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民間歌曲概述
民間歌曲概述
>2023-06-11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唐五代詞體創作中民間歌曲的作用探析
【引言】古代民間歌曲對詞體的促進意義引言
【第一章】民間歌曲概述
【2.1】現存唐五代民間歌曲基本情況
【2.2】唐五代民間歌曲的時代特點
【2.3】唐五代民間歌曲與唐教坊、梨園關系
【第三章】唐五代民間歌曲對詞體的影響
【結語/參考文獻】唐五代民間歌曲對詞調形成的影響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民間歌曲概述

1.1 民間歌曲定義界說

在解釋“民間歌曲”定義之前,應對“民間”二字進行分析。民間按字面意思來解釋:民即民眾、百姓,間即空間、領域。將二者結合起來解釋,民間便應該指民眾生活的空間地域。這個范圍應是很大的,劉尊明先生指出“這個空間應該包括農村、城市、軍營、教坊、青樓、甚至寺院等廣大下層社會在內,屬于這個空間的成員則除了皇室貴族、官僚士大夫文人之外,包括村夫漁父、市民、商賈、工匠、戍卒、樂工、歌妓乃至僧尼等等在內的廣大下層民眾,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宮廷和官府里面的歌妓樂工等均屬此范圍?!?/p>

①這樣的解釋,包含了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以及各式各樣的人。

當前人們對于民間歌曲的概念并沒有統一的認識,不同學者往往有自己不同的觀點:朱傳迪在《中國風俗民歌大觀》中指出:“民歌集文化、風俗于一身……世代相傳,歷久彌新,因此,可以說,民歌--民眾所作的歌,乃是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風俗交叉的復合體,亦即民間口頭傳承的一種民俗音樂文化?!?/p>

②胡懷琛在《中國民歌研究》中指出:“流傳在平民口上的詩歌,純是歌詠平民生活,沒染著貴族的彩色;全是天籟,沒經過雕琢的功夫,謂之民歌?!?/p>

③臺灣學者史惟亮在《論民歌》中指出:“民歌本質上是通俗而大眾化的,它們被表現出來,往往不是為了娛樂他人,而是他們(演唱者)的生活本身,不是再現別人的感情,而就是他們自身的喜怒哀樂,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作曲家、演奏家和觀眾?!?/p>

④《中國音樂詞典》中對“民歌”的解釋是這樣的:“民歌即民間歌曲,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源于人民生活,又對人民生活起廣泛深入的作用。在群眾口頭的代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音樂語言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樣?!?/p>

⑤盡管眾說紛紜,但這些理論中卻有一些相同的內容。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民間歌曲具有如下幾個要素:1、民間歌曲是群眾在勞動生活中集體創作產生的。這部分人沒有接受正規的音樂訓練,他們將日常勞動中的喜怒哀樂以音樂歌曲的形式表達出來。2、創作民間歌曲的目的往往是自我感情的真實抒發,或娛樂或表現節日風俗。3、民間歌曲的語言是簡練平實的,沒有太多雕琢的痕跡。

除此之外,民間歌曲還應包含以下幾個要素:1、民間歌曲應是經歷選擇淘汰的過程。從現有資料來看,流傳下來的民間歌曲應當是反響強烈、深受群眾喜愛的。這類歌曲在當時可以稱為流行歌曲。因為歌曲本身的流行,社會的主要關注目光也投射在這些歌曲中,因此傳播的越來越廣。2、民間歌曲迎合大眾心理。對民間歌曲的傳播流行起主要推動作用的是廣大的民眾。因此在民間歌曲的選擇上,他們更傾向于自己群體心理。

這一群體也是社會最廣泛的群體,因此民間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眾心理。3、民間歌曲不是粗制濫造的文學作品。提到民間歌曲,人們會想到白話、龐雜、沒有組織、沒有邏輯。其實不然。民間歌曲和正統文體一樣,同樣講究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

概括起來說,民間歌曲是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創作的曲調,在口頭的代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它的來源廣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運用口語方言,簡潔明快地表達人們的情感。

1.2 民間歌曲創作群體

根據上文對民間歌曲定義的概說,我們可以看出來民間歌曲的創作群體不是單一的。它的創作群體分布十分廣泛,既包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黎民百姓,娛樂場所的歌妓樂工,還包括當時備受社會尊敬的文人,以及各種宗教團體。根據創作群體不同,民間歌曲的構成可以用下圖表示:民間創作是民間歌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創作群體中,普通百姓和各個娛樂場所的樂工歌者是主力。

親身的勞動生活經歷,將實踐進一步升華為藝術,這是普通百姓在民間歌曲創作中的最主要的優勢。在《樂府詩集》中,除了郊廟祭祀之歌,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宴會娛樂的歌曲,這些歌曲大都是優秀的民間歌曲,如《莫愁》《團扇》《烏夜啼》《采?!贰度蕖贰斗糊堉邸贰蹲右箙锹曀臅r歌》等。列舉兩首無名氏的《團扇郎》為例: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餉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

白練薄不著,趣欲著錦衣。異色都言好,清白為誰施。

①《團扇郎》是吳歌中的一曲。歌詞言語質樸,沒有多余點綴色彩,但于平淡中卻處處可見生活之影子?!跋鄳浤嗤薄岸ㄊ前⒄l非”“清白為誰施”淡淡話語間表現的是對征人不盡的思念。后來梁武帝及唐代文人大家都創作過同題作品。

民間創作豐富的另一優勢便是樂工歌妓在音樂方面不斷的改進。

樂工歌妓對于民間歌曲的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部分樂工歌妓有兩個來源:一種為宮廷樂工或官妓落入民間,還有一種為本身存在于民間的樂工歌妓。他們多以音樂為專業,與一般人比較起來,他們更懂樂理和樂律,甚至會根據現有音樂材料或者文學作品進行自己的加工創作,以達到吸引聽眾的目的?!稑犯该浴吩凇翱筛柚~”中寫到:“前輩好詞甚多,往往不協律腔,所以無人唱。如秦樓楚館所歌之詞,多是教坊樂工及鬧井做賺人所作,只緣音律不差,故多唱之?!?/p>

①可見他們所創作的詞曲,都是便于歌唱的。這樣一來不僅容易吸引大眾,而且使歌曲的流傳更加容易。

文人創作在整個民間歌曲創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由于從小接受封建正統思想的教育,飽讀詩書,文人掌握了大量的文字和信息。他們可以熟練地應用文字來為自身和下層百姓服務。這一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就掌握了社會的話語權。再加上文人骨子中“致君堯舜上”的抱負和心懷天下的志向,他們很樂意去接觸底層的普通百姓,也喜歡將百姓喜怒哀樂寫入自己的篇章之中以期引起朝廷重視。

有了這樣的優勢,文人便迅速融入民歌創作的隊伍中并引領這支隊伍的發展。

文人創作民間歌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文人對源于民間的歌曲進行大量創作擴大其影響范圍,另一種情況是文人自制曲調后被民間運用從而成為民歌中的一員。

第一種情況可以從唐宋時期文人作家對民間歌曲的使用上來體現。唐五代時期創調最多的十個詞調為:《望江南》《浣溪沙》《菩薩蠻》《楊柳枝》《撥棹歌》《酒泉子》《臨江仙》《漁父》《南鄉子》《更漏子》,除去《臨江仙》《更漏子》二調外,均來自民間歌曲。文人利用這些民間歌曲進行了大量的詞調創作,僅《望江南》一調便有 738 首之多。兩宋時期是詞調迅速發展的時期,文人創調眾多。但從現有資料統計來看,詞調作品居首位的是《浣溪沙》,共創制 847 調。而《浣溪沙》本身來源于民間歌曲。

第二種情況反映出文人創調與民間歌曲相互影響的過程。在文人不斷對民間歌曲進行吸收的同時,民間歌曲也對文人曲調進行吸收。在這一過程中,文人創作的歌曲經過流傳漸漸適應了民間歌曲的演唱方法,聲情方面也與百姓所要表達的情緒相一致。這樣一來,文人創作的歌曲逐漸成為民間歌曲的一部分。

如民歌《望江南》。段安節《樂府雜錄》載:“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亦曰《夢江南》?!?/p>

②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可惜他所作的這首作品沒有留存下來。敦煌寫卷中將《望江南》一調用來描寫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表達男女戀情的《望江南·臨池柳》,也有表達生活場景的《望江南·娘子面》,表達邊塞生活的《望江南·敦煌郡》,用于詠物的《望江南·臺上月》。

可見民間將《望江南》一調運用的得心應手,久之變為了民間歌曲。

這樣的曲調還有《傾杯樂》《回波樂》《虞美人》等。

宗教創作在民間歌曲中也占有一定比例。說到宗教,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宗教有三種:儒釋道。儒,算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仰;道,源于老子,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系統;釋,佛教,是由外國流傳進來。所以民間歌曲中的宗教創作是排除儒學的佛道二教。在整個民間歌曲系統中,有宗教色彩的歌曲所占比重不是很多。

敦煌出土的文獻中關于道教的作品大致有七首:《臨江仙·求仙》《謁金門·仙境美》《謁金門·朝帝美》以及四首《還京樂》。關于描寫佛教經典作品較多,列于下:《十種緣》13 首、《孝順樂》12 首、《求因果》45 首、《證道歌》2 首、《證無為》36 首、《出家樂》2 首、《無相珠》10 首、《悉曇頌》22 首、《空無主》8 首、《三歸依》4 首、《十偈辭》10 首、《撥禪關》2 首、《最上乘》4 首、《隱去來》2 首、《十無?!?0 首、《化生子》10 首、《愚癡意》9 首、《為大患》6 首、《無厭足》6 首、《無祗備》6 首、《十空贊》11 首、《易易歌》9 首、《五更轉》69 首、《十二月》24首、《十二時》132 首、《百歲篇》60 首,此外還有散落的如《樂世辭·孤雁》《浣溪沙·海燕》等多首作品。

作為外來文化,佛教本身語言、思維方式與中國文化的不同限制了它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捌胀癖姴⒉或\地信仰某個宗教,而是見廟就燒香,見神就磕頭',把傳統信仰與各種宗教信仰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構筑了一個雜亂的神鬼信仰體系?!?/p>

①不管是道教、佛教還是各種民間宗教,人們的信仰都是淺層次的,目的都是希望愿望被達成。佛教便利用了中國民眾的這種心理,將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宗教觀點寫進民歌中進行宣傳。

楊蔭瀏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提到:“在封建社會中,名義上作為宗教中心的寺院,往往同時也是人民借以進行商品交易的市場,借以進行娛樂活動的游藝場所。商品在這里得到買主,藝術在這里得到聽眾和觀眾?!?/p>

②這樣一個場所是各個階層都可以進入的,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有了這一獨特的優勢,寺院的僧人們也能深入地了解民間音樂,甚至利用這些民間音樂進行創作。當然他們的創作必然會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所服務,并作為鼓動百姓信仰佛教的工具。封建時期的普通百姓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往往借寺院進行廟會、節日等時機進行活動。在這種程度上來說,寺院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更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

1.3 民間歌曲的流傳

民間歌曲在創作伊始必然在民間廣泛流行,之后隨時間漸漸流傳開來。這種源于民間的樂種,因其內在或外在的某種重要品質樂于被廣大群眾接受,逐漸影響了當時社會,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民間歌曲的流傳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途徑:傳于民間,傳于文人,傳于宮廷。

1.3.1 傳于民間

這是民間歌曲流傳的基本途徑。這種流傳就如同大江大河一樣,不管支流怎么蔓延,它依然有自己的主干。民間歌曲在民間流傳就是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主干。究其原因,跟民間歌曲本身的特質密不可分。

民間歌曲的創作主體是社會分布最廣泛的民眾,創作群體呈現多元化。幾乎每一首民間歌曲的創作都代表了一定的群體以及該群體所要表達的感情。民間歌曲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多是樸實淺近的。它的演唱可以做到不分場合,在農村,山野,市民的工作場所或者節日的集會場所都可以演唱。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在民間流傳,政治束縛相對較小。民間歌曲在中國封建歷史中是飽受歧視的,“中國古代民歌受歧視的根本原因當然是統治階級手中的奴隸制或封建正統文藝思想支配著各個時代的文人學者的下層人民”①.現如今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雖說是數目不小,但與古代所創總和一比,流失相當嚴重。原因無他:種種限制,或自身因素或政策使然,使民間歌曲無法突出重圍,得以保全。

這一原因影響了民間歌曲向上層社會傳遞的速度和質量。但是民間歌曲在民間的流傳沒有這些政治的束縛,傳遞的速度則相對較快,數量也相對較多。只要旋律和內容樂于被人們接受,那么這樣的歌曲很快便可流傳開來。

如西晉民歌《永熙中童謠》:二月末,三月初,桑生裴雷柳葉舒。荊筆楊板行詔書,宮中大馬幾作驢。①這首民歌直接諷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統治,甚至將皇帝比作驢,將百姓情緒表達的言簡意賅。

再如北宋時期民歌《崇寧間諺》: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管活人,卻管死人。

②崇寧是宋徽宗的年號。面對著金軍的入侵,國土的淪喪,宋徽宗昏庸無能,橫征暴斂,大肆修建廟宇,養著許多的“乞兒”;崇信迷信活動,寄希望于“死人”.這樣的做法導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人們做這樣一首民歌進行尖銳諷刺。

還有這首《民間為章惇蔡京蔡卞謠》:二蔡一惇,必定沙門;籍沒家產,禁錮子孫。大惇小惇,入地無門;大蔡小蔡,還他命債。③這首民歌描寫的是北宋著名的“黨人碑”事件。全篇用賦的筆法揭露了章惇蔡京一伙的罪行,反映出了人們對這種黑暗統治的批判。

這樣的民歌因其含有敏感的政治信息,便限制了它繼續向上層社會傳播。但簡單明快的形式和大快人心的語言卻使得它們在民間流傳很快。種種“親民”的特質使民間歌曲與民眾之間沒有距離,人們演唱起來得心應手,自然造就了民間廣大的市場。

1.3.2 傳于文人

這是民間歌曲流傳過程中的重要途徑。文人對民間文學中的有益成分不斷加以吸收并發揚光大,而且這種做法是相當帶有普遍性的。

一個成功的典型便是《竹枝》。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三》載:“《竹枝》本處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之間。禹錫曰:竹枝,巴歈也?!┤鐓锹?,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艷焉?!?/p>

④劉禹錫與白居易唱和之作中,用《竹枝》一調甚多?!吨裰Α芬徽{從民間歌曲一躍而成流行曲調。

民歌《采?!?,“本隋清商西曲?!杜f唐書·音樂志》云:采桑因三州而生。三州,商人歌,屬清商。梁時另有《采桑度》,《樂苑》謂為渡采桑津之意,而辭則蠶女之情歌也?!雹龠@是一首表現采桑女勞作的歌曲,如《樂府詩集》所載《采桑度》其一: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才春桑,歌吹當春曲。

②后來這曲民歌傳入文人中間,文人多用其來作長短句,如和凝的《采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繡帶雙垂。椒戶閑時。競學樗蒲賭荔枝。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無事嚬眉。春思翻教阿母疑。③唐五代馮延巳也有《采桑子》傳世,宋代引用此調者更多。

再如民歌《漁父》,當為民間捕魚所作之歌。后來流傳至文人中間,文人多用其作詞,表現一種田園風景或淡泊心志,僅唐五代時期《漁父》便創作了 29 首。如歐陽炯的《漁父》:擺脫塵機上釣船。免教榮辱有流年。無系絆,沒愁煎。須信船中有散仙。④李珣《漁父》:水接衡門十里馀。信船歸去臥看書。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只為魚。⑤龍榆生先生在《中國韻文史》中說到:“中國所有新興文體,其始皆出自民間;迨行之既久,乃為文人所注意,由接受而加以改進,以躋于大雅之堂.”⑥這樣的結論證明了文人對起源于民間的文學不斷進行藝術借鑒,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

傳于文人,并發揚光大成為民間歌曲得以保存的重要方式。文人對民間流傳廣泛的曲子進行加工修改,將其納入自己的創作中,使它們在不脫離普通百姓的前提下變得更加文雅,語言更加華麗。這樣經過改造的民間歌曲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各種宴會娛樂場所,甚至進入到上層社會。這一階段成為了一首民間歌曲發展、流傳、興盛、保存的必經階段。

1.3.3 傳于內廷

這是民間歌曲流傳過程中的一般途徑。到達這一途徑的民間歌曲相對較少。內廷的音樂文化中符合儒家文化的音樂占有很大的比例。他們注重詩歌音樂的教化功能,強調音樂的中和之美。民間歌曲多是不加掩飾的直抒胸臆之作,言語之中較少注重修煉。這顯然與內廷音樂的宗旨相悖,也就增加了民間歌曲向內廷傳播的難度。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一定程度上說,內廷文化其實就是皇帝個人喜好的文化。因此那些深受皇帝喜愛和充滿頌揚的作品借助民間歌曲的外殼進入內廷。但進入內廷的民間音樂作品題材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既有一般宴會歌功頌德之作,又有政治上的諷喻之作。

以唐代崔令欽的《教坊記》為例。這部書可以看成是現階段保存最完整的民間歌曲傳入內廷的歷史文獻。它共載曲名三百二十四首,是盛唐時期社會上流行歌曲的總結。

當時內廷許多宴會都會選其中的樂曲來演奏。任半塘先生將其主要內容歸納為三類:人民呼聲、現實生活、民族音樂。如《嘆疆場》《怨黃沙》《怨胡天》《臥沙堆》《憶漢月》《送征衣》等為人民呼聲之內容,揭露兵役徭役對人民施加的災難?!秳v碓子》《得蓬子》等為反應人民現實生活的歌曲。關于民族音樂,最著名的便是胡歌名流傳中改為漢名,這樣的曲調至少在六十首之上。如此大規模借鑒民間歌曲使內廷宴會的音樂呈現多元化,異彩紛呈。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民間歌曲的傳播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每種傳播方式在民間歌曲的發展歷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民間歌曲的歷史研究不可偏廢其一,要全面綜合地考察。

1.4 民間歌曲社會作用

民間歌曲,生于民間,長于民間。它是廣大的下層民眾表達自己心中訴求最主要的藝術形式。它傳達出當時民眾對社會的評價,對朝廷的評價,也傳達出他們的理想政治。

這就很容易解釋《詩經》中的“采風”現象:采民風,觀民歌,察民情。當政者只有了解百姓的基本生活狀態,制定的政策才能有所加強或者改進。民間歌曲是反映社會的重要渠道。它在社會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可以分為幾個方面:滿足民眾自我娛樂需求,描寫社會眾生相,反應社會政治狀況,保存重要歷史文化。

第一、滿足民眾自我娛樂需求這是民間歌曲最直接的社會作用。隨著整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滿足了必要生活基礎的前提下,現有的文化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民間歌曲與普通百姓之間沒有隔閡,淺近俚俗的語言更能被人們所接受。它成為滿足人們這一需求的重要手段,成為消遣娛樂的工具。如南朝民歌《西洲曲·憶梅下西洲》,表達了一位女子對自己愛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整篇都寫離愁別緒。這首作品在描寫女子心理時下筆十分細膩,加上周圍景物的襯托,含蓄而生動,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民歌正好適應人們勞動之后娛樂的需求,用字直白,讀來瑯瑯上口。北朝民歌《敕勒歌》則與南朝柔美風格相反,這首民歌表現了北方牧民的粗獷豪放,描繪了北方千里草原的美景,儼然一幅風俗畫。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民歌還有《子夜歌》《子夜四時歌》《采桑度》《那呵灘》《長干曲》等,在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的《吳聲歌曲》中都有所記載。這樣的民間歌曲滿足了人們日常的音樂需求,并以其簡單的語言和音律在社會上廣泛傳唱。除去民間歌曲本身特點之外,促使民間歌曲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的另一個原因是各種娛樂場所的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民間歌曲不僅依靠傳統的口口相傳,而且借助了場所的重要作用。娛樂場所定期的集會或者節慶活動聚集了不少的觀眾。民間歌曲利用這樣機會進行演出,不僅滿足人們娛樂消遣的需求,也提高了民間歌曲在社會上的影響。

第二、描寫社會眾生相民間歌曲題材范圍廣泛,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正是其他文學藝術形式所不能比擬的優點。它可以將戰爭、閨怨、宗教甚至市井小民的生活狀態都寫入作品之中,描寫社會眾生相,使人們于嬉笑怒罵之間看到生活本來的軌跡。民間疾苦是民歌首要表現的內容。如對戰爭的抨擊:樂府民歌中著名的《十五從軍征》。全篇平白如話,沒有絲毫點綴,但辭簡而意豐:一位多年征戰在外的老兵,終于等到回家的一刻,但迎接他的卻是無家可歸。這一民歌揭露了當時的兵役制度給下層百姓造成了深重的苦難。還有描寫游子遠去,思婦想念的作品,如樂府民歌中的《飲馬長城窟行》;有表現當時女性的堅毅和勇氣,敢于追求自己愛情的作品,如《上邪》;還有對于用情不專的男子,女子表現出了令人敬佩的自尊的作品,如《白頭吟》;有描寫宗教的歌曲,如《敦煌歌詞總編》中所載的《失調名·觀諸人一偈》等等。各種題材,全方位,立體化展示社會生活,這是民間歌曲最重要的社會作用。

第三、反應社會政治深厚的民眾基礎,廣泛的題材范圍成為民間歌曲最顯著的特點,也成為它深刻反應當時社會政治的必要條件。由民歌描寫社會眾生相的作用可以看出:盡管民歌都是生活瑣事,但言辭之間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寓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或歌頌贊揚,或抨擊批判。一朝政治是否清明,百姓是否安居樂業,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民歌。在民間歌曲中,最主要的感情分為兩種:一種為歌頌,一種為抨擊。歌頌的內容可以是歌頌美好的道德,人間感情,當權者的政治開明,官員的為民解憂等等;抨擊的內容多是與之相反,如背信棄義的無德行為,頻繁的戰爭,當朝政治種種腐敗現象,封建統治者的剝削等等。

以《詩經》為例:《詩經》中以地域范圍劃分,有十五國風,共 160 首民間詩歌。在這 160 首詩歌中,大部分是宮廷樂師“采風”所得,較明顯地表現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當時人們對政治的態度。

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熱愛和關懷的民族,由古至今,從未改變。在《詩經》中我們隨處可見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如《芣苢》描寫的是婦女采摘芣苢的場景。本是勞作毫無樂趣可言,但這一民歌以輕快的口吻向我們娓娓道來,表現了勞動者愉快的心情。

關于美好的愛情,有大家熟知的《周南·關雎》《邶風·靜女》《邶風·簡兮》《秦風·蒹葭》等?!囤L·簡兮》便描寫了一場不顧門第的戀愛。

抨擊的內容在《國風》中也為數不少,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衛風·氓》《王風·君子于役》《周南·螽斯》等?!吨苣稀ん埂分S刺了剝削者和他們的子孫如同蝗蟲一樣,吃盡了百姓的莊稼,使人們無法生存下去。它反應了階級社會的實質,表達出下層民眾心中的階級仇恨。

第四、保存重要歷史文化民間歌曲貼近民間,必然保留了民間的印跡。這些民間的印跡在后人看來便成為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后人可以根據民間歌曲中的記載去還原歷史。保存當時歷史文化是民間歌曲造福后人的一大作用,在體現其文化價值的同時也體現了歷史價值。

如《菩薩蠻·敦煌將》:敦煌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效節望龍庭。鱗臺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貌難申吐。早晚滅狼蕃。一齊拜圣顏。

①再如《望江南·邊塞苦》:邊塞苦。圣上合聞聲。背蕃歸漢經數歲。當聞大國作長城。金榜有嘉名。 太傅化。永保更延齡。每抱沉機扶社稷。一人有慶萬家榮。早愿拜龍旌。

①這兩首作品都是唐朝西域地區的真實寫照,任半塘先生稱其為“史跡”.唐代中后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迫切希望贏得戰爭的勝利“一齊拜圣顏”.我們還可以從字里行間推測出時代先后順序,這些對于唐代中晚期西域的歷史勾勒有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民間歌曲對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一點主要是針對音樂而言。民間歌曲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發展的基礎,“民間歌曲形成最早,在其它傳統音樂體裁的形成和發展上,民間歌曲起著積極的作用,許多歌舞、曲藝和民族器樂的品種是直接或間接在民間歌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雹诒热纭盎ü膽颉北闶菑拿耖g歌曲移植而來的。

民間歌曲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不僅反映現實,而且對中國其它藝術文體的出現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文學藝術很大一部分根源于民間。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