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教育公平內涵十分豐富?;趯逃降牟煌斫?,以及影響教育公平的諸多因素,實現教育教育公平的路徑、措施、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一、多元視角下教育公平的內涵
“教育公平即教育機會均等。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質量的教育?!盵1]“教育公平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2],“教育公平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對于教育公平審視的角度,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多角度、多側面地關注,才能全面把握教育公平的豐富內涵”[3].高麗在《教育公平與教育資源配置》一書中指出,至少可以從社會學、理論學、經濟學、法學四個方面來把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內涵,至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進一步的思考。
從教育實踐看,教育公平是一個動態的公平,如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評價公平、結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育理想。
從哲學角度看,教育公平是一個相對的公平,它所體現的是公平的程度,教育公平的動態過程;教育公平既有宏觀的公平,也有中觀的公平,還有微觀的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應該堅守的理想,也是指導教育實踐的重要理念。
從資源學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不同的教育分配資源主體對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對教育資源的不同配置方式可能影響地區之間、不同層次之間的教育公平;學校對教育資源的不同配置方式也可能影響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育公平;教師對教育資源的不同配置方式可能影響班級之間、學科課程之間、學生之間的教育公平。
從學校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政府為其開展學校教育提供的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如:教育政策資源、招生計劃、教育財政投入等。
從教育者角度看,教育資源為其實施教育提供的可能性和具體條件,如生源構成、教學設施、教育信息資源、教育評價與管理政策資源等。
從受教育者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因個體差異而導致多種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它與教育資源配置相關,但也與教育資源的具體開發與利用程度相關。
教育公平既指教育資源的配置,也指受教育者內心的一種心理滿足程度。教育公平于政府和學校而言,是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于受教育者而言,是這種公平配置給他帶來的均等的教育機會與教育質量。
教育公平既包括社會環境為教育提供的環境,也包括教育內部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教育公平既包括公平的教育環境,也包括受教育者自己努力爭取的程度。作為受教育者,自身努力程度與教育公平是成正比的。教育公平既要靠政府教育資源配置,也要靠受教育者自身努力。教育公平的指向是雙向而非單向。
二、促進教育公平的路徑
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教育公平是人類的教育理想之一,在教育實踐中,教育公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雖然不能根除教育不公平,但至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縮小差距,做到相對公平。
1.通過教育政策路徑,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制度與政策上的公平?!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六條都對教育公平作了明確的規定。教育政策在教育公平方面至少具有兩個重要方面的意義。
一是教育政策自身的公平性,如招生政策、教育計劃政策、教育財政政策、教育評價政策等。在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往往可能因為政策執行對象的差異性而導致教育政策的不公平。以教育招生政策為例,由于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特別是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導致教育招生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現象。
二是在教育資源配置上,教育政策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政策設計上的不合理。同樣都執行的教育財政投入政策,但由于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結構和水平的差異,投入的結果卻差異很大,這種不均衡不僅僅表現在行政區劃上,也表現在不同層次之間。
教育政策不僅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在心理上起重要的引導和平衡作用,這種作用在社會、學校、家庭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受教育者。因此,教育政策本身應充分兼顧教育公平,并在這些基礎上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合理、均衡配置。
教育政策所兼顧的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義,而是針對不同的實施對象有所區別。
2.通過教育財政投入路徑,豐富和優化教育資源