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是治療疾病、保健重要方法,在我國患者用藥率高達80%~90%,但藥物具有與生俱來的使用風險,合理用藥直接關系居民生命健康??咕幨桥R床常用藥,在感染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直至今日,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問題已十分突出,不僅增加醫療負擔,還可能增加細菌耐藥、菌群失調風險,使病情趨于復雜,增加治療難度,甚至可能直接損害患者生命健康。據統計,美國每日開據抗生素處方達1.5億張,其中約有50%是不必要的。骨科及普外科圍術期應用是醫院感染防控重要內容,本文本院骨科及普外科圍術期20份典型的不合理應用抗生素藥歷進行分析。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20份骨外及普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藥歷,來源2014年1~2014年6月,隨機抽檢的圍術期抗菌素中,出現多處不合理藥歷。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齡43~68歲、平均(56.3±7.2)歲。納入標準:①適應證、品種與劑型、使用情況(用法與用量)、術前給藥時間、術中用藥指征、術后給藥、聯合用藥,中有2項或以上的項目不合理;②臨床資料完整,責任人均明確。
1.2 方法
參照《臨床合理用藥指導原則》、《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管理辦法》、《抗菌藥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成文規章制度。由中級以上職稱藥師、醫師,按照醫院抗生素應用管理制度,每季度抽取病歷、藥歷進行合理用藥分析。
2 結果
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按照出現率從高到低分別為品種與劑型差錯、術前給藥時間不合理、術后給藥不合格率、適應證不合理、使用用法與用量不當、術中用藥指征不合理(見表1)。藥品使用主要為:頭孢哌酮9例、左氧氟沙星6例、阿莫西林2例、頭孢呋辛2例、克林霉素1例。
3 討論
骨科與普外科圍術期應用抗生素主要原因為:①骨科手術切口多較大,內植物應用較普遍,內植物材料與組織相互作用時間較長,感染危害較大,增加二次手術甚至死亡風險[2];②普外科切口類型多,多見腹部手術,切口易發生污染,同時因大型手術比重相對較低,為實現最佳預防效果,選擇術前預防性用藥。
從本組20份嚴重不合理藥歷來看,品種與劑型選擇、術前給藥時間選擇、術后給藥時間選擇不合理問題相對突出。需注意的是,許多醫生將術后感染歸結于抗菌藥物用量不足,未能科學認識抗菌素起效機制。許多醫師對骨科以及普外科醫院感染流行病學病、病原菌分布未能有足夠的認識,臨床預防性用藥針對性稍弱,常用廣譜抗菌藥物如頭孢類藥物,本組患者常用的頭孢哌酮類藥物覆蓋率一般,預防切口感染效果不佳,此外需注意的是骨科臥床患者發生肺炎風險較高,運用克拉霉素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素效果更理想。普外科常用的抗菌藥物為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硝基咪唑類抗生素,術前用藥,針對混合型厭氧菌等特殊菌類易感患者,常采用二聯用藥,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常出現頻繁換藥情況,易出現不良反應[3].
術前給藥時間、術后給藥時間控制不當,也是骨科與普外科抗菌素應用常見問題,常見術前給藥時間過早或過晚、術后給藥時間過長,用藥時間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響感染預防效果,給藥時間過長可能增加耐藥、菌群失調風險。此外,需注意的是,骨科以及普外科普遍存在Ⅱ類、Ⅲ類切口,感染情況相對復雜,加之術中無菌操作技術水平欠佳,常規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效果難以評估[4].
針對以上問題,應進行專項整治活動。首先,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醫師與藥師對圍術期合理應用抗菌素的重視程度;其次,加強培訓,切實提高醫師與藥師合理用藥能力;再次,建立質量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多部門合作制度、臨床藥師制度、監督制度,加強引導,逐步提高圍術期抗菌藥合理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遠。普外科圍術期抗生素的應用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2014,7(6):26-27.
[2]林永棠,楊陽,張叢梅,等。758 例骨科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2):149-151.
[3]王政,王大鵬。技術干預對3種外科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的影響[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12):1123-1124.
[4]高山。術前應用抗生素、術中碘伏沖洗手術切口對闌尾炎切除術后切口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9(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