩迳涛髑??!杜f唐書·音樂志》云:采桑因三州而生。三州,商人歌,屬清商。梁時另有《采桑度》,《樂苑》謂為渡采桑津之意,而辭則蠶女之情歌也。唐大曲之《采?!房赡芘c古相和曲《陌上?!分畠热萦嘘P?!雹蕖稑犯娂で迳糖o五》中有采桑度七首,擇其一:“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雹?br>
9.《曹大子》:見于《教坊記》,以當時著名樂工命名。馮成鈞在其《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諸論輯》中提到“以人名為曲名,除《何滿子》以外,上引有《康老子》、《曹大子》、《安公子》等名?!雹?br>
10.《長命女》:曲名見于《教坊記》。原名《西河長命女》,《碧雞漫志》卷五有“崔元范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訥尚書餞于鑒湖……有云:為公唱作西河調,日暮偏傷去住人?!雹偎^“西河調”便是西河長命女??甲C“此曲起開元以前,大歷間,樂工加減節奏”②得之?!稑犯娂そo二》載有《長命女》一首:“云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愁?!雹郛敒樵从谶叺?,表現思婦情感的民間歌曲。
11.《長相思》:曲名見于《教坊記》?!稑犯娂肪砹泡d:“古詩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李陵詩曰: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詩曰: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長者久遠之辭,言行人久戍,寄書以遺所思也。古詩又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為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謂被中著綿以致相思綿綿之意,故曰長相思也?!雹苓@當是表達男女戀情之曲。梁代昭明太子也寫過此調:“相思無終級,長夜起嘆息。徒見貌嬋娟,寧知心有憶。寸心無以因,原附歸飛翼?!雹?br>
12.《刺歷子》:見于《教坊記》,又作《歷刺子》,無辭傳世?!督谭挥浌{訂》載龍顯明語:“前后二名(無考)皆含地名,此二字亦宜是地名”⑥.應為當地民歌。
13.《赤棗子》:見于《教坊記》,“或本于梁曲《咄唶歌》,非胡樂。歌曰:棗下何纂纂!榮華各有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惟張祜《讀曲歌》曰:郎去摘黃瓜,郎來收赤棗,又蘇小小歌曰:中擘庭前棗,教郎見赤心!此曲始義應不外此二說?!雹呋蛟从谇按耖g歌曲或為表示忠貞之情,都是不脫民間歌曲的范圍。
14.《措大子》:見于《教坊記》,“措大”為文人代稱,唐代李匡乂《資暇集》有解釋:“代稱士流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說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驗,比于醋而更驗,故謂之焉?!雹啻饲驗槊耖g調侃士人之作。
15.《剉碓子》:見于《教坊記》,“此曲亦為勞歌,始為剉草或碓米時所歌。惟古義以剉碓為一物?!雹倥c《得蓬子》都為民間勞歌流傳開來。
16.《帶竿子》:“帶”當為“戴”字。見于《教坊記》,“或為詠戴竿戲盛況之曲,或直接演戴竿時所唱?!雹?《新唐書·五行志》載:“時幽州又有謠曰:舊來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邊見契丹?!雹郛敒槊耖g戲劇藝術演化而來。
17.《搗練子》:“練”即白練,為古代的一種絲織品,一般在砧石上用木棒棰搗,常常為婦女所勞作?!稑犯娂ば聵犯o五》有《搗衣曲》1317 頁,載:“班婕妤《搗衣賦》曰:廣儲縣月,暉木流清。桂露朝滿,涼衿夕輕。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于是投香杵,加紋砧,擇鸞聲,爭鳳音?!w言搗素裁衣,緘封寄遠也?!雹芴拼踅ㄓ幸皇住稉v衣曲》:“月明中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帛。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高樓敲玉節會成,家家不睡皆起聽。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夜深月落冷如刀,濕著一雙纖手痛?;鼐幰琢芽瓷?,鴛鴦紋成水波曲。重燒熨斗帖兩頭,與郎裁作迎寒裘?!雹荨稉v練子》源于民間不假,作品多是表達對征夫的思念。
18.《得蓬子》:曲名見于《教坊記》?!皯础杜f唐書》《韋堅傳》之《得體歌》,亦即《樂府雜錄》之《得鞛子》,因蓬、體、鞛三字音近?!w夫,舉重者,勞動之人也?!兜皿w歌》應原為舉重時之歌聲,乃勞歌也?!雹蕖杜f唐書·韋堅傳》載有《得體歌》:“駕船人皆大笠子、寬袖衫、芒履,如舞、楚之制。先是,人間戲唱歌詞云:得體紇那也,紇囊得體耶?潭里船車鬧,揚州銅器多。三郎當殿坐,看唱《得體歌》?!雹摺兜门钭印窇獮槊耖g勞歌不假。
19.《定西番》:曲名見于《教坊記》。描寫征夫和思婦之曲,此為本義。敦煌寫卷中也多是對這方面內容的描寫,反映出戍守邊疆的征人真實的生活和情感。
20.《斗百草》:斗百草為漢族端午時節的一種游戲。清代翟灝《通俗編》載:“申公《詩說》,以《芣苢》為兒童斗百草嬉戲歌謠之辭,則周初已有此戲?!雹偎鶎懚酁槊耖g常見之景,“乃至后來詩人,如韓愈、鮑防、劉禹錫、白居易,降而杜牧、李商隱、韓偓……所寫大都為民間之常俗……足見此戲在民間之普遍。此戲終唐之世未輟,則此曲應隨之流行而未輟?!雹诙鼗蛯懕局辛粝滤氖住抖钒俨蒉o》,擇其一:“建寺祈長生?;终±?。有情離合花。無風獨搖草。喜去喜去覓草。色數莫令少?!雹?br>
21.《杜韋娘》:曲名見于《教坊記》,此曲當為歌妓樂工之名命名。劉禹錫在《贈李司空妓》中有“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④一句。任半塘先生考釋:“詩中三字乃曲名,非人名。惟在曲名發生之前當先有人名。元馬祖常詩:樂部韋娘舞小垂,或亦指其人?!雹?br>
22.《斷弓弦》:曲名見于《教坊記》,“應亦征人厭倦之詞”⑥,可參見《憶漢月》一調。
23.《祓禊曲》:當源于民間三月上巳節春浴?!稑犯娂份d:“《后漢書·禮儀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注:謂之禊也?!瓡x宋以后皆因之,至唐傳以為曲”.⑦并載有三首祓禊曲,擇其一:“昨見春條綠,那知秋葉黃。蟬聲猶未斷,塞雁已成行?!雹?br>
24.《哥舒歌》:見《全唐詩》:“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雹?br>
25.《歸國遙》:參見《念家山》一調。
26.《恨無媒》:見于《教坊記》,用來描寫男女戀情的曲調,與《相駞逼》相類似。參見《相駞逼》調。
27.《何滿子》:曲名見于《教坊記》?!鞍讟诽煸娫疲菏纻鳚M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自注云: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雹佼斠詷饭ぶ?。敦煌寫卷中有《何滿子辭》四首,表現思婦閨中的思念之情,后世文人也多用此意。
28.《紇那曲》:胡震亨《唐音癸簽》:“按,紇那樂府不知所出,今考天寶中崔成甫所翻《得體歌》,有得體紇那也,紇囊得體那之句,豈其所本歟?”②相傳唐代在舟中有《得體歌》一曲,“紇那”二字當為《得體歌》之和聲。參見《得蓬子》一調。
29.《河傳》:楊慎《詞品》考證“(《穆護砂》、《水調》、《河傳》)皆隋開汴河時辭人所制勞歌也”③.當為民歌不差。
30.《后周顯德中齊州謠》:見《全唐詩》:“踏陽春,人間三月雨和塵。陽春踏盡西風起,斷腸人間白發人”④.
31.《胡渭州》:見于《教坊記》?!短綇V記》一四〇載:“天寶中,樂人及閭巷好唱《胡渭州》。以《回紇》為破?!雹荨短埔艄锖灐肪硎d:“唐有兩渭州,一屬關內,一屬隴右。此出隴右渭州,為近邊地,故以《胡渭州》別之?!雹薮饲赡苁窃从谶叺孛窀韬罅鱾髦林性貐^?!稑犯娂そo二》有《胡渭州》兩首,擇其一來說明:“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雹哌@首歌曲表達了邊地之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32.《胡相問》:見于《教坊記》。此曲或為胡樂,流傳至中原,敦煌曲辭中有樂譜《急胡相問》存世;或為唐代民間戲曲藝術,“此調既曰《胡相問》,亦可能為盛唐戲弄中所歌之曲”⑧.
33.《化生子》:見于《教坊記》,任半塘考:“與《七夕子》為一類?!稓q時紀事》謂:七夕俗以蠟作嬰兒,浮水中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⑨應為民間風俗所生。敦煌寫本中有十首表現佛教思想的《化生子》,都應和這一風俗,如其一:“化生童子佛宮生。便得真珠網里行。耳邊惟聞念三寶。時時更聽樹相撐?!雹?br>
34.《還京樂》:見于《教坊記》中,民間為頌揚皇帝所作,詳見《夜半樂》一調。
35.《浣溪沙》:曲名見于《教坊記》。因春秋時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吧场睉獮椤凹啞弊?,“崔致遠《謝匹緞狀》名目有《紫天凈紗》《紫平紗》等。說明北曲名《天凈沙》應作《天凈紗》,則唐曲《浣溪沙》亦應作紗矣?!雹诖藶樘拼枨?,敦煌卷中有舞譜傳世。敦煌寫本中有《浣溪沙》曲子多首,表現內容也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見其在唐五代時期流傳范圍很廣。
36.《回戈子》:曲名見于《教坊記》,“為征人祈求和平之詞,亦可為對統治者歌頌之詞”③.“回戈二字有軍人退伍、解甲歸鄉之意?!雹芏鼗蛯懢怼东I忠心·時清海晏定風波》有“四塞休征罷戰。放將士。盡回戈”⑤一句?!痘馗曜印樊敒榉磳馉?,盼望和平之調。
37.《剪春羅》:曲名見于《教坊記》?!按饲剂x疑是春日剪羅為采花,并非花名。如中宗《禁進獻奇巧制》:或雕金縷,采六合之奇珍,或剪翠裁紅,飾三春之草樹?!雹薮饲斒怯擅袼谆顒佣鴣?。
38.《劫家雞》:見于《教坊記》,“應是民間里巷之曲。家雞野雉,晉時已有其語?!雹?br>
39.《靜戎煙》:曲名見于《教坊記》,“調之始義殆為征人愿望和平,回戈歸里”⑧.在唐代“靜”當與“靖”同用。靖:平定之意。
40.《酒泉子》:曲名見于《教坊記》。此曲以酒泉郡地名為曲名,因其近邊地,或為西域傳入音樂或為邊地民間音樂。本事暫無可考。敦煌寫卷中的作品也多是表現社會現實的民間作品,《酒泉子·犯皇宮》、《酒泉子·詠馬》等。
41.《看月宮》:曲名見于《教坊記》?!度圃姟份d鄭嵎《津陽門詩》:“蓬萊池上望秋月,無云萬里懸清輝。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月中秘樂天半間,丁珰玉石和損篪。宸聰聽覽未終曲,卻到人間迷是非?!雹偃伟胩料壬肌按隧椨卧聦m之神話玄宗在世即已盛傳”②.這一曲調應來自民間傳說。
42.《離別難》:曲名見于《教坊記》?!稑犯s錄》載:“《離別難》,武后朝有一士人陷冤獄,籍其家。妻配入掖庭,善吹觱篥,乃撰此曲以寄情焉?!雹蹣犯娂d有此作:“此別難重陳,花深復變人。來時梅覆雪,去日柳含春。物候催行客,歸途淑氣新。剡川今已遠,魂夢暗相親?!雹墚敒楸憩F男女之情的歌曲不差。
43.《李后主時童謠》:見《全唐詩》:“索得娘來忘卻家,后園桃李不生花。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⑤.
44.《戀情歡》:曲名見于《教坊記》。調名即本事,與五代《戀情深》題意相近,表現男女戀情之作。
45.《繚踏歌》:見于《教坊記》。與《隊踏子》都為舞踏之曲。踏歌為唐代普遍流傳的越來活動,此曲當來自踏歌之改編?!翱?,旋繞也,多人隊舞,且舞且繞行也?!雹抟嘤小短じ柙~》?!稑犯娂肪戆耸d有崔液的兩首《踏歌詞》,表現的是歌舞場景。
46.《柳青娘》:曲名首見于《教坊記》,而《云謠集雜曲子》中有辭流傳。此曲當為歌者之名。胡震亨《唐音癸簽》記載:“《桂苑叢談》云:國樂有永新婦、御史娘、柳青娘、皆一時之妙。今按,永新乃開元中宜春院內人許和子,御史娘乃貞元時宮中御史娘子田順,皆以善歌聞……柳青娘者,豈亦歌妓之名,后遂沿為曲名歟?”⑦由此可見《柳青娘》與《杜韋娘》《何滿子》相似,都以歌者命名。
47.《輪臺》:當以西域地名命名,或為當地民歌。唐代李商隱在《漢南書事》一詩中寫到:“文吏何曾重刀筆,將軍猶自舞輪臺?!雹喈敒槲枨徊?。北宋有詞調《輪臺子》。
48.《綠頭鴨》:見于《教坊記》?,F尚無資料可考,但以家禽之名命名,當為民間之曲。
49.《麻婆子》:見于《教坊記》。宋代傀儡戲名目中有《麻婆子》一曲,因此當來源于唐代民間戲曲。
50.《麥秀兩歧》:見于《教坊記》?!侗屉u漫志》卷五載:“文酒清話云:唐封舜卿臣性輕佻,德宗時使湖南。道經金州,守張樂燕之,執杯索《麥秀兩歧》曲,樂工不能。封謂樂工曰:汝山民亦合聞大朝音律!……封至潭,牧亦張樂燕之,倡優作襤褸數婦人,抱男女筐筥,歌《麥秀兩歧》之曲,敘其拾麥勤苦之由?!雹倥c《拾麥子》相類,表示田間勞作之苦。
51.《摸魚子》:見于《教坊記》。當為民間捕魚時所唱的勞歌。北宋有詞調《摸魚兒》當出于此。
52.《穆護子》:見于《教坊記》。楊慎《詞品》考其為勞歌,參見《河傳》一調。任半塘考釋,其與《穆護砂》當同出一調:“應與《樂府詩集》所見之《穆護砂》同出于大曲《穆護》?!雹凇稑犯娂肪戆耸d《穆護砂》一首:“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花當驛路,寄與隴頭人?!雹郾磉_女子對遠方人的思念之情,可見這一民間歌曲在流傳中發生了變化,但仍為民間生活表現范疇。
53.《南歌子》:曲名見于《教坊記》?!笆紴槲逖运木渎曉?。既屬南音,當非胡樂。敦煌卷子內有本調之舞譜,其為舞曲可知?!雹墚敒槟铣耖g歌曲演化而來。敦煌寫卷中《南歌子》一調表現的多為男女之情,如《南歌子·風流婿》《南歌子·獎美人》《南歌子·心自偏》等。
54.《男女有亦好》:載于近人劉復《敦煌掇瑣》,后文有例詞。
55.《南鄉子》:曲名見于《教坊記》。陳元龍《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認為:許多品行高尚的人多隱居于南鄉,并號為“南鄉”,這便是《南鄉子》的由來。而《白香詞譜》則認為:南鄉即南國,為地名,而《南鄉子》則以地名來命名的曲調,多為南鄉一帶的民謠曲調。任半塘先生考訂《南鄉子》為舞曲,所以,后者為曲調來源更為準確。
56.《念家山》:見于《教坊記》。始義與《歸國遙》相同,“皆久羈邊圍,思念家園之情”①.后李煜作《念家山破》,后人以此曲為亡國破家之曲,“諸家皆就事言,欲示其為讖與不祥,始敷衍成說,并非其本然也”②.
57.《破陣樂》:見于《教坊記》?!锻ǖ洹份d:“破陣樂,大唐所造也。太宗為秦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有秦王破陣樂之曲?!雹邸短綇V記》載:“太宗之平劉武周,河東士庶歌舞于道,軍人相與做秦王破陣樂之曲。后編樂府云?!雹堋稑犯娂す拇登o五》載有《唐凱樂歌辭》,其中之一便是《破陣樂》:“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雹葸@首作品當為歌曲本意體現。后世有《破陣子》,應當是從該調截取而來,多表達保家衛國的豪邁之情。
58.《濮陽女》:曲名見于《教坊記》?!啊短茣伏S鐘羽有《百舌鳥》,改名《濮陽女》。據調名三字,分明為故事曲,甚至為戲曲?!雹薮藶槌鲎悦耖g戲曲?!稑犯娂そo二》載有此調:“雁來書不至,月照獨眠房。賤妾多愁思,不堪秋夜長?!雹?br>
59.《七夕子》:見于《教坊記》?!伴L慶間沈亞之為人撰七巧文,謂邯鄲人妓婦李容子七夕??椗?,作穿針戲,取苕篁、芙蓉,雜致席上,以望巧所降??梢娒耖g風俗之一斑。此乃因中國風俗故事而作之曲,宜非胡樂?!雹啻苏{無辭傳世。
60.《羌心怨》:見于《教坊記》。當為表達百姓反對戰爭的曲調,參見《憶漢月》一調。
61.《鵲踏枝》:見于《教坊記》。敦煌寫本中有二首《鵲踏枝》,“論內容,第一首詠調名本意,雖不必即為此調創始之作,畢竟去創調不遠?!苏{于崔記(崔令欽《教坊記》)有名,一也;又顯為七言八句,可能早期為七言四句之聲詩,后始改為雙疊者,二也;敦煌調詞之內容,又詠調名本意,三也?!雹岽饲敒槊耖g詠物之作。
62.《塞姑》:當為邊塞閨人表達思念之情的歌曲?!稑犯娂酚修o:“昨日盧梅塞口,整見諸人鎮守。都護三年不歸,折盡江邊楊柳?!雹?br>
63.《山花子》:見于《教坊記》?!按嗽谖宕?,乃雜言《浣溪沙》之別名,所謂攤破或攤聲《浣溪沙》”②,《浣溪沙》調在五代之后別稱為《山花子》,敦煌曲辭中出現的《山花子》與《浣溪沙》當為兩調。當與《浣溪沙》調意同,為民間歌曲。
64.《沙磧子》:曲名見于《教坊記》,參見《憶漢月》一調。
65.《山鷓鴣》:曲名見于《教坊記》?!稗o乃五言四句聲詩,唐人歌唱極盛。其曲仿效鷓鴣之聲?!雹郛敒槊耖g歌曲不差?!稑犯娂酚小渡晋p鴣》兩首,表現的多是女子對遠行之人的思念之情。
66.《拾麥子》:曲名見于《教坊記》。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載:“遺秉滯穗,寡婦之利,遠見于周雅。鄉村麥熟時,婦孺數十為群,隨刈麥者之后,收所殘剩,謂之拾麥。農家習以為俗,亦不復回顧,猶古風也?!雹苡纱送浦?,此調為寫民間勞動的歌曲。
67.《神雞童謠》:載于唐代陳鴻《東城老父傳》,因篇幅較長遂不列舉。
68.《時人為楊氏謠》:載于陳鴻《長恨歌傳》,共兩首,不列舉。
69.《水調》:參見《河傳》一調。
70.《送征衣》:曲名見于《教坊記》。表達對征人的思念之情,“此調始義同孟姜女之送寒衣。于本書列名,于敦煌曲備辭,他處未見?!雹菹挛挠欣~。
71.《蘇幕遮》:見于《教坊記》?!霸瓰槠哐运木渎曉?,合渾脫舞,作乞寒之戲。記載始于北周大象元年。希麟《一切經音義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音義云:按《蘇莫遮》,胡語也,本云颯么遮'.此云戲也,出龜茲國。至今有此曲,即大面、撥頭之類是也?!雹捱@首曲子源于龜茲國,屬于胡樂,但卻是源于民間活動的歌曲。
72.《踏謠娘》:見于《教坊記》,又作《踏搖娘》?!氨饼R有人姓蘇,?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怨,訴于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則作毆斗之狀,以為笑樂?!雹俅饲悦耖g活動命名。
73.《嘆疆場》:見于《教坊記》?!稑犯娂份d有一首:“聞道行人至,妝梳對鏡臺。淚痕猶尚在,笑靨自然開?!雹诋敒楸憩F人們呼聲的作品,“此曲反映開天年間人們困于兵役之心理最著”③.
74.《唐四姐》:曲名見于《教坊記》?;蛟从诿耖g故事者,“唐四姐可能為故事中人物,與柳青娘、杜韋娘等之為歌妓名者或不類。此曲甚至為戲曲”④.
75.《堂堂》: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載:“隋樂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也。調露初,民間有”側堂堂,撓堂堂“之謡,側不正,撓不安,故武后戕宗室,易唐為周,而孝和復反正為唐,《樂苑》曰唐《堂堂曲》,角調也?!雹菘梢姶饲钕仍从诿耖g。
76.《唐時為進士語》:載于五代王定?!短妻浴罚骸叭厦鹘?,五十少進士”⑥.
77.《天寶中兩京童謠》:載于清代杜文瀾《古謠諺》:“不怕上蘭單,惟愁答辯難。無錢求案典,生死任都官”.⑦
78.《同心結》:見于《教坊記》,隋代有《同心髻》,為男女表達愛情的曲調,在敦煌寫卷中多處可見。
79.《同心樂》:見于《教坊記》,與《同心結》調或取意相同。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載:“同心結一辭,本為詩歌中所習見;至唐,而為用益廣,乃由裝飾,衍為歌曲。在裝飾上,固借作無聊時之消遣品,若結以示愛,則為印證愛情專一之物;更進而作貞操憑信之物?!雹?br>
80.《玩中秋》:見于《教坊記》。參見《看月宮》一調。
81.《王法曹歌》:載于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因篇幅較長遂不列舉。82.《臥沙堆》:曲名見于《教坊記》,意與《憶漢月》一調同。
83.《武媚娘》:見于《教坊記》。古代樂府有“思我百媚娘”一句,六朝有曲名《媚娘》加一“舞”字,有兩種體式,分別是五言八句、六言八句?!拔淠藠罩《?,至隋不改;仍為六言?!锻ㄨb》一七九作娬媚娘,二〇九同,可知其的?!冻皟L載》曰: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①.
84.《吳吟子》:曲名見于《教坊記》,當為吳聲歌曲。李白詩題目便有《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白居易《戲和賈常州醉中二絕句》云:“越調管吹留客曲,吳吟詩送暖寒杯?!雹诳梢娖渌靡魳分?。
85.《烏夜啼》:見于《教坊記》,為六朝樂府古題?!稑犯娂で偾柁o》載《烏夜啼引》:“李勉《琴說》曰:《烏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雹酆蟠饲鄬戨x別時男女之情。
86.《遐方怨》:曲名見于《教坊記》,參見《憶漢月》一調。
87.《相駞逼》:見于《教坊記》,任半塘考“乃戀情之曲,表示故事情節,猶《胡相問》之表示代言,均可能為戲曲”.④后世無傳辭。
88.《楊柳枝》:見于《教坊記》,源自隋代曲調《柳枝》。任半塘先生考云:“古曲有兩種折楊柳:一胡歌,乃漢鼓角橫吹曲;一華聲,如相和大曲之《折楊柳枝行》及清商曲之《月折楊柳歌》等?!雹荽饲敒榍迳糖茏?。白居易在其《楊柳枝》下注此曲為“洛下新聲”.劉禹錫與此多唱和之作。
89.《楊下采?!罚呵娪凇督谭挥洝?。南卓的《羯鼓錄》將“楊”字作“涼”字,所以這一曲調當為胡樂傳入中原的民歌?!稑犯娂酚修o:“飛絲惹綠塵,軟葉對孤輪。今朝入園去,物色強看人?!雹蕻敒椴缮E畡趧铀髦?。
90.《夜半樂》:見于《教坊記》?!缎绿茣ざY樂志》十二載“是時,民間以帝自潞州還京師,舉兵夜半誅韋后,制《夜半樂》、《還京樂》二曲?!雹呷伟胩量迹骸霸兆趦x《輟耕錄》金元院本曲目內有《夜半樂打明皇》一本,既演其事,復用其曲。此曲在唐,亦可能為戲曲?!雹?br>
91.《憶漢月》:見于《教坊記》,又作《望漢月》,為表現百姓反對戰爭呼聲之曲?!胺磻馉?、反征戍之情緒,在此時期(盛唐)之民隱中,實普遍高漲?!劣诒憩F于歌曲,一望可知者,則有《嘆疆場》、《怨黃沙》、《怨胡天》、《臥沙堆》、《沙磧子》、《羌心怨》、《遐方怨》、《憶漢月》、《斷弓弦》、《回戈子》、《靜戎煙》、《征步郎》、《送征衣》之類?!雹?br>
92.《憶趙十》:參見《別趙十》一曲。
93.《一捻鹽》:曲名見《教坊記》,任半塘先生引用《唐語林》曰:“方干嘲吳杰,有一盞酒、一捻鹽語,應是民間里巷之曲?!雹?br>
94.《漁父引》:見于《教坊記》?!耙睘榍偾?,此曲為表現民間勞動曲調,也就是楊慎所考證的“勞歌”.與《漁父詞》當意同。此調在后代的傳唱中,成為文人鐘愛之調,所制頗多。
95.《魚歌子》:見于《教坊記》?!皯獮槊耖g歌曲。作魚與敦煌寫卷同。五代《花間集》以后乃均作《漁歌子》?!雹芏鼗蛯懢碇卸鄬懩信畱偾?,如《漁歌子·五陵兒女》《漁歌子·五陵渺渺》《漁歌子·玉郎至》等等。
96.《怨胡天》:曲名見于《教坊記》,參見《憶漢月》一調。
97.《怨黃沙》:曲名見于《教坊記》,參見《憶漢月》一調。
98、《怨回紇》:意當于《怨胡天》《怨黃沙》同。
99.《鎮西樂》:見于《教坊記》,從曲調名稱看或源于邊地民歌?!稑犯娂肪戆耸d有兩首《鎮西》,表現的是邊地景色:“天邊物色更無春,只有羊群與馬群。誰家營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聞?!雹?br>
100.《征步郎》:曲名參見《教坊記》,參見《憶漢月》一調?!稑犯娂肪戆耸d《征步郎》一首:“塞外虜塵飛,頻年度磧西。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泵鑼懙臑檫叺卣魅说恼鎸嵡楦?,表達出反對戰爭的心聲。
101.《煮羊頭》:曲名見于《教坊記》,與《羊頭神》當為一意?!短綇V記》四三九載“潁川陳正觀斫割羊頭極妙。天寶中,有人詣正觀,正觀為致飲饌。方割羊頭,初下刀子,刺其熟腦,正觀暫乃洗手,頭作羊鳴數聲。正觀便爾心悸,數日而死?!雹儆纱擞^之,此曲應為當時民間故事所作。
102.《竹枝子》:曲名見于《教坊記》,與《竹枝》意同。劉禹錫作《竹枝》十首,有序曰:“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接诮?,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渝,知變風之自焉?!雹谶@一序言直接證明了《竹枝》一曲出自民間歌曲。
此外《樂府詩集》中另載有十八首民間歌謠,多存于《新唐書·五行志》中,列于下:《唐武德初童謠》《唐貞觀中高昌國童謠》《唐永淳初童謠》《唐永淳中童謠》《唐武后時童謠》《唐神龍中謠》《唐中宗時童謠》《唐景龍中謠》《唐天寶中謠》《唐天寶中幽州謠》《唐德宗時童謠》《唐元和初童謠》《唐咸通中童謠》《唐咸通末成都童謠》《唐僖宗時童謠》《唐乾符中童謠》《唐中和初童謠》《梁太祖時蜀中謠》。
第二部分:來源于宮廷(包括上層文人)曲調在民間的創作1.《泛龍舟》:曲名見于《教坊記》?!端鍟ひ魳废隆份d:“(隋煬帝)后大制艷篇,辭極淫綺。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創《萬歲樂》《藏鉤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泛龍舟》《還舊宮》《長樂花》《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絕?!雹廴伟胩痢抖鼗颓跆健罚骸安椤稑犯娂非迳糖o之吳聲歌曲內,載隋煬帝之泛龍舟辭,亦七言八句;文字內容,故與敦煌辭相近,即其平仄,亦大半相同??梢娪伤迦胩?,此調或無大變化?!雹?.《回波樂》:見于《教坊記》。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唐中宗時造,蓋出于曲水引流泛觴也?!短茣吩唬壕褒堉?,中宗宴侍臣,酒酣,令各為《回波樂》,眾皆為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諫議大夫李景伯,乃歌此辭。后亦為舞曲?!雹莶⑤d《回波樂》一首,表現當時宴會之景。當為宮廷舞曲后傳至民間。3.《拋球樂》:見于《教坊記》?!按苏{起源于舞,原從大曲中摘其快拍之遍而成。又簡化為五言六句聲詩,專門適應筵間行令之用,中唐以后頗盛行?!?/p>
①是唐人催酒行令之曲。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十三載:“酒筵中拋球為令其所唱之詞也?!雹凇稑犯娂分休d劉禹錫兩首《拋球樂》,均為表現酒席宴會的場景,如其二:“春早見花枝,朝朝恨發遲。乃看花落后,卻憶未開時。幸有拋球樂,一杯君莫辭?!雹?.《菩薩蠻》:王灼《碧雞漫志》五載:“《南部新書》及《杜陽編》云:大中初,女蠻國人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制此曲。當時倡優李可及作菩薩蠻隊舞,文人亦往往聲其詞?!雹艽饲敵鲇趯m廷,后傳至民間,敦煌寫卷中多有創作存世。5.《傾杯樂》:見于《教坊記》。任半塘《教坊記箋訂》載:“此曲歌辭始由太宗命長孫無忌作,繼作者亦頗有人,大曲、雜曲均備?!雹莺髠髦撩耖g,創作者甚多。6.《望江南》:見于《教坊記》,又作《夢江南》。段安節《樂府雜錄》載:“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亦曰《夢江南》?!雹薮苏{原為文人所作,但以“民間”定義劃分,仍為民間歌曲,且之后民間作《望江南》詞甚多,流傳甚廣。7.《獻忠心》:見于《教坊記》?!拔宕~之傳本,與此調之忠皆作衷',猶之《訴衷情》之衷,專以適應言情之辭,調名本意因此遂變?!蛑湔{,始為諸夷朝覲獻忠之曲。調名作《獻忠心》乃其本意也?!雹?.《想夫憐》:見于《教坊記》,當為《相府蓮》所訛?!稑犯娂芬谩豆蓬}解》載:“《相府蓮》者,王儉為南齊相,一時所辟皆才名之士。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謂如紅蓮映綠水,今號蓮暮者自儉始。其后語訛為想夫憐,亦名之丑爾。又有《簇拍相府蓮》?!雹嗪竺耖g多用來表示閨中之人思念之情。9.《虞美人》:見于《教坊記》,為古琴曲?!稑犯娂肪砦迨溯d:“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項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p>
①即《虞美人》出于《琴集》?!澳咸茝堜敦炇勒勪洝分^襃斜谷中有虞美人草。行人或唱此曲,則葉動,頗應節。語雖不經,足證其曲在民間頗流行?!雹谏鲜鲞@一百二十九調民間歌曲,還可以按照內容和來源地域進行分類。
按內容來源可以將這些民歌分為八類:
1.表現男女戀情的民間歌曲:《長相思》《赤棗子》《恨無媒》《離別難》《戀情歡》《鵲踏枝》《山鷓鴣》《同心結》《同心樂》《烏夜啼》《相駞逼》《魚歌子》《菩薩蠻》《想夫憐》,共十四調。
2.表現百姓日常生活的民間歌曲:《阿也黃》《欸乃曲》《撥棹子》《采蓮子》《采?!贰秳v碓子》《搗練子》《得蓬子》《紇那曲》《河傳》《浣溪沙》《劫家雞》《綠頭鴨》《麥秀兩歧》《摸魚子》《穆護子》《山花子》《拾麥子》《水調》《楊下采?!贰兑荒睇}》《漁父引》《鎮西樂》《竹枝子》《泛龍舟》《望江南》,共二十六調。
3.表現當時社會政治的民間歌曲:《措大子》《哥舒歌》《后周顯德中齊州謠》《還京樂》《李后主時童謠》《男女有亦好》《破陣樂》《神雞童謠》《時人為楊氏謠》《唐時為進士語》《天寶中兩京童謠》《王法曹歌》《夜半樂》《獻忠心》十四調,加上《樂府詩集》中留存下來的十八首民謠,共三十二調。
4.表現征夫或思婦情感,反對戰爭的民間歌曲:《長命女》《定西番》《斷弓弦》《歸國遙》《回戈子》《靜戎煙》《念家山》《羌心怨》《塞姑》《沙磧子》《送征衣》《嘆疆場》《臥沙堆》《遐方怨》《憶漢月》《怨胡天》《怨黃沙》《怨回紇》《征步郎》《回波樂》,共二十調。
5.表現民間風俗和傳說故事的民間歌曲:《拜新月》《斗百草》《祓禊曲》《化生子》《剪春羅》《看月宮》《七夕子》《唐四姐》《玩中秋》《楊柳枝》《煮羊頭》,共十一調。
6.表現當時社會戲曲藝術的民間歌曲:《八拍蠻》《別趙十》《帶竿子》《胡相問》《繚踏歌》《南歌子》《濮陽女》《蘇幕遮》《踏謠娘》《堂堂》《武媚娘》《憶趙十》《拋球樂》《傾杯樂》《虞美人》,共十五調。7.以地方名稱命名的民間歌曲:《刺歷子》《胡渭州》《酒泉子》《輪臺》《南鄉子》《吳吟子》,共六調。
8.以樂工歌妓的名字命名的民間歌曲:《曹大子》《杜韋娘》《何滿子》《柳青娘》《麻婆子》,共五調。
以上是按照內容來源將唐五代時期的民間歌曲劃分為八類。按地域來源來分可以分為三類:來自中原地區,來自西域邊地,來自南方地區。
1.來自南方地區的民間歌曲有:《欸乃曲》《八拍蠻》《撥棹子》《采蓮子》《采?!贰堕L命女》《長相思》《帶竿子》《紇那曲》《河傳》《浣溪沙》《李后主時童謠》《摸魚子》《穆護子》《南歌子》《南鄉子》《山花子》《水調》《吳吟子》《漁父引》《竹枝子》《泛龍舟》《唐咸通末成都童謠》《梁太祖時蜀中謠》,共二十四調。
2.來自西域邊地的民間歌曲有:《刺歷子》《定西番》《斷弓弦》《哥舒歌》《歸國遙》《胡渭州》《胡相問》《回戈子》《靜戎煙》《酒泉子》《輪臺》《念家山》《羌心怨》《塞姑》《沙磧子》《蘇幕遮》《嘆疆場》《臥沙堆》《遐方怨》《相駞逼》《楊下采?!贰稇洕h月》《怨胡天》《怨黃沙》《怨回紇》《鎮西樂》《征步郎》《獻忠心》《菩薩蠻》《唐貞觀中高昌國童謠》,共三十調。
3.來自中原地區的民間歌曲有:《阿也黃》《拜新月》《別趙十》《曹大子》《赤棗子》《措大子》《剉碓子》《搗練子》《得蓬子》《斗百草》《杜韋娘》《祓禊曲》《恨無媒》《何滿子》《后周顯德中齊州謠》《化生子》《還京樂》《剪春羅》《劫家雞》《看月宮》《離別難》《戀情歡》《繚踏歌》《柳青娘》《綠頭鴨》《麻婆子》《麥秀兩歧》《男女有亦好》《破陣樂》《濮陽女》《七夕子》《鵲踏枝》《山鷓鴣》《拾麥子》《神雞童謠》《時人為楊氏謠》《送征衣》《踏謠娘》《唐四姐》《堂堂》《唐時人為進士語》《天寶中兩京童謠》《同心結》《同心樂》《玩中秋》《王法曹歌》《武媚娘》《烏夜啼》《楊柳枝》《夜半樂》《憶趙十》《一捻鹽》《魚歌子》《煮羊頭》《回波樂》《拋球樂》《傾杯樂》《望江南》《想夫憐》《虞美人》《唐武德初童謠》《唐永淳初童謠》《唐永淳中童謠》《唐武后時童謠》《唐神龍中謠》《唐中宗時童謠》《唐景龍中謠》《唐天寶中謠》《唐天寶中幽州謠》《唐德宗時童謠》《唐元和初童謠》《唐咸通中童謠》《唐僖宗時童謠》《唐乾符中童謠》《唐中和初童謠》,共七十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