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愛玲小說的語料庫文體學分析
摘要:對張愛玲小說通過語料庫檢索和分析,再與同時代文人的現代小說語料庫進行對比研究,研究者可以發現:張愛玲行文通俗,感情克制。愛用顏色詞,擅長使用許多新奇巧妙的比喻,長于設置各種意象,用象征手法給自然的事物賦予特殊的含義。受到西方語言和吳方言的影響,有明顯歐化的詞法和句法。
關鍵詞:語料庫;文體學;張愛玲
一、引言
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使得用運用語料庫資源和技術對文本進行文體學的分析成為了可能。給文學作品建設語料庫能夠做到對文本的集合,語料統計標注技術可以方便有效地處理文本,讓文學評論家們從浩繁的文本中解脫出來。不僅簡化了對數據的檢索和提取,也為文學評論的觀點提供了事實數據的佐證。語料庫文體學以文本中的文學語言和結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分析技術統計文本中的用詞用句分布,分析作品中的結構,提煉出特色的修辭和典型情節。語料庫文體學可以分析出作家的文學風格,也能判別出作品的真實作者。
語料庫文體學在國外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反觀國內,無論是語料庫語言學還是文體學都起步較晚,兩相結合的語料庫文體學自然還處于新生階段。無論是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缺乏系統的研究,另外,在整體的研究成果中,理論研究較多,針對具體作品的研究較少。
筆者選取中國現代著名女性作家張愛玲的小說作品為文本建立語料庫,研究其語言風格和藝術特色。為了更加確切和完善地對張愛玲的創作特色進行研究,筆者又選取了與張愛玲同時期近80名知名作家總計約5700余篇文本自建了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語料庫,利用二者進行對比分析。語料庫建成后運用了語料庫檢索軟件Ant Conc、趙軍分詞軟件等進行分析統計。通過表現層、詞匯層和句法層三個方面量化分析張愛玲的小說文體,并且利用自建的現代文學語料庫進行對比,旨在利用語料庫技術來揭示張愛玲小說的語言特征和藝術特色。
二、表現層研究
小說以書面語為主,所以分析文本的表現層是認識作品風格的最直觀的手段。文本表現層主要涉及書寫系統,即標點、段落結構、排版等。不同的標點符號的使用以及標點符號使用的密度和數量,都會使得語篇呈現出不同的創作風格。筆者主要關注張愛玲小說作品中的標點使用情況。通過對比張愛玲作品和現代文學作品中的標點使用情況來分析佐證其在表現層的風格和藝術特色。
對表1和表2中得出的兩個自建語料庫的標點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推論:
1.多用短句
張愛玲小說作品中逗號使用率為41.95%,占所有標點符號中的第一位?,F代文學作品語料庫中的標點符號使用第一位也是逗號,兩者使用頻率持平,略微低于現代文本語料庫中逗號的使用率。而在同為第二位的句號中,張愛玲小說文本句號使用率為19.58%,高于同時期多數作家組成的現代文學文本語料庫。這說明,張愛玲的句號使用頻率高于普遍水平。逗號用于句中,表示句內的停頓,且逗號的頻繁使用常出現在復雜句中。句號通常表示一個句子的完結。張愛玲小說中逗號使用率略少于平均水平,而句號使用率大于平均水平,說明她在行文時,長句較少,而更傾向于使用短句。這樣的寫作方式使得文章更為通俗易懂,也從側面證實了張愛玲世俗小說的特點,寫世情,寫給世俗人看,自然要顧及到文章的難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